刊文精选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26 14:55:29      点击:

马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74-02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则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

一、明确在地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画的正确、标准,并不是很容易的,而且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有利于上述6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波、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識记、理解。学生的反馈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正确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处理好教材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教师还可以借助录像或投影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教师还可通过当堂测试的办法进行检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迁移、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贯彻教学中的设疑、解疑、综合、反馈、矫正、深化的过程。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并用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有22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像。所以,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投影仪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有无到有、由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二城市化问题时,按课本顺序讲,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老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城市图,画出城市格局和污染状况,让学生去看图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就会改变古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学生从中会获取很多知识,发展智力,又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给培养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带来更大困难。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运用电化教学去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