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5-24 9:11:08      点击:

郝佩佩 孙磊 汪欢欢

[摘 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农科人才,是当前农业类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为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探讨构建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南京农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2017Y059)

[作者简介] 郝佩佩(1984—),女,山东菏泽人,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教务科副科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孙 磊(1983—),男,安徽亳州人,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汪欢欢(1988—),女,江苏丹阳人,农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2-0137-04    [收稿日期] 2020-03-27

拔尖創新型人才培养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2013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教高函[2013]14号)。意见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着力提升高等农林教育为农业农村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一批示范性改革实践成果;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遴选聘用1000名“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项目,是国家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2]。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3]。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拔尖创新型)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和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培养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新农科专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科类专业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包括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田间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基础训练等多种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通过对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新时代国家对新型农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现状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是一项规范化、系统化工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相辅相成。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科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占有较大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小。各实践环节并未完全做到合理衔接,开课学期、学分学时设置等方面安排不合理,造成某些环节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

(二)科研平台服务于实践教学功能有待提高

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科教型“211”重点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排名全国前列,为江苏省和全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获批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学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目前这些科研平台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与本科教学工作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动,以致开展科研工作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不能很好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即用于本科教学工作利用率不高,制约了学生对国际先进仪器设备的了解,束缚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的科研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和保障,已成为众多院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科研基地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尚未凸显

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加田间实习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充分参与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等)的播种、管理和收获全过程,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杂交技术等,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目前,教学科研基地多偏重于科研条件设施的建设,而对教学实践条件建设的投入不足。对于教学工作,基地的作用远不如对于科研的意义,从这一点来看,科研基地与平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科研名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大多为“双肩挑”,即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但人才培养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对本科生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虽然大多高校设置了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SRT)、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强化科研名师对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但由于其本身科研任务繁重,并不能全程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实验,未达到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五)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等学校大多以学习成绩绩点(GPA)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大部分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以期获得较高的学分绩点。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环节所占学分比重较低,实验课考核要求低,造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在新农科建设进程中,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完善和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更为合理的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担负起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的重任。

二、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农业类高校,要承担起新时代农科人才培养的重任,进一步提高对农科人才培养的认识,根据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农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OBE)”的认证思想,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制定更能满足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计划。

将科研创新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由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创”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业实践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和拓展实践空间,提升实训水平。这些举措为高质量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培养路径。

(二)明确实践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其能满足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农科专业课很多课程都有课程实验,还有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4]。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结合农科类专业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调整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教学中多引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增加新颖、前沿的教学内容[5]。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引导式改进,给学生提供更多自行思考和自己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结合“校所合作”“导师制”“第二课堂”“暑期学校”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将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

(三)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平台优势

充分利用专业依托的一流学科资源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南京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以作物学学科和植物保护学科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学科资源丰富,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備和科研条件,均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通过SRT项目研究、课程实验、毕业实习、暑期学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在科研实验室开展实验,熟悉和学习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借此来扩充已有教学平台的资源。这些现代化的开放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基地,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南京农业大学在“南京白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有“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外实习基地。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建设“省部共建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实施大学生暑期学校和暑期专业实践项目。依托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方面优势,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丰富了教学实习的内容,弥补了校内教学实习条件的不足,保障了学生社会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6]。

(四)构建“双创型”师资队伍,为卓越农科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以一流师资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依托,打造“科研—教学”双创型的师资队伍,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国际水平的顶尖专家,直接接触或参与国际前沿的农业科学研究,对培养卓越农科人才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6年起,南京农业大学组织开设教授开放研究课程,主要是结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面向本科生讲授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工作、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

积极推进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聘任教授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及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与学术前沿教育,将导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大学四年。

在实验室人员方面,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和培训制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本领域不断创新,构建高水平、结构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7]。

(五)加快推进实施农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发布,要求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8]。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意見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旨在推进农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和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提高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结语

2019年6月,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在浙江安吉共同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升级版。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激励青年学子在农业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高等学校是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适应于新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新时期拔尖创新型卓越农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xxgk_

166946.html

[2]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3/201312/t20131211_16694

7.html

[3]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0/18/content_5331923.htm

[4]席万鹏,马兵钢,韩旭红,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问题[J].农业教育研究,2008(3):21-23.

[5]王强盛,杨冰,郝佩佩,等.高校农科专业层次性、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4(2):80-83.

[6]朱冰莹,董维春,黄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解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6(6):24-30.

[7]施菊华.构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11):1-2.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13/content_9740.htm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Training Top-notch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s: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O Pei-peia, SUN Leib, WANG Huan-huanb

(a.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b.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ur count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How to train agricultural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is an urgent task facing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p-notch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 is a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recent year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feasibl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for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 top-notch innovativ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