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从传统到信息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5-7 9:24:46      点击:

廖朋 彭程

[摘 要]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显著,并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在线教学的普及,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亟待与时俱进。鉴于此,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五维度全过程量化考核的学习评价。

[关键词] 课程考核方式;五维度;全过程;量化;信息化教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专业‘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82043)

[作者简介] 廖 朋(1986—),男,湖北荆州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8-0173-04    [收稿日期] 2020-08-06

當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规模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伴随高等教育的向前发展、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影响,以及专业认证的广泛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根植于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1-5]。对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层面的研究很多,但微观层面教与学的深入研究太少。[6]当前,以MOOC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力推动了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教学信息化进程更是向前迈了一大步;然而,相对于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内容、方法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有效探索还是比较缺乏。作为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课程考核在评估学生学习状况、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以及主体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甚至关系到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7]育人逻辑始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活动的首要任务[8],课程考核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人才培养质量视角出发,结合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

一、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课程考核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考核是目前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唯一可操作性手段,其方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期教学设计与调整,并左右着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长远的教育教学水平。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而日常阶段性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尤以理论性专业课和公共课为甚。在终结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中,期末统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往往因考察内容覆盖面有限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无法完全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群体基本状况,而且一考定音的结果对于某些学生个体也有失公平。[9]另一方面,平时成绩主要由到课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但是由于各种实际条件限制,无法准确获取每次课堂的到课率和课堂表现量化数据,从而导致平时成绩记录的客观公正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关于传统终结性课程考核结果的合理性问题值得深思。

由传统终结性课程考核导向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轻视平时学习积累期末考试时片面追求临时抱佛脚,甚至冒着违规违纪风险作弊。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会引发学生考试心理压力大的种种表现,非常不利于当今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同时也为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突破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创立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课程考核方式显得迫在眉睫。

二、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设计思路

为克服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将目光转向全过程考核。[9,10 ]课程考核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应该是围绕着大学生学习进行的。除了要考虑大学生学习现状外,课程考核方式的确立也要联系教育教学做深入思考,也就是为谁培养人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更深层次问题。[ 11 ]因此,要制定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就要将课程考核方式纳入教育教学终极目标的框架中来思考。教育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人的发展终究要融入社会活动和国家发展之中,故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就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现状和发展形势而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国家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综上所述,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应该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的。具体地,应该围绕“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公平”[5],引导学生发展,从学生视角出发,聚焦学习过程与产出,注重学习情况常态化过程评价。为了防止学习评价流于形式,有必要设计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相应地,课程考核形式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高度吻合。

(二)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措施

第一,“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过程性学习的合理全面评价。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得预期的思想、知识、技能和其他素养。因此,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要注重合理性,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方位全面评价。具体地,应该与其学习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高阶思维等五个维度相适应。

学习情感态度的考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勤学苦练、求真务实等正向学习价值观。学习情感态度体现在在线课程学习记录、线下课堂出勤率以及课后作业态度和考试态度等方面,比如在线课程学习时长和出勤率是否足够、课后作业是否存在抄袭、考试过程是否存在作弊等。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或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师调整课程教学策略提供参考,集中体现为知识获取与理解,体现在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在线章节测试、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实践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情况,可以与学科的实践活动挂钩,如案例分析、主题探讨、实验环节以及期末考核等。沟通协作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可以与小组活动挂钩,如小组项目、小组实验等。高阶学习思维主要考查知识技能的结构化程度,集中在创新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的渗透,体现在开放式主题探讨、创新实验以及开放式期末考核等方面。以上五个层面构成的多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与在线课程学习(时长、章节测试等)、线下课堂学习(出勤率、随堂测验、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主题探讨、实验环节、小组活动等)、课后作业、期末考核等课程教学环节紧密交叉,并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体现了过程性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当然,课程教学环节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但不管最终的课程教学环节设计成何种形态,都可以融入“五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第二,全過程量化考核确保过程性学习评价的客观公正。合理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自然引发与过程性学习评价相适应的考核形式的多样化,除此之外,考核结果的可量化也尤为重要。只有做到了全过程量化考核,评价结果才会显得客观公正。过程性学习评价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覆盖的教学环节往往较少,且因期末考核以外的其他考核形式缺乏相应的客观记录与参考标准,导致过程性学习评价几乎无法做到完全量化。但是,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融合,一系列服务现代教学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应运而生,使得过程性学习全面量化评价成为可能。很多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蓝墨云等,均包含在线课程学习记录、章节测试、签到、随堂测验、课堂提问、主题探讨、小组活动、课后作业等相关模块和功能,可以有效辅助教师对过程性学习进行全量化评价。当然,量化标准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量身定制。

三、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实践

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最终体现为基于“五维度”全过程量化考核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为了做好“五维度”全过程量化考核,必须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方案。本文以“技术创新方法”这门课程为例,来谈谈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实践。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实践中,首先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本门课程的具体量化考核方案。本门课程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应的课程考核方案主要涵盖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核四部分,分别占比10%、25%、5%、60%。其中,在线课程学习部分包括在线课程学习进度(5%)和在线章节测试(5%)。在线课程学习和章节测试内容主要以各章节的框架性基础知识为主,内容相对简单,易于自学,一般于相应章节线下课堂学习一周前发布于学习通课程主页,需要学生在线下课堂学习之前完成,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习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学习部分主要由出勤率(5%)、随堂测验(5%)、课堂提问(5%)和小组专利撰写(10%)等部分组成,渗透考查学生五个维度指标方面的表现;其中前三部分均可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记录下来,而对小组专利撰写的评价需要同时依靠教师评分和组内互评。由于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课后作业(5%)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重点突出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同时考查学习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阶思维方面的表现。期末考核(60%)主要以开卷形式展开,着重强调知识架构和创新联想高阶思维方面的考查。本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考查基本上覆盖了五个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除了在某个教学环节上存在抄袭情况或学习情感态度表现太差会被记零分外,相应的评价标准主要以对应部分的总得分按占比折算,符合全过程量化考核要求。

四、关于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要建立合适的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就必须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成长和学习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学情、课程特点和相关制度,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设计。在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具体改革实践当中,有一些可以提高改革效果的举措和建议。首先,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必须是严格的。如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对学生起不到严格督促的作用,就无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具备适度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势必难以建立以高阶学习为基石的学习体系[ 12 ],进而达不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和锻炼高阶思维的目的。其次,改革的实施要确保执行力度。无论是何种具体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如果不能完全落实到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惠及学生。[ 13 ]再次,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更大的探索权限,以达到更好的改革效果和获得更丰富的改革经验。比如,放开各个教学环节评价结果在课程总成绩中的占比,取消及格率对改革课程的限制,等等。

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应该始终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检验学生知识实际掌握度和能力实际提升度,以及客观评估教学教育效果的作用。务实合理的量化课程考核方式对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公正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静寰.以“学”为本的高教质量评价与改进[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5.

[2]梅国平,刘小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转型探析: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8(1):40-43.

[3]曹燕南.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实践——英国“教学卓越框架”的特点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9(3):13-20.

[4]张海红,马晓录,张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互动模式综合设计探索[J].高教学刊,2019(17):110-115.

[5]陈宝生.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中国和科研计算机网,2017-01-03.[2017-02-07].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jiao_yu_bu/jiang/201702/t20170207_1486694.shtml.

[6]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2):38-41.

[7]夏细明.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3(2):117-118.

[8]刘志军,徐彬.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困顿、机遇与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17-23.

[9]陈代波,刘涛,余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过程量化考核改革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5):22-25.

[10]夏瑜,郭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过程量化考核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3-244.

[11]牟蕾,杨益新,闫春更,龚思怡.高校大类培养改革实践:内容、实施与评价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19,350(11):72-76.

[12]贺武华.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改进[J].江苏高教,2019(3):21-25.

[13]史静寰,文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1):4-1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