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5期·“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背景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杨 微
(贵州商学院 会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自此,课程思政激起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新篇章,即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教学课程中,让非政治类课程与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改变专业内容与政治理论分开进行的传统模式,多类课程同行,将知识与理想信念相融,进行精神指导,并以此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二)现阶段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各类高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改革,但是,课程思政是一项涉及面广泛、思想转型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的建设,面临的挑战也依然突出。首先,没有厘清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之间的关系,全流程教书育人的观念和模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次,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恰当;最后,育才和育德的关系没能统筹协调。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是关键,教材是载体,而教学资源的挖掘是重点,制度实施是保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结合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是继学术研究型人才之后社会功能精细化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类工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社会所需要的具体产品或工具,完成生产任务,满足国家或地方需要,最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在于“用”,“用”的对象是社会、国家、地方、企业等不同主体,“用”的目的则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成为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必须重新认知社会需求,对教育教学进行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的改革,包括教育观念、目标定位、专业结构、教学设计、教育评价等。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从应用型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高等院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层面的培养。(1)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关乎国家发展与个人选择的重要的政治与实践问题,它可以提纲挈领,指引我们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为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必须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的政治信念,包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国家战略的信心等。这是坚持正确选择、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根本前提。(2)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积极的人生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观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紧张态势或困境中,能帮助个体克服困难,重新振作。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紧张、产业结构面临转型、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这种积极的力量引领这些生力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3)大局意识。大局意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集体观念和牺牲精神,大到对国家战略与政策的理解和服从,中到对社会的自愿奉献,小到服务单位的敬业工作,这样才能平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为国家、社会和单位所用。大局意识是应用型人才相对简单生产型人才的更高层次的要求。(4)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是对应用型人才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因为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各项技能,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实现效益的正向溢出,从而保证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实现大家与小我的共同进步。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战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大局思维和战略意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等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同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然而,现行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仍然偏重于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讲解,案例的传授多以企业为主,较少涉及思政元素,存在教育主体缺乏对具体课程思政的认知,相关的实施方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所以,在此门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有待深入剖析。
事实上,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与人生规划、风险管控、遵纪守法等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提升自我体验和感悟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等。笔者以为,对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改革,不可笼统概之,亦不可想一出是一出,更应细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各个章节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挖掘思想政治内容,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授之以学生。
总之,对“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体系进行建设与社会需求、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家思想政治改革的目标相符。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思想政治体系建设
(一)建设目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宏观目标是落实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观目标是结合具体高校和专业定位,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微观目标是从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精神指引,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理想、有担当、敢拼搏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分解各层次目标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建设思路
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实施—实施评价”的逻辑设计建设思路,体现目标和成果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流程实现人才培养从宏观到微观的落地。
(三)建设内容
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内容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
1.教学目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讲授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与宏观,因此,在整体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引导,注重顶层思维模式和大局观的塑造,强化学生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意识,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案例讲解为方法,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抽象化的理论转化为可理解的思想政治常识。
2.教学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应以各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为前提,依据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通过教学大纲的修正、确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等途径,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坚定的政治信念、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局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等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融入《公司战略》章节的教学中。同时,结合课程中的《风险管理》章节,增加培养学生风险意识的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层面的风险导向思维和国家、社会层面的居安思危意识,规范自身行为,降低社会风险,此为本门课程的特色思想政治内容。思想政治内容的设计要充分显示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
3.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增强学生的课程代入感,鼓励学生发挥集体精神、树立大局观、关注社会时事、培养主体意识等;在案例式教学中增加对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鲜活案例的剖析和讨论。在思辨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的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
4.课程考核。不能生搬硬套地对思想政治内容单独考核,而是有机地融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查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意识塑造的敏感度,并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四)建设成效评价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校教学质量标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效果的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对该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成效进行测度,形成总体评价结果。同时,在具体层面上总结课程思政体系的优劣,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体系建设,并提出有效促进“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对策,使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形成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系统。
四、“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案例
为了更为具体形象地体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内容,我们以《战略变革》章节为例,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展示思想政治教学的细节和目的,将本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落到实处,见表1。
表1 “战略变革”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续表
结语
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是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地实施,是从专业课层面落实了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是顶层设计的微观体现。通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从具体层面丰富了我国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体系,拓展了课程思政实践的效用检测。本研究有助于明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背景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学目标相结合,同时厘清思想政治体系建设的完整思路,进而形成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完整体系,避免体系建设的空泛性与盲目性。同时,可以为财经类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体系的系统性建设提供借鉴。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35期·基于互联网平台“疼痛诊疗学”混合式教学探 2023/5/9
- 下一篇:2022年第35期·“智能+”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