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4 10:48:11      点击:

李亚君 陈晓红 陈丽红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使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应对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工程和技术的作用脱颖而出,而道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在理工科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需要重视道德课程的设置,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促使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本文根据当前高等院校中理工科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道德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028-02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鉴于进步的基础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和传播,高等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多重的好处,但同时存在着隐蔽和复杂的风险,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理工科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道德批判能力[1]。目前,高等教育的评判标准仍然偏重于确定性的尺度,比如学校排名、发表文章数量、毕业生就业率等,这就导致了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专注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专业人员,以及开发尖端的有利可图的新型技术,而忽视了对伦理准则与道德判断的培养,这与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使命不符,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出在技术发展和未来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降低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性[2]。

一、理工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现状

(一)高等院校对理工科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重视

高等院校一贯重视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在培养计划中强调科学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理工科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培养方案中的道德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很少,并且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过高过泛,忽略基本的底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单一,教学方式多以“灌输”为主,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与之相配合,教学过程具有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特点。教师缺乏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经验,难以适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要求。[3]

(二)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深刻变革给道德价值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最为敏感,同时辨别能力较弱,最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信仰缺失、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高等院校必须重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4,5]。

(三)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计算机与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人们可以随意地在网上查找浏览和传播信息,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上,其中不乏各种不良信息,侵蚀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的思想,这使得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加强理工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对策

(一)优化培养方案

首先,在理工科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除了重视专业教育目标外,还必须强调与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高等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关键场所,必须深刻认识到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能够处变不惊、综合分析、沉稳应对、明辨是非,具备基本的道德批判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在遇到有关伦理道德突发问题时,能够自主进行道德判断及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培养方案应该合理设置道德教育课程,除了开设必修的道德教育课程外,还应考虑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类课程。必修课一方面重视普遍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学习,另一方面应涉及理工科各专业相对应的道德规范。选修课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对相关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讲授,也可以是社会德育实践专题。最后,道德教育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出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新时代青年。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进行引导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规划,通过合适的实际案例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道德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自主的道德判断力。此外,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相关道德教育环节,抓住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恰当的道德教育,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在传授德育知识的同时,加强行为训练、意志磨炼、情感陶冶等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在认识社会的同时践行道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及时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独立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利用在线课堂等教学方式,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交流;通过推送积极健康的文章、视频等,潜移默化地改造学生的思想;设立并监管网络论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讨论社会道德热点问题,不断提高道德批判能力;设立电子意见簿等,鼓励学生反映当前问题以及提出相关意见,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6]

(三)培养教师队伍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指导者,其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常常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和树立带来影响,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師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选聘高素质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师团队的道德素质,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学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理工科大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未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琳净.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Monteiro,F.,C.Leite,and C.Rocha,Ethical education as a pillar of the futur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analysing its presence in the curricula of engineering courses[J].Futures,2018.

[3]石泽英,朱有余,张辰琛.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6,(5):138.

[4]王蕊蕊.道德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环球市场,2017,(17).

[5]毕昌喜,刁海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及道德养成路径探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1).

[6]徐思贤,潘莉莉.“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6-5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