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带教体会
谢春凤 刘璐 耿珊珊 钟才云 李小婷
摘要:当前是凸显创新型人才的时代,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工作。科研训练是快速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浅谈下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带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229-0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科研训练是有效和快速提高我国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是指本科生(或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独立完成科技项目或是创新实践项目的研究工作[1]。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的开展是个双赢的举措,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导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够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高师德风范的意识,也可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拓宽研究思路,促进自身的科研工作。但是,在本科生科研训练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训练未达到预期成效。本文总结了在本科生科研训练带教中的一些体会。
一、参加科研训练的好处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不仅对课堂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基本的实验技能有了更熟练的掌握。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也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填写项目申报书时,需要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尽早了解所研究课题在科研领域和所在学科的最新动态,然后将所学知识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以及经费分配;并准备翔实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因此,科研训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及发展个性的过程[2]。
在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概念本身的精髓;实际操作又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有效地良性循环。科研训练的有序开展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另外,在科研成果汇报阶段,学生不仅可以作为聆听者学习科研报告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作为讲述者汇报课题进度,回答专家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文字撰写和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研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达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質的目的,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当前,科研项目的申报鼓励各学科交叉,使得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另外,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能涉及多学科的具体工作,这就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配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也是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必备的良好素质[3]。
(三)提高就业机遇
研究表明,本科阶段参加过科研活动并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毕业生[4]。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分析整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在工作面试时,能够更为自如地应对主考官的问题,表现出强的自信心。科研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利于更快地适应新的角色,在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另外,在科研训练实施过程中,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科研训练中培养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使其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随着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大力推广,也为青年教师接触科研、学习科研创造了机会。导师在与学生讨论课题时,学生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方法会为导师的课题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将科研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也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使教与学有机统一,能够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过程也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氛围。
随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尝试改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目前科研工作开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项课题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一个实验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而医学本科生的学习任务重,课程安排满,只能抽取零碎的课余实验和双休日时间开展课题。当课业学习与科研训练发生冲突的时候,本科生通常都会选择以完成课业为主。这就使得本科生的科研锻炼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不利于能力和信心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等课题开展的基本过程不了解,对科研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参与科研训练产生了畏惧心理。
(二)导师方面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自己动手,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再到总结归纳形成科学观点,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极少有本科生能在短暂的训练中获得较好的技能。因此,科研训练的课题获得批准后,导师往往会把本科生交于课题组的研究生带教,分配一些低技术劳动重复操作。这就使得本科生在训练时缺乏自主性,不能调取其进取意识。其次,在科研训练的开展过程中,导师的监管力度不够,与学生的交流较少,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使得本科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习惯,如课题的开展没有详细的实验计划,实验原始记录不完整,实验方法使用不恰当等导致整个科研训练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缺乏可靠性。
由此可见,在科研训练的实际开展中,需要充分利用本科生的课余时间,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翔实的时间表和日程安排,提高时间利用率。本科生受传统科研思路的束缚少,科研思维的可塑性和潜力巨大,导师在科研训练指导过程中要有耐性,提供更多地动手锻炼机会,形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习惯,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总结
当前,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点工作。本科生科研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提高就业机遇,还能提高导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然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需要因材施教,有意识、有耐心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参考文献:
[1]昃静.共享“本科生导师制”平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3,23(2):75-76.
[2]仓定帮,陈藏.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践和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118-119.
[3]訾斌,李艾民.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37.
[4]魏薇薇,马亚楠.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21(3):456-45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引领与改革思考 2019/2/24
- 下一篇:四位一体的农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