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基于三维角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2 21:53:05      点击:


  在我国的流动人口中,农民是主体,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农民工堪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与中国的“农民工”现象有所不同,西方主要面对的是人口迁移问题,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迁移群体的职业、生活来源、住房问题以及生活健康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当中国的“农民工”热潮被掀起的时候,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中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虽然与西方国家的移民儿童教育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西方国家对移民子女教育研究理论维度是值得借鉴的,对于中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珠海市是广东省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地级市,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珠海经济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产生的影响

  珠海市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发展特区城市之一,由于其优美的环境(国家第二宜居城市),良好的惠民政策、经济发展的潜力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谋求发展。作为广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地级市,珠海全市常住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仅相当于深圳的20%左右,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独具优势,实施12年免费教育负担亦相对较轻。但近年来,珠海户籍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了4%,远高于广东省户籍人口1.38%的平均增速。据专业人士分析,珠海户籍人口增速过快,同近年珠海陆续率先推出未成年人医保、12年义务教育免费、全民医保等政策有关,一系列惠民政策令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通过购房落户到了珠海。随着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从2008年开始珠海市提高了买房入户的门槛,所以总体来看珠海学位控制情况良好。但由此也造成了无户籍的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突出。

  二、目前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从珠海市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无户籍人口约50万。由于户籍问题而产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相应出现。从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书杂费全免,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只收取课本资料费和住宿费或实习实验费。继此项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惠民政策后,珠海市又从2009年2月起,取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借读费,除高中阶段外,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停止向所有在读的外来工子女收取借读费,外来工子女只需缴纳书杂费。据悉,这项措施在2009年让4万多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地户口学生受惠。造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与入读民办学校的差别加大,因此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在公办学校现有资源还无法满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的背景下,实施积分制成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条件平等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2009年珠海市七中就接受了外来工子女279人,占新生六成以上。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外来工子女不能顺利入读,如2009年香洲区共有1400人申请积分入读公办初中学校,经过教育、计生等部门审核,600人符合条件可入读公办初中,420人完全不符合条件不可入读公办学校,380人其他条件均符合但因计生项不符合也不可入读公办学校。据珠海市教育局官员透露,12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使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从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7%,更多学生有书可读了,但这也对珠海现有的教育体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由于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增加,近几年珠海的中小学一直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而随着高中免费教育的普及,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据统计,在珠海市斗门一中,一个年级有20个班级共1000多个学生。无论是对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来说都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如此难题,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倾力关注并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但社会所关注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帮扶力度上,目的在于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顺利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除去入学困难外,还有其他相关问题也突出存在,如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否均等、由于家庭环境较差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三维角度分析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是推动珠海市发展重要力量。只有同时留住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才能让他们能安心在城里留下来务工。但从目前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来看,由于国家现有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的有限导致城市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其它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现象日益凸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一项影响程度深、范围广、涉及面多、解决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得以有效解决。通过研究珠海市将如何通过相关政策的改革完善使外来工子女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外,也欲从三维角度涉入,多方位的研究解决珠海市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种种问题。鉴于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主要是家庭、学校和主体教育的组合,那么对于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就需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

  在珠海市,农民工普遍从事的行业以运输业和个体经营为主,部分农民工在企业务工。由于工作繁忙,且每天持续工作时间较长,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师的管理难度相对加大。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来看,超过80% 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他们几乎没有能力为孩子辅导功课。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父母能够为孩子辅导功课,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业的信心。经常为孩子辅导功课,加之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就会避免孩子教育受到过多的限制。

  从农民工的家庭收入来看,普遍月收入低于珠海市的平均收入,甚至有超过30%的农民工收入仅仅够维持温饱。由于收入过低,加之居无定所,孩子就会因此而频繁地换学校。

  在农民工中,超过70%的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明显的不适当,比如超过32%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责骂,13%的学生表示,家长以打人的方式教训孩子。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农民工自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尚需改进。

  (二)学校教育

  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载体。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中国的国家教育部强调了“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珠海市政府所设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管理不够完善,加之受到财政拨款限制,导致学校的施教职能难以发挥出来。

  1.教育资源匮乏

  与其他的公立学校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之资金补助相对很少,导致学校与外界在教学领域的交流受到了局限。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生源紧张,当然也很难吸引到教师人才。与公办学校相比,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工资待遇上,还是奖金和福利的发放上,都相对较低。学校的硬件设施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导致学校优秀资源外流,因此而经常出现优秀教师调走的现象。

  2.教育管理不够完善

  珠海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加之工作不够稳定,居住区域分布不够均匀,给学生的学籍管理造成了困难。从教师的办公条件而言,由于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教师的办公室往往为综合区域,且划分不够明确,结果造成了诸多事务混为一谈。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学籍管理难度增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文化程度低而且管教方式不合理,就会导致孩子在为人处事和行为举止上出现问题。

  3.学生主体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能力上,还是学生方法上,都明显不够,而学校则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疏忽。传统的教育方式,拮据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很难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整个的社会现象上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自我教育能力不够,导致学生很难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予以控制。即便是在显意识中对错误行为有所排斥,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使学生过于放任自己。虽然学校可以将学习好、品质优良的学生作为典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榜样式教育,但是由于教师疏于深入研究而很难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导致教育效果降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镇化步伐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尤其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良性繁荣发展,企业的用工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社会当前对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有了特别的需要。随着近年“民工荒”的出现,城市如何才能留住外来务工人员迁徙的脚步成为了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本论文以珠海市为例,从学校、家庭教育和学生主体教育三个维度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