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基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0 19:52:51      点击:

康杰芳 张秋生 曹晓燕

摘要:针对国内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以健康产业和中药产业的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阐述我校依据学院特色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依据和具体措施,以期在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的同时,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92-02

一、引言

生物技术是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对解决21世纪全球面临的农业、医药、资源、环境和健康等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具备专业开拓能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对于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落实国家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适应满足社会需求尤为重要。笔者以社会对于健康产业和中药产业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陕西师范大学的科研特色,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及改革。

二、改革依据

1.社会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医药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养生、保健、医疗和康复等,但核心是以中药相关产品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供给。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药科研平台和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也推动了中药产业的进步,特别是以中药制造为主的中药大健康产业悄然形成。

2.中药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规划的实施,以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使得中药产业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同时给予中药产业发展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家产业政策是支持导向,市场需求是源头动力,只有重视两者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把握市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进一步清晰了中药材的未来发展重点与任务。中药农业企业应在进行严格细致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的情况下,适时把握国家中药行业的总体政策导向,以确定企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契合点,明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学校资源特色。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首批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秦巴山区及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解决制约中药材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西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科研技术平台之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结合以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为核心,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积累调控与重大疾病药物相关性研究为重点的研究特色,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搭建较为完备的“分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的技术人才分析。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进展,积极推进了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中药行业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增长态势平稳,大型企业已初具雏形,技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着整体创新能力差、科研投入不足、缺乏创新型与技术型人才、濒危药材不可持续、道地药材选择盲目、药材活性成分含量低、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高校培养可以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三、改革措施

1.优化、更新理论课程体系。近20年,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生命科学的最新内容、相关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然而大部分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并没有随着科技和产业发展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如:在基因工程制药中目的基因获取章节,一条化学合成基因片段最长不足100 bp,但是现在基因技术公司合成超过2000 bp长度的基因已不是技术难题;在中药材质量评价中,普遍采用基源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传统方法来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知识的渗透,为了达到准确区分物种的目的,科研人员针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从DNA分子层面进行研究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基因层面的DNA条形码技术也应运而生。目前,DNA条形码技术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植物种类[1],因此在理论课程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教材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同时也需要不断的打破传统教材全理论知识的限制,不断地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应用教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也应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搜集更多的素材,将其与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亦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设突出地域特色、学校优势的课程体系。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境内的秦巴山区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自古以來就有“秦地无闲草”的美称,被誉为“天然药库”和“生物资源库”,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药产业已被陕西省政府列入了富民强省的战略产业之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依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名优道地药材规范化栽培、濒危药材繁育、中药材质量评价和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及调控等方面有着长期积累的科研开发优势。因此,我们增设了《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概论》、《生物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实践》等相关课程,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定位于创新、应用还是复合型人才,实践都是必须加强的环节,这种能力的锻炼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实践环节来完成,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没有专门设置集中实践环节,或者整体环节质量偏低,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不强[2]。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时将实验课独立出来,适当增加学时数,同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完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训等环节的建设,逐渐构建“课程实践”、“研究性实践”和“生产性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实验技能,同时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将来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时既有理论和技术的系统性,又有应用技术的先进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4.构建创新、创业环境。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培养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提供平台是一项紧迫任务。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开展有一定深度的创新性科研项目,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院内专门成立了由教师组成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就业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

四、结语

基于健康产业和中药产业而进行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顺应了当代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陕西中药资源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不仅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有望改善以往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的困境,而且可以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穆帝秀,王清蓉,孙莹,陈新.中药资源与现代生物技术[J].中南药学,2017,15(05):635-638.

[2]廖阳,闫荣玲,刘小文,李尊华,张敏.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04):50-5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