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大学外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5-7 16:28:29      点击:

张璠

【摘要】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推入全新的媒体时代。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开始进入课堂。 教学话语已不再是单单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单一模态或双模态话语的使用,教学话语的多模态性已经成为趋势,也是近年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研究多模态话语的教师主体模态、学生主体模态以及教师主体辅以其他模态来共同配合完成交际目的。 因为这些不同的模态各自都是一个符号系统,在合适的语境中表达意义,实现交际意义目的。

【关键词】大学外语 多模态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72-01

所有模态都具有意义潜势。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多模态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外语教学必须朝着多模态多方向发展。外语教学作为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正在受到个性化教学的严峻挑战。

1.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备为推崇。虽然外语教学课堂与多媒体设备的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这三个变项可分别表现为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的角色及其关系和教学条件。从教学内容看,首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虽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学知识,但整堂课多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语法、单词、短语和句型为重点。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多以考试为目标,对考试题型和技巧进行强化训练,而忽略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符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文化素质的要求。从教师方面看,当前从事大学外语教学的很大部分教师接受的是单模态教育。虽然在逐渐适应多模态教学模式,但不少教师自身所备的综合技能还不够。在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的局限下,很难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多模态本身来看,多媒体课件特别是 PPT 课件的广泛使用虽然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设计或使用不当,不仅不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还会对大学外语教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教学条件来看,很多大学外语教学课堂缺乏良好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如传播媒介、空间场景、教具设备等。马莉和沈克认为,外语学习中创设的情境与实践中真实情境的一致性越高,产生的教学效果越好。

2.应对策略

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可推行“建构主义”替代传统的“训导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多模态的环境下理解各种经历,建构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且能在多模态环境下有创造性地学习和做事。如阅读网络超文本、设计学习互动软件、模拟大学外语教学课堂等,逐渐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观念,从而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学习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应试或找工作,更多的是让学习者主动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培养多元识读能力和多元文化交流意识。

在教学条件方面,首先,教师应积极在课堂内营造丰富的个性化多模态资源。对外语学习者来说,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创建近乎真实的语言模拟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和任务执行环境对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影响。其次,课堂外的多模态自主学习平台也应得到不断完善。多模态外语教学能否成功实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设备的完善。高校应努力创建一个以传统教学空间为基础、以数字化教学空间为重要补充的教学平台。及时提供大学外语教学所需的超文本、音频、图片等多模态资源,全面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与趋势。同时,学校举办的“英语角”、演讲比赛、戏剧比赛等活动也能为大学生创造一定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多模态学习。

大学外语教学课堂实际上属于一种教学语境,通过运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课堂内外的多种模态,不仅能刺激大学生的多种感官享受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多元识读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不但符合我国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提高大学生应对未来挑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生态理论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2:149-150.

[2]饶坚,崔弘扬,杨祖幸.大学外语个性化、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成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02:145-14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