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关注高职单招生求职:被谁低看一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5-10 19:39:33      点击:

“高职单招生找工作顺利吗?”高三学生家长林冉忍不住在河南省某高职院校的单招群询问。这是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因孩子成绩一般,便想着让他通过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念高职,但她听说单招毕业生会被“歧视”,心里便打起了鼓。

不一会儿,一位大一学生回复她:对于某些专业,企业来学校招聘时会优先考虑“统招生”,有的企业会提出“不要单招生”。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该学院就业网站的一条招聘信息中,就明确写着只要“高考统考生”。

所谓“单招生”,即通过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也称高职分类考试、提前考试等)被学校录取的学生;“统招生”则是通过全日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选拔考试,即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名义上二者并无区别,入校后享受同等待遇。

但在求职季,“单招生”却因“出身不同”处于下风。目前他们就业形势究竟如何?为何被人低看一等?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向多省高职院校师生和部分企业进行了了解。

高职生“主力军”有点冷

三四月,正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季。

早在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 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50%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3年后,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比例,使分类考试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

目前,上述文件中的要求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新乡职业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显示,计划单独招生2800人,占全年计划招生总人数60%以上;再如,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老师介绍,其所在学校今年预计省内招生4500人,其中“单招生”3600人,占比80%。可以说,单招已成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单招生”成了高职院校中的主力军,在校与“统招生”享受同等待遇。

如果说“享受同等待遇”是饱满的理想,那走出校园,“单招生”便一头遭遇了骨感的现实。

前不久,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生”张乐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有些企业悬挂的招聘海报上明确写着不要“单招生”,直接让他的心凉了大半,“有几个心仪的企业,原本还想上去问问,现在觉得找个差不多的得了。”不过这也不奇怪,张乐说去年和前年就有几家来招聘的企业单位便已是如此要求,不少“单招生”只能绕道而行。

为进行校企合作,部分企业会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建设“订单班”。河南省某市“订单班”招聘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一个岗位招20人,有上百人报名,不愁没生源啊,就算是‘统招生’还要按高考成绩排名呢!再者,单位也会考虑学生素质,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倾向于要‘统招生’。”记者向江苏省某用人单位咨询单招生就业问题时,得到的建议是“我们单位不要,可以尝试非省会城市的招聘。有些当地高中生源不足的城市,‘订单班’会放宽要求考虑接受单招生”。

安徽某企业招聘负责人更是直截了当,“单招生通过校园招聘进企业是不可能的,我们就不收!”他告诉记者,想进企业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仅限统招生,90%以上的在毕业后能顺利入职;二是岗位空缺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