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24 12:59:32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习家华特士提出,自从华特士创立生命教育理念以来,备受教育学界重视。从概念来讲,生命教育提倡以生命为核心,通过现代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把握,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思想道德水平。近年来,生命教育不断推广,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而言,生命教育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主题和要素的教育形式,从内容来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括对于生命意义的领悟,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志能力和道德水平,提高个人综合修为与素养,进一步理解生命的内涵,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有机统一的思想认知体系[1]。很多著名学者对于生命教育都有过深入的探讨,举例来说,学者吴兰说道:“生命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对生命关切与理解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进而感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以上学者论述可以得知,生命教育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从社会实践来看,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更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各种消极思想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问题。本文认为,生命教育包括多个维度,首先,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对待事物变化,理解生老病死中的自然运转规律,进而强化自身认知水平,第三,要明确生命真正的价值,积极追求和探索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基于此,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要从生命本质、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规律等多个角度入手,引导大学生充分理解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用正确的生命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为社会贡献应有力量的同时,获得生活的乐趣。

  2.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育实践来看,虽然我国大学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极容易产生生命困惑,造成消极心理影响,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等极端现象。透过现象反观问题,这是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本身存在的严峻问题。

  2.1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缺失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最为重要和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的必修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我国台湾地区,很多大学也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但是,在我国高校内,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老师,教学内容一般都被安排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当中,不具有针对性,也没有一起充分的重视。这样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弊端,很多思想政治老师认为,生命教育不属于其教育体系内容,进而忽视了专门生命知识的讲解,很多老师都是政治学、教育学出身,没有经过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讲授内容也缺乏针对性,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渴求。

  2.2 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

  在大学校内开展生命教育,要依托有效的载体。很多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单纯依托专业课程,讲解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从国外教育实践来看,开展生命教育要与校园活动有机结合,但是我国高校明?@存在这方面的缺失,很多校园活动都围绕专业知识展开,很少与生命教育知识有机结合。此外,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目标都过于功利,重视物质层面东西,忽视了精神方面的要素,在开展校园活动的时候,一般都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训练,对于生命知识等精神要素重视程度不足,这样的做法,让大学生生命教育失去了可以依托的有效载体,不利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总体水平的提升。

  3.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在新时期,要想发挥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必修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系统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对现有教育格局进行改革,将生命教育从思想政治课程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提升课程的综合性与专业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生命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看待生命,科学认识生命运转规律[3]。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课内与课外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适度配比专业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人文特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网络社会特点,根据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质量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撑,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让不同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自己的教学强项开展工作,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总体水平。   3.2 注重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营造

  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要注重营造校园文化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高校范围明显出现功利化趋势,对于生命意义与生活内涵的思考越来越少,要想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水平,必须注重校园文化的营造,提升对生命教育的重?程度。此外,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单纯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来开展生命教育,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生命教育课程讲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注重关于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营造,提升生命教育的趣味性,充分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引入关于生命知识与生命主体的思考,营造珍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文化氛围。

  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文化与道德社团的比例,从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构建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生命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让更多学生走进这些文化团体,共同开展活动,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提升个体对于生命知识理解。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校园文化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3.3 开展生命教育要注重感恩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开展感恩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明确自身在校园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感恩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感恩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个体思维和个体意识,强化换位思维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意识。

  举例来说,由于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于学生比较娇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家务活的体验和经历,学生也体会不到家长做家务的辛苦。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循循善诱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一方面能在劳动过程中取得愉悦感,另外一方面,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家庭,体验父母的辛苦,强化其在家庭中的感恩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感恩思维。在这样的生命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让学生从家庭角度更深刻发现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对生命的理解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高等教育体系内,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案,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水平和实效。在实践工作中,要结合当前社会思潮与大学生内心动态,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