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高校“健康之美”舞蹈课程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5-01-09 11:47:0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从艺术教育舞蹈课程改革的定位与作用、性质、具体方案探索、反思与展望等方面对高校“健康之美”舞蹈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舞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和美育素质实施中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与时俱进的舞蹈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需要大力促进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践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为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科普中做出更大贡献,医学类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课程任重而道远,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健康中国;高校;健康之美;舞蹈;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 刘理(1996—),女,辽宁铁岭人,硕士,上海健康医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助教,主要从事艺术教育和舞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074-04[收稿日期] 2023-08-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1]。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肩负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才培养的重任,需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健康为中心、以学生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和挖掘高校各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2]。舞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和美育素质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教育背景下,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了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全方位地进行健康科普,医学类高校的舞蹈公共艺术课程任重而道远,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如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之美”公共艺术舞蹈课程改革。

一、舞蹈课程改革的定位与作用

(一)舞蹈课程改革的定位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

2.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3.响应上海健康医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上海行动”,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院。学校以“健康促进”为使命,立足于“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高等医学院校,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类健康的促进者。形成“建健康园、塑健康魂、育健康人”的鲜明特色,使“实践+人文”DNA双螺旋成为学生可以带走的基因。

4.上海健康医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学特色的需要。艺术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健康之美”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在艺术教学中充分融合医学元素,在艺术实践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紧扣主旋律和医学特色开展主题创作,通过美育体系建设,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探索有健康特色的艺术教育

(二)舞蹈课程改革的作用

1.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特色创新、课程思政等教学目标。

2.坚持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坚持学校艺术教学改革特色。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4.为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解决与治疗提供舞蹈方案。

5.舞蹈训练不仅能塑造形体和陶冶情操,还能舒缓情绪、缓解学习压力,有利于身心整合,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及幸福感、自信心的确立具有积极作用[4]。

二、舞蹈课程改革的性质

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舞蹈课程体系[2]。比如,在第一课堂中,将“舞蹈基础训练”“形体与健康”等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开设“舞蹈与健康”等舞蹈特色课程。在第二课堂中,结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燕起舞蹈团”鼓励有舞蹈兴趣、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其根据《上海健康医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考核制度》,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学生舞蹈代表队在“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戏剧舞蹈类”等竞赛中多次获得奖项;学校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杯”藝术创意作品大赛;学校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健康文化节,其中学生的舞蹈作品是重要的艺术和美育展出成果;在第四届校园健康文化节上,举办了“大美健康,‘艺起前行”的美育活动,并进行了上海健康医学院美育活动成果展示暨上海健康医学院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揭牌仪式。按照学校提出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舞蹈教学改革,按照学校提出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作为艺术教育舞蹈专任教师,要按照学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提出的“积极探索‘健康之美艺术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三、舞蹈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所学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舞蹈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所学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舞蹈相关动作展现和治疗。了解舞蹈在医学、健康、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做把舞蹈理论知识应用于身心健康的传播者。会做把舞蹈动作展现治疗应用于身心健康的促进者。具有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具有在“健康中国”新时代,正确运用舞蹈元素,促使舞蹈+健康+医学相互融合发展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强身健体,塑形美体,培养健康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4.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在自身舞蹈练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舞蹈与心理的交融中增强自信、疗愈心灵、增强内在力量、提升个人在社会及团体中的成长价值。

5.课程思政目标。鼓励、激励、引领学生,通过舞蹈锻炼身心、增强审美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从而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工作与学习,为国家、社会更好地服务、做贡献。在舞蹈与健康的学习中,传授红色舞剧、医学、健康等教学元素,在舞蹈+医学+健康领域,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

(二)学情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身體美、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是大学生的天性,其生理、心理、年龄、运动基础等特点适合舞蹈的学习与锻炼。在“健康中国”新时代,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变得更深入、更全面。大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爱好和舞蹈学习的前期基础各有差异,教师需要及时发挥教学主导作用,通过因材施教、鼓励引导、互动探究、合作学习、翻转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提高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在舞蹈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式、案例式、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融合,探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恰当地将翻转课堂、混合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舞蹈教学中。

(四)重点、难点处置

1.重点:舞蹈动作的学习和展示。

2.难点:舞蹈动作和相关理论在医学、健康、实践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与实施

“公共艺术舞蹈”课程体系第一课堂教学,其完整的教学过程由不同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班级授课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堂完整的舞蹈术科实践教学过程,教师工作包括:备课(撰写教案)、上课、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辅导答疑、教学反馈、教学总结等;学生工作包括:预习、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课后学习思考和师生互动、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总结等。上课的流程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1)宣布上课、师生问好;(2)宣布本课任务、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和安全等注意事项;(3)热身活动。

2.基本部分:(1)提出学习内容,学前情境导入;(2)教师讲解示范;(3)学生模仿练习;(4)师生互动,教师观察指导;(5)纠正学生错误动作;(6)学生改进、巩固提高;(7)教师因材施教,精细指导;(8)学生进一步改进提高;(9)师生互动、讨论、探究等;(10)学生进一步改进练习,教师进一步指导。

3.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柔韧拉伸;(2)学生反馈、教师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3)布置课外作业及安全等注意事项;(4)激励表扬学生、宣布下课、归还整理器材、师生再见。

(六)课程思政

舞蹈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故提出以下课程思政的教育和举措。

1.通过舞蹈教学,促进学生锻炼身心,增强审美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从而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立志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鼓励、激励、引领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亲身感受和体会爱国主义、医学、健康等元素,舞蹈+医学+健康相融合地学习,在爱国主义感召下,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更大成绩,立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七)考核评价办法

舞蹈课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国家、社会需要的实践中,应用到自身的创新创业中。因此,考核既要注重第一课堂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又要注重兼顾第二课堂的考核。第二课堂具有育人、知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第二课堂就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鼓励上课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参与中、艺术类比赛训练中、社会实践中、自身健康促进中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积极参加舞蹈第二课堂的学生及舞蹈第二课堂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总分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分鼓励,但总分不能超过满分100分。

四、舞蹈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一)舞蹈课程改革的反思

舞蹈课程体系建设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完善之处,还未完全适应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与满足大学生对优质丰富舞蹈美育资源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永恒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无止境。舞蹈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勤于学习、思考和总结,发挥自身授课的优点和优势,通过自身学习提高、积极参加说课等教研活动和集体活动、勤恳地向领导和其他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理念、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繁荣新时代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和美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舞蹈课程改革的展望

與时俱进的舞蹈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需要大力促进高校舞蹈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舞蹈教师需进一步加强和探索“艺术+医学”“艺术+健康”“艺术+课程思政”“艺术+人文”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大美健康,感悟时代,以健康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舞蹈课程改革应不断进取,力争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