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教育科学方法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1-30 18:56:35      点击:


  正文:

  在创新已无可厚非地成为时代主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各类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深知小学教育对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现实的反映能力,创新意识则指这种能力达到有创见的新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敢教,老师才有了创造性教育。敢说,学生才能有创新意识,才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教育和教学场所,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

  (1)小学,要注重品德教育,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创新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于课堂的教育和灌输,实践能力在于实验和社会大课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

  二、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教育要实行平等教育,要走出考试“指挥棒”的怪圈。(1)“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教育发展的目标。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2)“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发展中表现出创造性。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制能力以及自觉性、主动性等品质。(3)“以学生为本”,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创新源于心理安全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指责、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学生也不会嘲笑,这样才能无所顾忌的发挥,充分展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创新需要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学生的好奇心成功的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这种好奇心就会升华为求知欲,成为主动进行创新思维,追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四、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教学情景,在教育教学中就要有一种创新教育至臻完美。(1)联系实践,唤起创新欲望。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知识。(2)重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应该热情的鼓励。(3)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为人师表,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抓住小学生爱说爱动、尊师好奇的特点,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引导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和调动学生大胆创新思维,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大胆想像,通过讨论开阔视野得取结论。讲课时要来源于课本但不拘于课本,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获得新知,懂得解决问题可从多方面去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最好方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真正为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每届世界奥林匹克的数理化比赛中,我国派出的选手们总是不负众望――包揽全部的金银牌,而在诺贝尔奖项中,却和我们失之交臂。这与我国的教育观念密密相关,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中,尤其是小学,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其探索未知的培养,阻碍了大多数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离不开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教师如何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无限创造潜能?首先,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实施开放式教学,质疑是培养创新的基石,评价是培养创新的动力。在不懈的探索中,为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求导创新的教学环境,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更加炽热,思维更加敏捷。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