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5 15:51:48      点击: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索
谢  方,罗洪镇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要: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根据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特点,探讨了目前课程教学的特点及不足,从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教学评价、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为同行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课”;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改革;生物工程    教育教学论坛
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lass" as an Opportunity
XIE Fang, LUO Hong-zhe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lass" as an opportunity,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course teaching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syllabus,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The four aspects put forward reform idea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eer universities.
Keywords: "Golden class";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reform; Bio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该会议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和信号:高等院校不能脱离一流的本科教育。会议召开已有半年有余,全国超过1000所本科院校都在切身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显著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那么,如何真正通过政策实施、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呢?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即是通过消灭目前高校存在的大量“水课”并建设高质量的“金课”来实现。所谓“金课”,顾名思义,就是一流的课程[1]。从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打造“金课”已经上升到政策层面,通过合理地提高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拓宽学生课程思维的维度及深度,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
对于地方工科院校,应该如何抓住“金课”建设的契机,发展并革新现有的课程体系是适应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们理解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综合提高工科背景学生的能力,为日后的继续深造和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那么,聚焦于淮阴工学院而言,该院校是一所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既然是应用型大学,理论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则是塑造综合能力的两个方面。目前,我们学校的一些课程老师在教授课堂知识的时候,很多都是照本宣科,课件及例子也大多是几年前或更久的案例,很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目前自己专业的发展趋势及特色,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对专业的归属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淮阴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从几个维度来探讨如何抓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金课”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契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改善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社会对本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一、以“金课”建设标准修订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工科专业,在目前淮阴工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了通识课平台、专业类平台、专业扩展平台及素质拓展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凝聚了众多资深教师的心血和教学理念,但是如果以“金课”建设为标准的话,该人才培养方案则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在通识课平台中的自然类课程教授过程中,(1)学生们过多地关注是考试是否可以轻松过关,在真正教学讲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大,有时会出现上课玩手机甚至睡觉的现象;(2)自然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更多地是以期末考试为基础,而忽略了平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3)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切身根据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自然类课程的扩展延伸,很难让学生形成基于跨学科和应用型的综合能力。因此,针对生物工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综合思考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的诉求及兴趣点,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淮阴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的特色制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2)凸显教学过程的评价,将实施的教学方法及可能性措施写入教学大纲;(3)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一方面要满足生物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以上措施,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是“金课”建设过程对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撑。
二、以“金课”建设来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
学生对教学课程的合理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可以改进教学质量。目前,学生的评教会影响教师的年度教学评估,教师有时会太多地顾忌这一类因素,导致教学质量并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而是以自身年度考核为目标。出现这种现象的不良影响就是学生培养质量逐年下降,而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却逐年改善,形成了实际的“水课”。另一方面,教学督导虽然会进行听课,然而不可能每堂课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评价。在实际过程中,当教学督导来听课时,教师在课上就会认真讲授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督导在根据这一堂课的质量来进行点评,虽然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督导没有听课的教学质量却与表面上看到的相差甚远。因此,结合“金课”建设中对教学质量的多元评价,需要以教学生态视角进行分析课程完成的综合质量,并在过程中系统优化课程设计,促进教学大纲中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对于专业类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要以毕业生来评价专业类核心课程对职业发展的有效程度;以同行校外资深专家评价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以同领域用人单位通过行业目前的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指导和评估。
三、以“金课”标准推动虚拟仿真专业类课程建设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生物工程专业,如何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类课程的理解及动手或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谓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就是一种基于现代化软件技术构建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为开设各种专业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举例来说,对于生物制品仪器分析这门课程而言,该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中需要掌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原理、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原子吸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质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知识点。在淮阴工学院的仪器平台,可以完成紫外-可见光度计、色谱仪、原子吸收和红外光谱仪的实验操作,但是对于操作较为复杂、应用性很高的核磁共振和质谱仪,只能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该类仪器的具体使用。然而,学生仍然无法切身地理解具体的仪器运行特点,如果利用“金课”建设为契机进行仪器分析课程的虚拟仿真课堂建设,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仪器的操作步骤,也可以体验到“互联网+教育”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普及度。同时,对于生物工程专业中的其他适合建设的虚拟仿真课程,应该切实地抓住此次机会,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学实验、实习和实训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高等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以“金课”建设为契机强化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
目前,高等教学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博士化,这虽然显著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知识面宽度、广度和深度,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博士毕业的新进教师普遍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导致教学质量与资深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金课”建设契机,打造集群性的课程教学团队,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青年教师“以老带新”等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淮阴工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以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大团队、领军人物和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求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五、结语
“金课”建设是当前响应教育部重视本科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淮阴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校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同行高校的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推动“金课”建设进度,实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郑春. 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 中外企业家, 2018(14): 172-173
[2] 陆国栋.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9): 23-25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2013JSJG126)经费的资助
作者简介:谢方(1993-),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淮阴工学院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员,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8-12-2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