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古智慧对现代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启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10-12 9:05:21      点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孔孟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撞出智慧的火花来影响现代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就业、创业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企业;孔孟之道;职业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茁壮崛起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拼的不是赤裸裸的利益而是产品质量,是服务,是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现每个企业都会选择适合企业的良方。而拥有几千年光辉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将里面蕴含的哲理运用到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能迎刃而解。三千多年历时长河(公元前1500年),造就了古老的文明,代代相传影响至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人的思想言行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其内容包括风俗、道德、习惯、信仰、价值观念、哲学和典章制度等。现代学者们认真挖掘、梳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必要,是现代中国青年人的历史使命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对于近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

1内圣外王思想启示

单木不成林,一个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其用坚硬的制度来约束员工的思想行为,不如用软的企业文化来潜移默化提高企业人群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有效地沿着一个方向努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在这点上,儒家思想——“内圣外王”思想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一些启示。“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比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立己,达己是基础,立人,达人是归宿。古往今来,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改变、环境改变但是这种“你仁我义”,你诚我信的思想并没有消失而被沿用至今,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康的企业发展,核心不外乎内部和谐,优秀的团队。成员之间和谐共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管理者拥有自己个人魅力去影响被管理者,而二者只是身份上的不同而已。

2古今中外思想融合

现代企业发展中人才的发展是其最重要环节,虽说在中国“没有人脉关系就没有良好的发展”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但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绝对要看重员工个人的才能,要拥有能人和有贤才的人。俗话说的好“生意好做,伙伴难搭”,所以企业的成功关键还是人。现代企业竞争重要的一环也是人才的竞争。孔子曾有言:无全备于一人。大家其实都明白金无足赤的道理。孔子言:“仲由,冉求,够不上“大臣,是“可谓具臣”,每一个企业在用人时都要衡量每一个人的德才,不能各方面都是全才。“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企业用人原则必须是将德才兼备的人放在邪行外道的人上面,不然没有人会服气。其实要做到孔子所说的,想当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员工的品德、综合能力、性格、气质、习惯等才能做到人职匹配,发挥出每个员工的能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高校招聘笔试面试的时候都会用心做好问卷,以其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笔者认为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可以将现在世界公认的《职业性格测量表》、《气质测试表》夹杂在内,已达到良好效果。如果在网络上搜一搜有观星阁的自测量表很多,而我们常用的最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而《气质测试表》则是由陈会昌、张拓基同志根据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学说编制而成的,人们大多采用气质测验来确定个体的气质类型或特征。这两个测试表不仅仅用于企业内部选拔人才时可用,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成为辅导员老师必备的工具,可以引导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方向,未来的职业目标,是否适合创业的“法则”,这是一条企业掌握员工、教师掌握学生正确科学、行之有效的工具。其关键所在就是真正做到人职匹配。人职匹配的基本原理是: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方式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应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其行为习惯就会不同,行为习惯的差异,就决定了职业或岗位的选择方向。每个人都需要注意这一特性,只有当不同的性格选择了与之匹配的职业或岗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以及选择专业时,不仅仅是这所学校的就业率高、专业配置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名气大等外在因素。而应该考虑到不同的选择方向对今后生涯发展的影响。只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选择与自己的气质、性格、习惯等特质相符合,一个人的无限潜力才会源源不断地被挖掘。这也就是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3“学习精髓”解读

一个企业能够蓬勃发展的源泉和不懈动力不外乎是创新,一个国家高速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创新。既然如此上至企业高层下至普通员工也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如何创新,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回到根本点“活到老,学到老”。谈到学,孔孟之道可谓是鼻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学识渊博,被人称赞“博学好礼”,由于政见不同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作为,唯一称颂的是治理鲁国的三个月,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很有起色,举国上下大到国家实力大增,小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好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足见其超凡的能力和学识,无愧于杰出政治家思想。当然他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六十八岁后的教育思想。“千古圣人”之名流芳百世,是当时社会上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什么是学习?如何学习?孔老夫子已经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而古代的“孟子三迁”,讲述的是孟子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他找了三个地方,反映到现今社会的热点现象就是父母格外注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为上名校而买房。无论如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现代企业带来的撞击,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把孔孟之道的古智慧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带来的品质保障的产品、深入人心的服务、内外和谐的企业环境这一切都满足于社会竞争的需要,将这样的思想教育引入到高校的政治思想与就业创业教育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的,这条路任重道远,应继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广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5(Z1).

[2]黄立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作者:郭佳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