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 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系统抓好两个《意见》的学习贯彻落实,对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教育部机关、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确定了首先完成民主革命的政治任务,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
革命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承担的巨大使命和神圣责任。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紧扣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提出并不断完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重大政治原则,使我们党不断走向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局面、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历史命题,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1980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促进党内团结统一、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讲政治,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开展了以“讲政治”为核心的“三讲教育”,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讲政治的表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政治素质是头等重要的”“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必须在政治上很坚强,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突出”“统领”“摆在首位”的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党总结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新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特别优势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政治组织,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一个成果,就是我们党找到了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二个成果,就是解决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这是当时政治建设的大问题,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就是这个问题没搞清楚,因此吃了大亏。可以说,正是“大革命”的惨痛失败教育了我们党,为我们党走向政治上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三个成果,就是确定了政治建军的原则。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要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担负起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不能没有自己的武装。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就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将支部建在连上、党委设在团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政治建设的第四个成果,就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就是要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我们的力量搞得大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政治路线确定的任务。统一战线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五个成果,就是明确提出思想建党。1938年,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党员干部。延安整风时提出共产党人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党的政治建设的第六个成果,就是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今天,党中央再次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建设,强调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政治建设新的成果。前些年,之所以走过弯路,重要教训就是对党的自身建设不够重视,特别是放松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重要经验就是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
回顾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每逢重大历史关头,每临重大战略抉择,每到重要发展阶段,我们党都会根据具体历史环境特点和中心任务的不同,相应地加强政治建设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难题,赢得了不同阶段的胜利,开创了历史新局面,也为当今党的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学习《意见》,一定要把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结合起来,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深刻理解在新时代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深刻内涵和历史逻辑。
三、坚持不懈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是每一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责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肩负的最重要任务、承担的最重要责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了党的政治属性,彰显了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阐述了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和净化政治生态等四方面内容,这四方面要求是辩证统一、互促互补的有机整体。政治信仰是灵魂,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每名党员入党的“初心”、对党忠诚的基础,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动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做到“四个服从”,是每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能力是关键。“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历史教训证明,有些党员干部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政治信仰缺失、政治能力缺乏,甚至认为政治能力可有可无,以致于打了败仗。政治生态是保障。建党以来,政治生态一直是我们党强调的问题。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做的整风三大报告,都是和政治生态有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反复讲,这个党该管了,不管不行了,强调从严治党,提出“党的作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教育系统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地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最重要的任务、最重要的责任铸入灵魂、化为行动,从我做起、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思考的逻辑起点、行为的根本准则,着力在“五想”上下功夫。
一是理想。理想就是政治信仰,即共产主义理想。没有理想是不行的,但是我们讲的理想,不是空想,是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相结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是我们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思想。我们党是有思想、能不断产生思想的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动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并把指导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保持指导思想上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员思想和理论上的清醒尤为重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联想。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联想就是学会掌握这一特点,学会在普遍联系中处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政治是管总的,是管理众人之事。党的政治建设在所有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需要在普遍联系中实现利益的协调、矛盾的统一和思想的融合。具体地说,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领导制度、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依法执政这一基本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加强政治建设的能力,以实际行动改进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是我想。理想、思想、联想,归根结底是我想,也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吾日三省吾身”。共产党人建设政治生态有三条标准: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以工作为重点,工作是任务的体现。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时时想、经常想、主动想、积极转化思想成果,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把党的指导思想、创新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能力、自己终身离不了的精神资源,从而坚定提升修养、干事创业、为党奋斗的信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是感想。感想是侧重学习的概念,就是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岗位和工作实际,始终把自己摆进去,关键节点还要能够跳得出来。感想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改进工作,目的是更加精准有效地把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更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要主动联系自身思想、岗位和工作实际,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的感想,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党中央精神、做到知行合一、本领高强,努力实现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统一。这个过程,也是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
四、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部党组始终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意见》为抓手,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创新学习方式、加大学习强度,组织开展了党员个人自学、党支部专题学、党组成员主持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联学导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等多种形式相衔接的学习活动,各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谈认识体会和贯彻落实思路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身的政治责任。在此基础上,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抓统领、抓贯穿、抓融入、抓转化、抓素养、抓纪律,“六抓”并举,努力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要抓统领。就是要抓总、抓全面。要把贯彻落实两个《意见》摆在教育工作全局和首要的位置上,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统领性工作对待,坚持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看是否符合党中央的要求、是否体现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否符合事业的发展规律,加强全局观谋划、战略性思考,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判断力,做到纲举目张。要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作为我们开展工作最重要的遵循,否则就是没有全局观,没有战略思考。“统领”的具体内涵,就是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
二要抓贯穿。就是要把讲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教育部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有政治考量,不能出现“盲区”、“断点”。我们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确保加强政治建设的要求在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教育事业的政治属性永不褪色。
三要抓融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我们出台的每一份文件、制度之中,融入到每一个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工作方案之中。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融入教育系统业务工作中,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的关系。教育业务工作中有政治,政治工作中有业务,要将政治和业务有机融合,做到既有政治指导下的业务,又有业务支撑中的政治,克服“两张皮”现象。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融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有句话叫“融化在血液里”,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到自己的理念和行动中,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四要抓转化。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转化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要把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党的政治建设成果和措施,及时转化为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工作的实际成效,转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切实完成好教育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要抓素养。要坚持“政治是入场券”,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要坚持“能力是坐席证”,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不断提高“抓题”的能力。要抓好问题导向,要培养政治洞察力,敏锐、准确地抓住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抓到的“题目”要源于实践、触及灵魂,不是拍脑袋出来的,不是泛泛而论。二是不断提高“答题”的能力。找到问题后要能够想办法解决,还要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解决到位,经得起政治上的检验,“解题”的过程就是“答题”能力提高的过程,要创造性地“答题”,不能“交白卷”,不能照抄,更不能答非所问。三是不断提高“判题”的能力。部署工作时要预判,工作过程中要研判,工作结束后要评判,以是否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期待、是否推动了事业发展等作为“评分”标准。四是不断提高“考核”能力。对“抓题”、“答题”、“判题”的全过程进行“再考试”、“再监督”,及时发现难点,动真碰硬、改错纠错、敢于追责,从而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担当是责任书”,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各级干部鼓足“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练就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能力,在火热的实践中“搅动一池春水”,书写教育“奋进之笔”。
六要抓纪律。党的力量要靠纪律保证,党的团结要靠纪律规范,党的政治建设要靠政治纪律支撑。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强化纪律意识,严守纪律规矩,不折不扣地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要将政治纪律置于最重要纪律的高度,不断抓好政治纪律的学习贯彻,严格纪律约束,强化纪律保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纪律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教育系统更加全面、牢固地树立起来。要坚持“廉洁是标准像”,在选人用人时聚焦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对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廉洁从政、防微杜渐,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心组学习文选》2019年第3期)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转型 2019/8/7
- 下一篇:基于教育人类学视角对《江村经济》的再探析 2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