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措施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9 20:27:22      点击:

  当前“90”后成为我国高校的主力军,其一般是家庭的独生子,自幼就享受优质的生活,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性格比较丰富,行为独立,不受各种制度约束,因此面对“90”后大学生新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改变以往以制度强制约束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积极引入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实现人性化管理。

  1 新生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管理是我国教育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从生理到心理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成熟,他们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心态,渴望创新并接收外界的挑战,以及急切希望自己被外界所认可。但是这些特点也会给他们造成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孤僻、自我控制力就相对比较低,遇到事情不冷静等等。

  详细而言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1 思想活跃 作为当代大学主力军的“90”后,他们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他们自幼接受的思想就是开拓进取,他们接触的事物就是信息互联网技术,他们学习更加广泛的知识。而且他们基本上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接收到的教育更加的全面系统,他们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比较多,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比较多,这些客观因素都为“90”后的思想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心态,赋予他们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

  1.2 具有强烈的独立意愿 作为“90”后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自幼受到来自家庭的呵护,父母给他们提供生活、学习上的便利条件,而他们只需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用考虑其它事情,这样的环境使得他们非常渴望自由与独立,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的环境为他们的独立、自由的渴望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同时高校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为学生的独立意愿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强烈的独立表现,比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1.3 多重矛盾性 “90”后大学生由于渴望自由、独立,他们对家庭表现的反感,尤其是对父母的贴心问候,他们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因此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资助等,但是由于他们自幼就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没有受到过挫折,因此他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又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愿望,这种相互重叠的矛盾是“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 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内涵及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2.1 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并且产生新的情感,最终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意识。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下极为关键,因为在父母不断溺爱孩子,并且造成学生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观念下、市场经济利益为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情感价值非常的薄弱。因此开展情感教育对于校园建设、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淡化行政权力,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它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高校作为教育服务机构,其管理模式不能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因为高校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因此高校要转化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融入服务意识,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情感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内心情感,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强调服务意识。

  2.1.2 激发教师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情感教育的融入需要教师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果管理者的情感不真实就会直接影响情感教育的成效,因此管理者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对工作的热情,极大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1.3 完善学生的人格、情感,促进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管理,情感教育侧重对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等变化,它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会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向往、提高学习兴趣,健全他们的人格。

  2.2 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最早是应用于企业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是强调高校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目前柔性管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2.1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模式而言的,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感化与教育,通过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管理,因此柔性管理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柔性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管理实现的过程。

  2.2.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大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对很多素质能力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烈,这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不符的,而通过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因为在柔性管理的时候老是不再对学生采取强制的约束,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这样能够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最终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2.3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柔性管理是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而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他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德,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潜能等,因此通过柔性管理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教育模式。

  3 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施

  3.1 丰富管理主体,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刚性的学生管理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刚性管理是强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有时与学生的意识相违背,并且刚性管理的主体就是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师,而学生处在刚性管理系统之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而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则会对刚性管理形成一个互补,因此高校要丰富管理的主体,不仅要将高校管理部门、教师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还要将学生也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

  3.2 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发挥情感的感召力和榜样效应 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教育管理者占主导地位转变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教育地位的转变也要求管理职能也要进行改变,由过去单向的管理模式变为双向共同的管理模式,但是教育管理者也要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因此在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模式下,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手段,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人格产生敬佩之情,要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良好的榜样功能引导学生的行为准则。

  3.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情感人格形成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教育管理方式,迎合大学生需求的、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管理效能,促进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学校管理者要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校园文化载体,在与学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培养情感,施加影响。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哲思可以在情感上予以学生激励,在品质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使管理工作蕴含在文化熏陶当中,像无形的手抚慰学生心灵,滋养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自爱、自律、自强,这种良好氛围可以为大学生管理降低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看,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校尊重学生消费者地位和权益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中促使受教育者自身形成主动性自律性积极性的目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