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智能制造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8-8 17:10:25      点击:


贾奥博

【摘要】技术变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智能制造是将传统制造工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而形成的智能化制造方式,所需人才不仅要符合新时代要求,还要具备智能化社会要求的基本素质和专门素质。基于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科学地建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评价标准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价结果的产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08-03

党的十九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应该有崭新的发展面貌。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中国制造”在向“中国智造”迈出关键一步,人作为最重要的智力资源,技术人才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新特点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将作出调整。

一、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将传统制造工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而形成的智能化制造方式。在智能制造过程中,技术加速更新换代,生产方式、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和中国民族的发展证明强大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中国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改变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二、智能化社会的人才需求变化

从21世纪开始,随着网络技术深入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大展身手。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教育等也在紧跟着发生变化。

1.智能化社会

在2011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第四次技术革命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即“工业4.0”。第四次技术革命通过推动“智能工厂”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实现虚拟和实体生产体系的灵活协作。不仅限于智能互联的机器和系统,不同技术的融合横跨物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也带来了变革广泛的智能化社会。

技术的变革直接改变了生产力,也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当生产力提升后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文化、教育等也要调整。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第四次技术革命在中国的具体展开。近几年在经济常态化下,政治上放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提供优惠政策促进技术革新;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需求的变化

智能化生产需要劳动者掌握生产服务全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习与操作的能力,比如:掌握生产原理,执行带有参数的操作流程任务,调试设备,优化生产工艺过程,记录和分析生产数据,改进生产网络和系统,进行设备故障排除和维修等。然后进行合理决策与准确调整,完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等工作。

智能制造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智能制造使得工作对象是融入了高新技术的智能化设备和能够在不同生产任务之间切换的智能生产线,技术人员要懂得数据化设计、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原理;知识融合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能依靠外在的指标,如学历来衡量人的知识水平,学习型社会决胜的是谁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跨领域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无论是工作中的“工匠精神”,还是生产、使用环节的“绿色制造”意识,都是智能制造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

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培养目标是第一步需要确定的,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前三次技术革命分别对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审视即将到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将调整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当代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对受教育者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人才规格。明确培养目标是统一全体职业教育者的基础工作,是所有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由几个要素构成,又因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而不同,评价维度多样,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基本素质、智能制造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一级指标,建立智能制造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

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评价是判断其制定是否科学,实施是否便利且符合教育参与者实际的重要手段。遵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基础工作也是评价的关键。针对智能化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相应评价原理,对智能化社会相应的各个要素进行分类,把本质属性和特征转换成不同的指标来表达,找出某种对应关系,形成反映事物特征的指标集合,确定评价标准和权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1)評价原则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守几条原则:

1)全面性与独立性

各级指标的建立都必须反映一个层面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各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完整培养目标的表述。各个指标有独立代表的一个方面,不与其他指标相包含,避免重复测量,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和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考虑现实因素,各个指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要便于测量和操作。一些指标可以参照相应的数据测量得出定量结果;另一些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将质性评价划分为不同水平,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指标体系实施的难度和强度只有在合理范围内才能算是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权重的设计,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2)评价指标设计层次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划分出以下几个层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在所有标准制定的大背景,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是传统五要素,是衡量学生的基本指标,顺应时代赋予新的定义。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培养要具体相应的素质适应经济社会的新要求。职业发展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指标设计层次如图1所示。

(3)评价指标体系

由以上层次设计,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建立4个一级评价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开展评价工作。如表2所示。

(4)指标内涵及应用说明

智能制造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具有新的内涵和实际应用说明。

1-1指导思想

(1)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文化引领,培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制造强国建设的人才。

建议评价方式:查阅学校政治考核相关资料,追踪毕业生发展。

1-2教育方针、政策

(1)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目标遵守《职业教育法》和相關地方法规。

(3)符合学校发展要求,遵守规章制度,履行教学行为规范。

建议评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并考核学校、教师的教育行为。

2-1思想品德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培养诚实、勤劳、勇敢,拥有精益求精、奋发向上、团结合作良好职业道德的人。

(3)行为端正,举止有礼,生活有序,学习认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建议评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考核日常行为操行。

2-2文化基础知识

(1)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学科知识满足基本达标要求。

(2)结合智能化原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满足量的要求,还要通过测评达到较高的质量。

(3)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建议评价方式:查阅学生的成绩单,审核知识测评标准。

2-3艺术鉴赏力

(1)会欣赏和理解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美和艺术美。

(2)有意识地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创造美,提升职业美感。

建议评价方式:考察通识课与选修课中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渗透。

2-4身体活动能力

(1)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生活中注意卫生,适当锻炼身体。

(3)能够有效防御身体伤害,具备职业安全知识。

建议评价方式:身体检查、体育测量、安全知识测试。

3-1创新精神

(1)思维开放,具有开拓新的发展领域的勇气。

(2)勤于动手,不怕失败,具有实践创新的能力。

建议评价方式:结合具体领域提出创新方案。

3-2知识融合能力

(1)基础知识扎实,各学科发展均衡。

(2)学科知识理解较为深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建议评价方式:考核自主研究的兴趣和实践。

3-3信息技术应用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够操作一般软件进行工作。

(2)熟练应用网络进行大数据的基础处理工作。

建议评价方式:对计算机操作进行等级划分与评定。

3-4可持续发展理念

(1)明确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标准。

(2)有意识地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议评价方式:是否明确提出并尝试节能减排。

4-1学习能力

(1)勤动脑,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2)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寻求新知识,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建议评价方式:衡量所反映学习能力是否全面。

4-2专业能力

(1)特定专业或技能的实践应用情况。

(2)在专业领域有较为明确的发展规划,有意识地提升专业水平和各种能力,拓展发展路径。

建议评价方式:专业或技能界定是否明确,应用情况是否说明。

4-3社会能力

(1)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承担法律责任。

(2)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想法。

(3)善于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强,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4)发展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建议评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跟踪学生职业与心理发展。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在“全面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素质、智能制造素质和职业能力为4个一级指标,构建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评价,逐一采集数据,较为全面、客观地描述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状况。以新的思维结构评价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范培养目标的设置,同时创新性地突出智能制造的特点,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新时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2]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中信出版集团.

[3]理查德·沃特森.《智能化社会》[M].中信出版集团.

[4]陈树公,陈俐俐. 制造业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劳动分工及启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10-14.

[5]王芳,赵中宁,张良智,丁林耀,丁明伟,王兰军. 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调研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18-22+27.

[6]邱均平,等.《教育评价学》[M].科学出版社.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