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30 9:18:36      点击:

王美阳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素质教育提出多年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文章结合本人的多年教育工作,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学生 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47-02

现阶段,小学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滞后,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造成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因素有很多,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的进行革新,寻求各种有效对策。文章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创建,对于平等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何正确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效的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处在这样的一个立场与小学生进行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此时,小学生在与教师沟通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质疑,引导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而不盲从,成为学习的主人,具备创新的思维,在疑问和获得答案的过程中真正的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使面对学生提出的在成年人看起来很幼稚可笑的问题,也不应予以否定,而是积极的进行解答和评价,对学生的求知欲予以保护。

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相关内容时,学生虽然学习和记忆了相关的公式,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理性认识,不能及时有效的在不同场合运用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锻炼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疑问和获得答案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家中观察圆形物体,并进行面积的计算,同时向父母验证自己计算结果的正误。这项作业由于具备动手实践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发疑问,为什么不同圆形桌子的面积不同,从而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其他圆形物体,了解相同计算方法和不同计算结果的原因。同时,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内化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质疑和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不同的事物间有各种相互的关联,学生学习的不同科目间也存在相通之处。教学过程中,若想使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分析,找到最优解。目前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下,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通常被忽略,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水平以及行为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

发散思维属于创新思维中的核心内容,是思维形式中重要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时,应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使不同思维方式在多角度间进行碰撞。同时,积极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打破常规,建立自己的思维独立性和自信心。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应用题都并非只有一种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同时,对于已知未知量的变换,问题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改变题目的问法,自己来出题。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践表明,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抽象的理论和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要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关联,还要适时的进行总结。在学生进行动手实操训练后,教师及时的对于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建立,把动手过程中的经验及时的内化为头脑中的知识。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动手过程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帮助就会受到局限。

在这样的一个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和思考的整个过程理顺学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兼顾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协调和策划,只有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才能够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受益终身。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自身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作为保障。同时,依托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做到这些,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领路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10

[2]吕晨.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中华少年,2016.02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