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体验 挖掘习作资源
曹慧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中,教師应引导学生接近生活,去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去应引导小学生去接近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充实自己,并能创造生活,将自己成为一个能积累素材的“小能人”。那么本文从走进自然生活,开拓习作源泉;体验多彩生活,提高习作能力;聚焦校园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感受民风民俗,激发习作思维这四个方面阐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挖掘习作的素材,在生活体验中激起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体验 积累 习作资源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54-02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作文就是学生对生活的再现、创造。如果学生没有体验过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就写不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生活,学生只有在那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中,作文才有素材可写,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快乐写作,一直都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话题。笔者曾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看到“写作力求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点滴生活,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些标准时,便慢慢意识到教师该如何教学生作文。于是笔者想:我们农村小学不就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吗?有美丽富饶的大自然吗 ……那么,教师就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飞出这封闭的课堂,去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社会。让学生们在捕捉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资源中,用心地将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一、走进自然生活,开拓习作源泉
优美的作文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的一些琐碎的事,那么一旦脱离生活的文章就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周围就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有许多动人的传说,还有这独特的乡风民俗。平时的作文,学生有很多都是脱离生活实际,没有把身边的“活教材”——自然资源,利用起来,而是自己瞎编捏造而来,根本是毫无真情可言。而在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些“生活化教材”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了解,并如何去体验生活,进而将这些“活教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
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
农村长大的学生,他们出家门就能看见山、小溪、田野等,在孩子们的眼中时常会看到一些花草树木、瓜果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这位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当贴近大自然生活时,学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风景优美。因此,学生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正好为他们的写作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
2.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
农村的孩子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平时看到的劳动场面可能会多些,由此他们的感触也会更多些。此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指导他们写作,因为这些劳动场面在孩子们心中会印象深刻些,而这时教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历历在目的劳动场景。比如,可结合农村农忙时节,教师适时地布置一些劳动活动——“帮爷爷奶奶干农活”。活动后,教师课堂采访学生在家干农活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着自己干活的画面。此刻,教师再让学生谈谈经过这一次劳动有何感想,有学生说:干农活虽然累,但我很开心,因为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劳动重担……有的说:我以后要多干一些农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劳动情景写成一篇作文。特有的劳动场景,不仅让学生有展示实践风采的机会,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还使学生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培养,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体验多彩生活,提高习作能力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它来源身边真实的生活。学生应该回归真实的生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体验多彩的生活,进行习作训练,才能提高习作水平。因此,教师应适时、合理地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这样在体验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会慢慢提高了,视野也会更加开阔了,对写作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1.从家庭生活入手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生活环境。如: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们,他们长大后大多会是一个善良、天真、活泼可爱、乐于助人的孩子。平时,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在体验家庭亲情的同时,享受乐趣,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取学生的家庭生活情景,明确观察内容,再引导学生回到家庭生活中去观察和思考,最后,学生在体验生活时,便会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 “为情而作”。
教师可以好好利用平时放学后、双休日,让学生多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让学生将这些劳动生活写些日记。在写观察日记时,让学生们种一些花、大豆、树木等,让他们在观察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鱼、鸟、乌龟等,让他们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多参与家务劳动,让学生做做这些家务活:洗碗、拖地……体会劳动的滋味,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体验生活的场景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如开展《我是小当家》一天的家庭生活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用100元钱,要求学生用这些钱体验一天当家的感觉。如活动中,体验妈妈的活——当家买菜做饭。学生感触很深:买菜很有讲究,买菜时不仅要进行挑、选等程序,还要进行讨价还价,总之,要买一些便宜又新鲜的的菜。洗菜的时候我们要用干净的水,有些菜是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烧饭又有着很多的学问:切菜要有刀功,炒菜要有技术。倒油前锅里不能有水,要不然会沾身上,油热多长时间可以把菜放入锅里等一些自己前所未知的生活常识。活动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有的学生不再向家长要零花钱;有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更节约了……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后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作文也会更感人。
2.走进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上涌现的一些现象、画面,随之把观察的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中,将这些画面用心地去描绘,去体验,并尝试去练笔。学生的感触甚多,写起作文来也娓娓道来。
如:开展“调查家乡的民俗习惯”综合性活动,学生通过网上,访问家长等收集资料,调查了解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美食特产等,从而写出了《天台的春节》、《话家乡》等多篇佳作,还将这些优秀习作在班级进行展览;在一些传统文化节日期间,让学生通过写观察记录,出黑板报,班级组织班队课,这样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特点,也让作文能更好地吸引更多读者。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义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组织学生革命烈士墓前扫墓等等,寻找社会活动上的一些文明画面。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感受到一个文明的社会,同时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由此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面,也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避免了人云亦云。习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的需要。
三、聚焦校园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才会写出生动的、优美的作文。平时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最长,为了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入手。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性活动,教师应适时地激励全班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学生在参与校园生活中,不仅可以积累了习作的素材,也是一种享受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积累生活实践素材的有心人。
来源之一 ——班级生活
1.班级现象的探讨
班级是个集体,也像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对外面世界的新鲜事物都非常敏感,模仿能力也是最强的。如果最近社会上流行些什么,班级就会掀起一片高潮,有的孩子会模仿这些现象,也有的会对这些现象产生思考……
如:熱衷于看动画片,上网玩游戏,而不愿去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这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利吗?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学生们除了利用它查找一些课外资料外,有些还会被其中的一些游戏所吸引,有些学生就沉溺于其中,那么作为小学生给不给玩网络游戏呢?这些都值得深思。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探讨中习作,一定心有感触。
2.同学间的故事
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的个性也会截然不同。因每个同学与人相处的方式不同,教室里,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吵架、同学之间不愉快之类的事情,但团结友爱的感人的事也不少。如:自发帮助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等。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脑海中情景的回放,去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幕。
3.课堂上的故事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为一个问题而争论,或为一个问题引发的小风波……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在学生参与课堂的基础上,将所看的、所听的,所想的记录下来,形成一篇佳作。
来源之二 ——学校大队活动
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学校少先队的主题活动也是层出不穷。
如三八妇女节,组织 “微微一孝——我为妈妈捶捶背、唱首歌”的活动;如“绿色环保”行动;又如庆“元旦”游园;“我创新,我发明”的科技节……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通过各种切切实实的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活动的精彩丰富,更能体验到了童年成长的快乐。
四、感受民风民俗,激发习作思维
学生生活在农村,能比较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美好的生活,感受到淳朴的民风民俗,还可以听到一些神奇的民间故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去了解民风民俗,到民间去观察、体验生活后,想象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一些当地的习俗,神奇的民间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进行想象作文。如《2050后的家乡》《家乡的瓜果楼》等;或让学生续写民间故事或改编,甚至可以创编故事。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中国文化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结合这些传统的日子,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一些习俗习惯,从而积累素材。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跟这些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进行整理,或发挥想象,结合现在当地的一些习俗进行创编。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民风民俗,还使学生有话可写。这也可以成为写作教学的一大亮点。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要抓住每一次能锻炼学生练笔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学生写作文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写”变“我要写”,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2]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文集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能力导向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综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19/4/23
-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 20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