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党校专题教学中应用探讨
胡卫华
摘要:研讨式教学是提升党校培训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研讨式教学的内涵和优点以及党校应用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把握好选择适当的研讨题目,明确研讨主题;学员研讨前充分准备,科学编排研讨小组;教师恰当掌控研讨过程,提高研讨质量;科学、系统评估研讨过程等研讨式教学的关键环节。研讨式教学也对教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应用;党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180-02
2015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提出,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党校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研讨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提升党校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教学方式。
一、研讨式教学理论分析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及优点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最先提出的,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应用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党校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需要,在学校专题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干部培训效果。研讨式教学是指围绕某一教学主题,以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形成共识为目标,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1]。根据其实施步骤,研讨式教学也称为五步教学法,即“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研讨式教学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提高了教学培训效果。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主要是单向的教师“讲”、学员“听”,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研讨式教学集学员自学、讨论、听课于一体,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
第二,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学员准确掌握理论和运用分析方法,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和讨论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围绕“研”和“讨”两个环节,在个人提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讨论。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实现学员“研究”、“讨论”和教师指导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三,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员充分表达观点,实现教学相长。研讨式教学是在学员提前研究的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自由表达观点、探究讨论问题、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员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使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和学员一起研讨问题,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使得研讨式教学对学员具有较强吸引力。
(二)研讨式教学是适应新时期党校教学的需要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适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
第一,满足适应新时期党校学员的要求。当前到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不少还是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经过长期的领导工作岗位锻炼,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学员来党校学习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而是希望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的互动教學,更好地提升能力。因此学员对党校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契合党校培训的目的。与国民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同,2008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教学的要求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研讨式教学是以学员的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需要。研讨式教学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研讨式教学了解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学员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员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平等讨论、共同提高[3]。
二、注意把握好研讨式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选择适当的研讨题目,明确研讨主题
选择适当的题目是研讨式教学成功的前提,研讨式教学适合于有问题可研究、可讨论的专题。一是研讨题目要体现战略性。研讨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可根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当前重要理论问题和学员在学习中较为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地方党校还要选择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讨,突出研讨主题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二是研讨题目要体现针对性。要针对党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确定研讨题目,突出针对性,避免研讨题目千篇一律。
(二)学员研讨前充分准备,科学编排研讨小组
提前充分准备是保证研讨式教学成功的基础。一是确定研讨题目后,学员提前收集相关知识,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拟好发言提纲及所想提问的问题,这是研讨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科学编排研讨小组。在研讨前,将全班学员分组,在每个研讨小组尽量安排不同单位性质的学员,这样可以使思维呈多向辐射性,避免思维的单一性,使得研讨信息量大,收获更大。
(三)教师恰当掌控研讨过程,提高研讨质量
第一,教师在研讨前充分准备。研讨式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的课堂实施方案设计应该针对不同班次学员,根据所设定的研讨题目预想出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设计详细、具体的研讨程序,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是研讨式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对研讨过程合理规划和研讨方法的具体指导发挥研讨式教学主导作用。一是掌控研讨节奏,使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合理控制每个发言人时间。二是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及环境,启发学员积极发言,尽量为每一位学员留出研讨时间,提倡并支持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深入研讨,使学员在参与研讨中开拓思维、贡献智慧和观点。三是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的问题,把握好研讨式教学的重点要点[2]。
第三,全面小結。在研讨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教学小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全面总结研讨过程,对学员独到见解和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在综合分析每位学员或小组的观点、结论的基础上,归纳研讨观点,运用理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研讨层次;二是回应学员在研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学员的疑惑给予合理的解答;三是给学员提出今后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小结环节,使学员对研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学员的认识水平。
(四)科学、系统评估研讨过程
对研讨过程进行评估是研讨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研讨结束后,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对研讨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研讨选题是否适当、研讨过程组织是否合理、学员参与是否积极、教师引导是否恰当、教师点评总结是否到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评估,及时回收反馈教学意见,以在今后的研讨式教学中进一步提高研讨质量。
三、研讨式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方法多样、管控较难,对授课老师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研讨过程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各环节,这是研讨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突发状况,如果教师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老师对研讨题目要有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理论基础。研讨过程中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答,结束时要对研讨过程做出有一定深度、有若干新意、富于启发的专题小结。
参考文献:
[1]聂清凯,杨佳木.论干部教育培训研讨式教学[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2):86-90.
[2]吴玉英.党校主体班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2):52-55.
[3]申霞.党校开展研讨式教学探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6):68.
Abstract:The seminar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Party school. In this paper,the connotation and advantages of seminar teach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the discussion teaching in the Party School are discussed in theory. Several key links of the seminar teaching proposes: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opic for discussion and discuss the subject;to prepare fully before the seminar and arrange scientifically seminar;teachers control properly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cussion;to evaluate scientifically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higher ability in the Seminar teaching.
Key words:seminar teaching;application;Party school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3/11
- 下一篇:在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