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坛刊文: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1-11-1 16:26:50      点击:

祝宁侠 卢慧玲 朱开梅

[摘 要]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其涵盖的知识体系最终服务于临床。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指定科目,在“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实践中,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临床病例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体现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品格、科学观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使得课程在无形中发挥了育人功能,病例导入法的课程思政模式是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尝试,对其通过以后的临床执业资格考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病例导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支点的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20JGA262);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卫检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2019JGB300);2019年度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翻转课堂和SPOC视野下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GY2019159)

[作者简介] 祝宁侠(1984—),女,河南商丘人,医学博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再生、医学教育研究;卢慧玲(1978—),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朱开梅(1967—),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分析、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125-04   [收稿日期] 2021-03-26

一、引言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学生合法进行医学实践的重要门槛,也是反映高校教育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积极探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然成为众多高等医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重要考核点,侧重于基础与临床知识整合的多学科融合型试题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表明,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要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要注重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考核。鉴于此,在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对于促进学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病理生理学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背景下的学科地位和现状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内容抽象,与基础和临床多学科存在交叉,是贯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的知识体系最终服务于临床。医学生通过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从2019年起,病理生理学成为医考大纲的指定科目,基础医学综合中增加了病理生理学,体现基础为临床服务宗旨[1]。

在病理生理学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基础学科对于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意义不大,因而更重视临床学科的学习,对疾病规律和机制不重视,缺乏兴趣。在新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背景下,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引起医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促进其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呢?

在19世纪90年代,哈弗大学医学院率先将其法学院创立的案例分析法引入医学教育中[2]。病例导入法源于案例分析,是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新知学习[3]。在此过程中,直观的病例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其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示病例导入方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潜在可能。

三、病理生理学在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4年,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提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旨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格局[4]。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5]。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既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医學知识体系,也要注重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不但要医术精湛,还要尊重生命、甘于奉献、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理想、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医学生。

四、“病理生理学”进行病例导入式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

(一)加强教学研讨,确立实施方案

经过大量集体备课和阅读文献,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以“三挖三式三讲三位”为思路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进行了“讲好中国故事,激火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三挖”是深挖可以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知识点、思想政治元素及两者有效融入途径;“三式”指采取讲授式、讨论式和混合式进行教学;“三讲”指讲病例中蕴含的英雄、美医、科学家故事;“三位”指课程的价值引导、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首先,我们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思想政治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包括海外留学经历、临床工作经历、扎根一线的骨干教师纳入团队。这些成员具有教学新理念,愿意投身于课程思政实践。其次,基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集体备课和文献复习,教学团队修订了体现价值引领目标的全新教学大纲、配套了新课件和教案、运用混合式教学现代教育手段,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病例中,构建了以典型病例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案例库进行教学。

“病理生理学”共安排了13次课、39个学时内容,除了绪论和疾病概论外,其余皆基于医考大纲,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编制了导入病例,确定了具体思想政治目标,即培育爱国爱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国情怀;具有崇高道德情操、人文素养、良好的思辨能力等优良品格;树立批判性思维、开拓进取、创新意识等科学观,病例与教学内容和案例紧密结合,包含实验室检测结果、诊疗相关知识,具有针对性,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二)深挖思想政治元素,合理设计案例

1.融入人文和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设计和实施。在缺氧章节“急诊室行走的热心肠吴医生”病例中,“滴水成冰”“门窗紧闭”“煤炉取暖”“皮肤发红”“呼之不应”四字词传递关键信息,描述疾病发生背景和患者临床表现,展开对血液性缺氧的病因、机制、表现和防治病生基础的学习。本病例结合豫北农村两位留守老人突发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素材,中毒后邻居将其送入医院进行诊治过程中,家属看到老人状况良好,不愿意高压氧治疗。通过小吴医生专业和耐心地对疾病进行解释,家属接受了高压氧治疗。随后,该医生考虑到患者家庭情况,基于客观的检查结果,允许患者出院,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疾病和安全相关知识的宣教。在第二次患者及家属又来医院诊治时,做出了让患者信服的诊治措施,并积极主动地为患者家属的生计问题奔波。通过学习,培养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实事求是,对疾病发展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坚持做到敬业、诚信,友善,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发热章节中,采用三段式情景病例导入,以关键短语“暖暖的午后”“刺耳的电话铃声”“急促的音调”“宝宝体温38.7℃”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递进式地提问:宝宝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处理?学生根据知识和常识,进行回答。本情景病例结合一位医学博士在孩子发烧时,通过临床经验和密切观察,决定选择在家休息治疗遭到婆婆强烈的反对,随后通过合理解释及医院儿科医生和临床化验报告,说服家人接受自己的治疗方式,最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而在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婆婆主动配合博士处理的故事。病例贯穿教学全过程,将发热的概念、病因和机制、时相和表现,发热防治的病生基础知识和临床病例贯通,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学生在临床上处理疾病时的唯物思辨方式和临床思维能力;面对医患意见不同时,要诚实、友善、敬业地进行沟通以及孝敬父母,传承中华美德。

2.融入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引导树立正确利益观案例设计和实施。在休克章节中,引入了两段式描述的病例,第一段:男性,25岁,从三楼跌下,左腹部损伤,左6、7、8肋骨骨折,脾破裂。第二段:入院时精神紧张,T38℃,面色苍白,脉搏细速,110次/分,血压130/110mmHg,尿量减少。此种情况下,患者一定会大量内出血,为什么患者没有昏迷呢?患者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在休克的发生发展中存在怎样的机制和代偿反应?通过递进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在休克早期,机体会优先供应大脑和心脏的血液,皮肤、腹腔脏器器官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量,移缓就急,在此处引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昏迷,是不是就意味着患者病情不危重呢?显然不是,在休克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病情早诊断,要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来辩证地认识疾病,患者救治不及时就会进入休克进展期甚至晚期,治疗的效果差。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辩证思维方式,使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和临床病例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3.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目标,传承爱国和奉献精神案例设计和实施。在呼吸功能不全章节中,结合呼吸困难的类型,引入两个病例:患者黄某,男,24岁,因“左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入院。患者1年前因车祸致左股骨干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术。自诉既往对“蝉过敏”,其余无特殊。术后2天输注疏血通5分钟后,眼部肿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家属不解,与医生争执;患者李某,男,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自10年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样痰,多于秋冬季节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定,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于5年前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和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欠佳。3天前感冒后症状加重,咳黄色脓痰,伴呼吸困难。余无特殊。对病例进行背景介绍、扩展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通過讲授和讨论,既应用病理生理学理论解释了临床病例的病因和机制,又引发了学生对临床上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的思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后,辅以一段钟南山院士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介绍视频,提取关键点,这时呈现他在两次疫情期间的两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把病情最严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来!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目标,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攻克人类疾病难题。

在肝功能不全章节中,导入病例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职场销售、小有成就、不惑之年、同学聚会,饮酒后突发行为异常,说话颠三倒四,继以倒地不起,急诊入院。抛出问题: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确定诊断呢?融入肝性脑病的病因机制、表现、诱因和防治病生基础的学习。在此过程中,除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对临床病例分析和诊断外,还要对同学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通过演示式、互动式的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并予以积极反馈,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引导学生在大健康理念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防治中扩展肝脏移植内容中,引出器官移植之父“一生只做一件事”夏穗生院士的感人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刻苦钻研难题,为科学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培育爱国,有奉献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优秀当代青年。

五、“病理生理学”进行病例导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病例均是临床常见典型病例,情节和过程来源于现实生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疾病的机制和临床表现、检查、防治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知识整合能力,预防基础和临床脱节,从而在以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人文和思想政治内容融合在病例中,自然引入,避免突兀,学生能够自然接受,产生共情,促进了学习内动力,提升了学习效果。在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案例引入方式?”中,有85%医学生选择了临床病例的引入形式。而采用病例导入式的思想政治对于促进人文和思想政治与临床工作的效果调查显示,37.98%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52.4%的学生认为效果好,9.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0.48%的学生认为效果不确定。通过学生座谈和作业反馈,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和学习有了认真的思考和清晰的规划。在临床医学专业,期末考试执行教考分离,采用贴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方式和题型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教育题库进行考核,质量分析报告显示合格率为86.63%,在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总评成绩中,学生合格率为98.94%,优良率为42.55%,体现了以病例导入为载体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

總之,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每章节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标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和提炼思想政治要素,设计导入病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应用病理生理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执业医师考核重点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医学生今后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发挥促进作用。同时,在情景导入式的学习中,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双重身份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品格、科学观念的融入,使得本课程达成了既定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发挥了课程育人功能,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尝试,从而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课题组成员:薛金凤,张玲莉,吴秋慧,余想远,彭慧敏)

参考文献

[1]李彬彬,顾帝水,周艳芳,等.病理生理学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93

-95.

[2]户业丽,程波,吕中,等.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设计与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3,30(6):106-109.

[3]柴高尚,聂运娟,吴亚先,等.以培养临床思维为导向的病理生理学综合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

(9):79-80.

[4]王慧,黄敏,张洪涛.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创新教育研究,2019,7(5):675-678.

[5]蔡华忠,吴莺,张娣,等.三全育人视角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观察,2020,9(37):27-

29+3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Pathophysiology as an Example

ZHU Ning-xia, LU Hui-ling, ZHU Kai-mei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Pathophysi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 of diseases, and the knowledge system covered ultimately serves the clinical work. As th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clinical cases in the practice of Pathophysiology can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clinical problems using the basic medicine knowledge, and thus can be useful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for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As the necessary composition parts of clinical ca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clud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good character, scientific concept enable Pathophysiology to play the educating functions. In conclus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of case introduction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of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promote the pass rate of clinic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Key words: Pathophysiology; case introduction; medical practition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