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0期·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40期
张 冉,张 蕊,李惠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北京 10019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交途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价值观选择上摇摆不定。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因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与完善,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保持一致[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课程思政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具体措施,其根本在于提倡高校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80%的高校教师是专业教师,80%的课程是专业课程,学生的80%学习时间是专业学习,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这四个80%可见,在高校专业课程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
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其人才培养过程更需要明确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更需要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航空航天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典型代表,其核心课程既有“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理科课程,又有“机械结构”“飞行器设计”“导航与控制”等工科性质的课程。工科类专业课程更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应用或对工程技术的操作。工科专业知识和社会文化思想观念距离较远,相应地,工科专业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对社会问题相对地不敏感或缺乏兴趣,更容易和社会脱节。
由于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更多地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对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因而造成了本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独立。这种状况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脱节,各类专业课程严重缺乏价值引导。
在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理工科教学过程中,一部分理工科教师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太多,很多核心课程都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硬课”,量大面广,课堂授课中根本没有时间开展课程思政;一部分理工科教师认为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理论和工科性质很强,课程内容注重定理陈述和逻辑推导,很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导致课程思政出现“两张皮”。这不仅会损害专业课程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也起不到育人功效,甚至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滋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4]。
我国作为航天大国,航天领域发展历史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北斗精神等是中华民族航天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航天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契合点之一。本文以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专业“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课程为例,探索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付诸实施,以此了解课程思政的效果和作用。
二、航空航天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思考与探索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5]。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所以,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6]。在组织课程思政实施时,任课教师要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专业教师要从思想层面提高自己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增强主体自觉性。专业课教师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与能力塑造,忽视思想价值传播的倾向,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一,要有意识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增强理论功底,然后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自然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7]。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第二,专业课教师要秉承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从自身做起,做“四有”好老师,在言行上要做到心口合一、知行合一。
2.专业教师仅有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仍不能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还要加强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第一,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在课程中灵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教师要不断探索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融入、渗透的技巧与艺术。比如,以学生当下关注的、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因势利导,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第三,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做到专业之“术”与思想政治之“道”和谐统一。在备课环节精心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将“思政”的“盐”融入专业教学的“汤”。
(二)改革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是核心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理科专业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容易产生一种盲目的信仰,忽略了科学技术要为国家、为人民、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根本前提[7]。尤其是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更要以为国、为民、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8]。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创新探索的科学素养。“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是航天类的核心专业课,是关系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必要了解航天的前世今生,并以历史的方式总结经验,记录当今社会的发展成就,传承航空航天精神。因此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了航天飞机控制工程、阿波罗探月工程,以及航天领域的历史人物如莱特兄弟、“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卡尔曼等故事,展现了先驱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引入的资源无疑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有力素材。在介绍航天飞机工程师时,有意识地与学生探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
此外,引入我国历史上与控制相关的科学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课堂上较详细介绍都江堰的控制原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还通过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思想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航天报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航空航天专业作为我国硬实力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航空航天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要注重爱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年轻一代。然而在当代,崇洋媚外的思想较为严重,很多优秀学生出国深造后选择了在国外工作或定居,造成我国航空航天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为此,需要在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融入能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的思政元素,使爱国爱家的思想深植于学生内心,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可以心系祖国,为国奉献。
在介绍航天飞行控制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雏形时,融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感人事迹。钱老曾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钱学森作为我国著名科学家,其身上有许多感人事迹值得年轻人学习,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思政元素。通过和学生探讨钱学森精神,学生都深深为钱老身上的宝贵品质所折服。类似钱学森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如梁思成、黄纬禄、戚发轫等,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讲解他们的事迹,使学生在掌握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好未来的人生规划。
3.培养学生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担当精神。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需要适时植入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社会关注热点,引导学生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担当意识。由此,与学生探讨原始创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告诫学生要努力做出原创性的技术,争取摆脱西方技术的制约和限制,这是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三)创新课程授课方式、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是保障
课程思政应成为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思想和精神攀升的教育,其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程思政既不能生搬硬套,又不能牵强附会,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因此,要创新课程授课模式,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要完善和扩充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入教材建设中。在课程教材大纲建设中,做好课程规划,反思课程的育人价值,形成初步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章节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育人内容如科学史、人物事迹、思想和故事等有机融入各个章节中,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专业逻辑中穿插课程思政的点滴细节,在关键的知识点把关键的故事抛出来,引起大家听课的小高潮。在具体知识讲授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在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如何?我国在这方面有何优劣势?它未来的趋势和挑战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反馈至教学内容设计过程,重新修订教学理念大纲,形成一套集专业特点与思想政治育人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政元素溶盐于食、润物无声的教学大纲。
第二,探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在不降低专业知识传授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时间宝贵,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互动优势,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探究型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如在探究型教学模式下,我们把课程的核心内容加以梳理,分别从飞行动力学、飞行环境、飞行器制导、导航系统与现状、姿态控制等几大板块中,选取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实际问题,设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等特点的探究型课题,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性的自主学习中实现课程理论与客观现实的有效融合。第三,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线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师生直接互动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的线上教学育人也不容忽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优势,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微信或公众号是现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教师可以建立课程公众号或微信群,将课堂上不能拓展的内容在这里充分展示,并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反感或抵触,起到了思想政治育人润物无声的作用。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随后讨论了当前航空航天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时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航天飞行器控制专业课程,探讨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措施,为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中小城市本科高校应以校地合作求发展 2023/9/25
- 下一篇:激发“人才引擎”的澎湃活力 20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