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0期·课程思政在“烧伤外科”教学体系中的实践与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40期
孙 勇,徐小清,孟凡泽,陈海军,李 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工作,多次到各界各地各类高校实地考察并同师生进行座谈,并审议研究通过了一系列涉及教育教学发展的重大政策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一、“烧伤外科”的授课内容和特点
“烧伤外科”是外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急救专业的课程之一。烧伤外科是专门研究开展烧伤后早期手术处理、临床休克防治、烧伤皮肤感染与临床防治烧伤创面处理、自体皮肤移植与组织移植、皮肤代替物研究与运用、烧伤整形及术后恢复处理和烧伤护理等内容的一门急诊外科专业学科。除需要熟悉烧伤科治疗临床基本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学习大量相关基础的急救手术和临床技能,例如伤口缝合、包扎、打结、换药等操作。“烧伤外科”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课堂教学讲授、示教和临床实习。每个教学实践阶段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所侧重,课堂教学内容以常见并发症、突发性应激诊治的临床理论学习工作为教学关键;示教课程阶段要以临床真实治疗病例为教学基础,将烧伤外科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是不断培养广大学生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烧伤外科”教学的意义
为贯彻学习落实新时代党的思想教育路线与方针,将思政元素融入“烧伤外科”教学具有意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全面深化推进本科“临床医学”课程的综合思想建设,就是要寓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之中,从而在广大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正向指导作用,积极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发挥关键影响力。当前,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实践依然是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培育重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据统计,80%的高校课程是临床专业课程,80%的学生学习时间用于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3]。在主观上弱化了对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而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完善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重要拼图。因此,仅依靠临床理论知识课程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预期目标,方式过于死板,需要在“烧伤外科”相关临床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人文因素,将教育目标从教书育才转向教书育人,教学策略也从仅传授理论知识转为丰富学生人文关怀与情操,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在烧伤外科临床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框架上,使学生补充人文自信、职业自信的新鲜血液。
三、课程思政在“烧伤外科”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烧伤外科”课程情景教学实践探索的基本理念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时事政治与相关党纪国法,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在育人教学方面的功能优势,深化“德医交融、仁心仁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模式融入“烧伤外科”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烧伤外科”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这些内容不是现成的,需要带教老师仔细挖掘,与时俱进,引经据典,将思政元素多样化地融入烧伤外科专业知识中[4]。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思想政治素养,改进“烧伤外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代新政策。医学是神圣的生命科学,教师是养育花朵的辛勤园丁,而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应内外兼修,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教师使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学习国家国际时事新闻,加强医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学校开设全新的课程是难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烧伤外科”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渗透的,应将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贯穿烧伤外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临床技术讲授的完美融合。学校及相关工作者应积极配合开展相关课程的改进与实施,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在烧伤外科专业的重要性。根据烧伤外科专业理论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进行融合实践。(1)“烧伤外科”课程教学需要与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烧伤外科所涉及的救治情况危急且复杂,深入探索“烧伤外科”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烧伤外科临床技能与培训中。例如,面对地震、化工行业工厂的爆炸案等公共事件时,烧伤外科的医师们勇敢奔赴前线,无私贡献,无畏牺牲,在恶劣环境下为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并救治。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尖锐,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医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2)培养烧伤外科相关职业专业教育,引发学生对医学生涯的思考及感悟,使学生对医学事业产生敬畏心与责任心。面对烧伤外科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建立烧伤外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为烧伤外科专业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不断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质量。院校应明确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将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放置在更高位置上,为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提供支撑。对教师的相关课程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应组织相关课程思政的思想熏陶和观念培育。要求学生面对患者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热心诊治,在诊疗过程中进行高效有效的沟通,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正确规范的体格检查,在关注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因烧伤、电击伤等会给病人带来一些不可逆的外观上的缺陷,所以在烧伤科要注重对病人治疗后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免患者因受到外貌损伤而造成社会自信缺失,因此,“烧伤外科”课程思政无论是对医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还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帮助。教育工作者可实行导师责任制,发挥医学院校导师专业特长,结合伟大的爱国精神,医学专业和课程思政教育双向发展,上下结合指导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全面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3)烧伤外科历史教育,增强专业自信。讲好烧伤外科专业自己的故事,树立好烧伤外科专业人士标杆,医学院校及相关医学部门可以通过编印本单位先进优秀事迹实录、举办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工作报告、打造相关部门抗灾救灾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如在讲授烧伤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描述烧伤外科的发展历程,强调烧伤外科专业的人文特征,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使学生树立专业工作的信心、责任感及使命感;教师在教授烧伤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效结合生活中的皮肤烧伤相关生活常识,不仅关注临床上烧伤相关治疗过程,更要了解烧伤、烫伤、电击伤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学生认识到医生不仅要面临疑难杂症的挑战,还应该向患者宣传更多健康的生活常识和应急措施,真正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促进医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通过各种新载体平台,讲述发生在烧伤外科群体中的感人事迹,让课程思政所传递的精神流传在医学生心中。(4)利用现代媒体和相关社会机构的便利,引导学生参与“烧伤外科”课程思政相关教育实践。可加强与消防部门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看相关纪录片并对相关事故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烧伤、电击伤对人民的生活财产的危害。“烧伤外科”课程思政教育的授课方式需要优化。烧伤外科的大量工作与消防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加强两大专业的发展及联系沟通也是二者面临的共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讲师讲台授课的方式,但伴随着我国烧伤外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开始逐步转向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加强消防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形成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烧伤外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组织学生观看《人间世》等相关纪录片,了解烧伤外科及其他科室医疗的工作内容与挑战,激发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同理心,凸显“烧伤外科”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运用现代影视作品加强对医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与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烧伤外科未来的诊治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加强烧伤外科社会实践通道建设。组织烧伤外科医学生及教师参与力所能及的救援行动,增强学科自信与职业自信,体现烧伤外科的社会责任与价值。通过社会实践,让烧伤外科专业医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找到社会价值与追求,从而提高烧伤外科专业医学生及教师对烧伤外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其学术研究起到的推动作用,形成积极正向反馈。
四、新时代背景下“烧伤外科”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当今国内国际大环境变幻莫测,意识形态的关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烧伤外科”在医学专业课中的独特性,在疫情蔓延的大环境下,“烧伤外科”推广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烧伤外科”课程思政教育应化挑战为机遇,强化烧伤外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参与,激发医学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热情;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信仰根基,更能使医学工作者对医学事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植于心底。
“烧伤外科”课程思政教育机制尚未完善。烧伤外科虽是外科急诊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在外科体系中篇幅不重,导致广大医学生对烧伤外科的重视不够,对其工作具体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对年轻学术科研人员及医学工作者的吸引力,导致专业人才缺失。烧伤外科专业的医学生和相关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临床挑战非常严峻且危急,患者不仅在身体和财力上遭受严重损失,还在心理上遭受难以磨灭的打击,这与医学院校及相关部门所分配的教育资源不匹配。无论是从临床从业角度,还是从课程思政培养角度观察,为“烧伤外科”课程思政所搭建的成长平台资源稀缺,需要有关院校和相关部门利用党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专业师资,开展爱国主义培训讲座,在“烧伤外科”临床课程中践行爱国主义信念。因此,烧伤外科的专业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需要从根本环节上进一步完善。
烧伤外科专业教师思想教育意识有待加强。当前,“烧伤外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而对教师及医护工作者的考核注重科研论文的考查,在其立德立言立行上的指导作用不够突出,导致科研事业过于功利化,易使教师及医护工作者失去对医学事业的初衷信仰。大量医学高校的思想政治育人群体行动力不强,教育过于书面化,导师、辅导员、学院管理者等群力合力未能充分发挥。“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医学院校及相关从业者要在提升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医学事业发展的底色,开创“烧伤外科”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进一步凝聚医护工作者的思想共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教育工作者缺少与烧伤外科专业课程内容的联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贯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全过程。促进深化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与运用的能力是烧伤外科专业教师所缺少的,但这能着实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各大高校的关键任务。在不断深化、耐心传授烧伤外科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在加强教育学生立身树人、明德立言的过程中,要始终对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精神加以培养和传承。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40期·态度改变理论视域下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研 2023/9/25
- 下一篇:中小城市本科高校应以校地合作求发展 20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