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统计学教学研究
邓立焘
摘要:统计学为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学生必修课程。但由于当前统计学教学没有考虑中等职业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教材跟不上统计学科发展,导致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模糊,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评价方法不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统计学科的分析,重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267-02
统计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该学科是从数据角度研究解决社会经济的方法和理论,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统计的思维和技能属于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一、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相关的教学材料。分析中职学生、统计学科、中职统计学教材,可以发现当前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中职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考的不理想让中职生更加有挫败感,导致其在学习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1)学习积极性低。学业能力、家庭经济能力、家长施加压力是中职生就读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动力。(2)学习基础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于洪娇的报告中也显示,79.7%的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学习困难。在学习困难的归因上,50.8%学生认为是没有打好基础。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统计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统计学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版。该配套教材缺失必要的统计知识内容,过于看重数学运算而忽视统计分析:(1)缺失必要的统计知识。统计是从数据的角度认识世界的工具。数据是统计的核心。面对大量的数据处理,社会上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如EXCEL,SPSS等;统计报告的呈现形式最多的是图表,认识不同的图表,通过不同的图表进行表达,区分好坏的图表也是统计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对于数据、计算机软件和图表方面的内容该教材中都缺失了。(2)过于看重数学运算而忽视统计分析。统计最终的目的是要用数据解析自然社会现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最终目的都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该教材对于统计分析的讲解更多是把侧重点放在数学原理上而非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上。
3.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在逐渐扩招的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业授课老师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重,基本没有时间分析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导致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重点模糊。中职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必要和够用”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但在《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却以理论为主,注重统计方法的数学计算,偏向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而忽视实践,导致教学目标重点模糊。(2)教学内容缺失。《统计基础知识》并没有涉及数据、计算机软件和图表这些统计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不可缺的内容。授课讲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课堂教学,疲于补充教学内容。(3)教学评价不当。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的教学评价一般分为作业和考试两种。作业评价主要是通过《统计基础知识习题册》的习题。考试评价主要考核统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统计方法的数学计算。这两种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目标重点模糊导致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二、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出路
为了解决统计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应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需求,紧跟统计学学科的发展。
1.明确统计学教学目标。中职学生毕业不一定会从事统计收集和整理的工作,但是无论他们生活还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免不了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因此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尤为重要。分析数据主要靠的就是一个人的统计思维和观念。
2.调整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同时也应该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补充以下教学内容:(1)收集数据的教学内容。《统计基础知识》关于数据收集的教学内容有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等,强调如何选择恰当的调查工具(即调查问卷和调查表)以及如何撰写一份好的统计调查方案。除此之外,应该补充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的方法。(2)整理数据的教学内容。《统计基础知识》关于数据整理的教学内容有分组、汇总和编制图表等内容,针對不同的数据进行整理。除此之外,应该补充两个内容:一是如何辨别和制作一张好的图表,包括扇形图、柱形图、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茎叶图等;二是如何利用EXCEL以及SPSS的编制表格和图表的计算机数据整理的内容。
3.改变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兼顾理论讲解和教学实践。对于教材理论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根据中职学生感知能力提升,注意力容易转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加倾向于创造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实践部分的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4.完善统计学教学评价。依据培养学生统计思维,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学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加关注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学评价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过程,统计学教学评价应更加侧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从参与程度、能力提高,思维形成三个方面确定。对于参与程度应采用学生课程评定表测定,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次数、作业完成次数。课程评定表交给课代表每节课进行记录。能力提高应该从作业完成质量上着手,分数记录在平时成绩上。思维形成的评价应从发言的质量上评定,由教师在课堂星级进行标记。最终按权重3∶5∶2计算平时成绩。(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段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统计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应该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评价。对于理论内容,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对于实践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调查报告的展示)以及学生项目心得进行评定。按照理论和实践5∶5的权重计算期末成绩。
三、结语
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统计学教学并不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以及统计学学科的发展方向,统计学教学应朝着提高学生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培养学生判断数据图表的好坏,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重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学生在发展,统计学学科在发展,作为统计学教育工作者理应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勤于总结反思,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职业教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于洪娇.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3]娄庆松,李承孝.实时更新,适于教学[J].职教论坛,2002,(24).
[4]迟艳杰.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陈玉荣.试论案例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学,2004,(179).
[6]王丽吉,何书元,吴喜之.统计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探析 2019/1/26
- 下一篇:“学院+书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