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巧用《家校联系本》,深度挖掘同伴互助的力量
范煜敏
【摘要】《家校联系本》一直以来在家校间担任着纽带的角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小组合作模式在各所学校深入开展,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主题的地位,强调同伴互助的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家校》这一传统德育抓手助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了许多一线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 《家校练习本》 同伴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01-02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校广泛使用。作为小组合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帮助,从而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和教育方式。而《家校联系本》早已有之,多年来一直是一线班主任进行家校联系和德育教育的法宝。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如何充分挖掘《家校》的作用,使同伴互助的力量最大化,是笔者在教学中想要摸索的新挑战。
1.理论概述
1.1常见《家校联系本》的内容和作用
在一线教学中,老师和家长越来越意识到,如果单纯的依靠家长或是单纯依靠教师的力量,都难以将教育的力量最大化。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需要建立起密切、频繁的联系。而《家校联系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过去填写联系本的双方多为家长和教师,现在孩子自身也在这种联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小的《家校联系本》反映出学校教育主动争取家庭教育支持与配合的开放意识,蕴藏着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合作意向。
家校联系本设置最初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记录下当天的回家作业和学校的通知、反馈。多年以来,一线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给《家校联系本》赋予了交流联系、评价、监督管理、学生自我总结等功能。这一小小的本子,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加及时,内容更加广泛,三方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往更加亲密。
1.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应用。每个小组由6-7名学生组成,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老师会充分考虑成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尽量使一个组的组员存在差异。由于各组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各个小组间基本保持平衡——即遵循“组内异志,组间同质”原则。在这样的小组中,成员与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既平等,又存在着竞争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1.3同伴互助学习
同伴互助学习是指一种基于同伴互相关照的可能性、旨在促进同伴关系和个体认知能力、以一对一的结合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教学策略体系。过去,教师常在学科教学中采用“一帮一”、“师徒结对”等教学形式,其实这就是同伴互助学习的一种形式。
2.“组员寄语”中同伴互助的力量
2.1 指出问题,为同伴提出建议
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往往甚于老师和家长,而同在一个小组里的组员每日在一起学习、活动,更加能看到一些其他人难以留意到的细枝末节。基于这样的一种了解,孩子们对于组员的缺点和不足看的更加真切。经常有组员在寄语中将自己看到对方的不足写出来,提醒对方加以留意。但有时孩子的语言过于直接,为了照顾到当事人的情绪,笔者要求孩子们尽量用婉转的语言来给他人提出建议。何为“婉转的语言”?我建议他们在对他人提出问题之前至少想出一个对方值得夸赞的地方,先对他进行真诚的肯定。于是,我班的孩子们都掌握了这一“优点+建议”的公式,既照顾对方的情绪,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便于对方接受提议,最终改正缺点。
一位同学对经常问问题的组员这样写道:你有问题就会问同学、老师,这使你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并认清题目的含义、学习解题的方法。但希望你能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思考才行。
对于偏科的组员,一位同学这样写:在科学方面,你能提前预习,这使你在科学课上能大展身手。同时希望你能在数学上和科学一样进行预习和背诵,希望你能在数学上有进步。
对于缺乏自信的同學: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许多人会因为自己平时成绩不好而在考试中没有信心,这就会使你把本来可以做对的写错。相信自己吧,希望你的成绩都能好起来,都如同你的语文成绩一样优秀!
对于上课会讲话的同学:今天我们组的A同学有很大进步(在科学学科上)。望上课时不要总与B聊天哦!
对于情绪控制有问题的同学:上课认真,勤记笔记。希望脾气可以好一点!
我班有一位同学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不好,经常把纸巾、垃圾随手往抽屉里一塞,且长时间不去清理。时间长了,整个抽屉里就装了满满一兜卫生纸和包装袋。他拿书拿东西的时候经常会碰落一些,于是就变成了满地都是垃圾。组长对他的卫生情况非常不满意,每次看到都要提醒、要求他马上打扫掉。可是好了几日,转头又是满抽屉、满地垃圾了。苦恼的组长每天都在“组员寄语”里写上一句话:“请XX同学时刻关注自己的个人卫生!”几天下来也,似乎也没有什么效果。于是组长把这句话写到了“家长寄语”栏里给家长:“XX同学座位周围非常脏乱,请家长教育他注意个人卫生。”第二天收上来改《家校联系本》的时候,我看到了组长的留言,家长在下面写了回复:“谢谢组长提醒,我们已跟他谈过。麻烦组长以后能继续监督。”作为班主任,我不用出面就收到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心里不禁一阵窃喜。
2.2发掘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
良好班风班貌的营造需要正能量的积极引导,发掘身边好人好事并将其无限放大无疑能在班级内传递向善、向上的精神面貌。笔者在班级内鼓励孩子们积极去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要求他们每日把自己所做或是所见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写在《家校联系本》上,便于第二日老师批改后在班里与大家分享。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够算上好人好事,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课代表为同学们发作业等,因此显少有人能写上一件好人好事来。这与我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于是我决定先做表率,在班里表扬我所能看到的好人好人好事:A同学帮忙把新课本从一楼抬到四楼教室里;有同学打架,B和C第一时间冲上去把他们拉开了,D同学马上跑来办公室叫老师;班里的窗帘掉了,E同学主动去向总务处保修……不光是口头表扬,我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他的《家校联系本》里,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表扬。这样不仅他自己能看到,家长也能知道孩子在班里受到了表扬。渐渐的,我班的孩子们都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好人好事的“慧眼”,也更加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也许他们做的好事就会被别人写进《家校联系本》里,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都能知道哦!
以下摘录了几则学生记录的好人好事。
一位去练舞蹈的同学回班后发现组员帮自己做好了“后勤服务工作”:在此特别感谢小A、小B,在我跳舞不在的时候,他们热心帮我把作业抄好、书包理好,他们乐于助人。当我满头大汗跑回来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经理好了,心中如同吃了蜜一样甜。
一位同学为了帮助组员传英语听力文件很迟才睡觉:感谢C同学帮我弄音频,真心地感谢!11:20都还在帮忙。时间与她小小的几句話都能让人心潮起伏,都能让时间停止,都能让空气中充满了温馨的气氛。Thanks!
这样的回顾对于作者本身来说既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感恩教育。同时这也是组员之间情感润滑剂。
2.3赞扬与鼓励,促进共同进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要求,看作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那初中生又需要什么呢?他们需要尊重、赞扬与鼓励。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激起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和向上的动力,而发现他人优点的过程对于孩子也是一种教育。我们班孩子们会在“组员寄语”中给组员送去赞扬和鼓励。
为组员送去祝福:昨天发烧,现在应该好了吧。希望能把成绩提上去一点,期中考试马上要来了,祝你考个好成绩!另外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观察到组员充分利用下课时间:下课时,别人都在玩,而你却在准备下节课要上的内容。我要向你看齐!
组长表扬组员:
今天表现非常好,没有扣分的情况,表扬!
D同学请假了,多亏你把他的值日任务完成了。谢谢你!
我们三个被罚打扫卫生,没想到他们几个那么讲义气,居然也留下来帮我们打扫了。以前一直以为我们组不怎么样,现在看来我们组还是很不错的嘛。
今天课本剧排练时大家都十分专注、认真,E尤其要表扬。今天大家登记成绩都很积极,也为小组争得了分数,望明天继续保持。
今天的陶艺活动我组组员表现不错,两位同学经提醒后及时改正,比以往有进步了。
组员夸奖组长:对组员非常负责,尽了责任。
上课认真听讲,会提醒组员的错误,是一个很好的组长。
一旦学生的正面行为得到了同伴或教师的肯定,自然会强化它,那么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等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哪怕是简单的一句“今天表现非常好!”或是“上课认真,希望保持!”,对于受到表扬的学生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鼓励。而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有助于本人以后翻看。
3.经验总结
教师每日要多花时间批改《家校联系本》,及时回复。批《家校联系本》是我每日最重要的工作,如果第一节没有课,雷打不动先批它。批改《家校》虽然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对于教师来说应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第二个课堂,对于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用心阅读,从中不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答案。
及时反馈《家校》中的信息,充分利用正能量营造良好班风班貌。对于家长或学生反应的个体性问题,用课间或午休时间单独找孩子交流(与家长电话交流),找出解决的办法。固定午休或放学时间给孩子们读当日的优秀《家校》,着重表扬好人好事。将部分孩子和家长写的优秀《家校》利用校讯通发给家长,与家长分享。
书写《家校》,对于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收获巨大的。作为小组合作的主体,学生得以充分利用同伴互助的力量,改正缺点,收获正能量。教师和家长得以加深对各个组员的了解,享受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写《家校》,难在坚持,贵在坚持。希望未来笔者能继续深挖《家校》的作用,助力德育。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家校联系本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9.18
[2]邱丽花.“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16年第5期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心理课堂中分组讨论有效性探究 2019/4/26
- 下一篇:再议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