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8期·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12/6 8:49:1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8期

杨孝芳,潘 莉,唐徐韵,尚雪梅

(贵州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是现代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但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康复技能实践能力。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康复治疗人才成为康复医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治疗学为例,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人才目标、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综合改革,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家准入标准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贵州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方向)的五年制医学学位本科生,2014年在国家本科专业建设指导下,开办了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及经验的总结,发现我校康复医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部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中医课程及临床课程偏多,教学内容有待整合。

由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了综合改革和尝试,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康复治疗师。且康复治疗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注重“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实境育人”的培养模式,开展康复治疗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和《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设置标准》的建议文件,文件中明确定义了康复治疗师的概念,对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另外康复治疗师(士)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对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限定。加之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强、技能性强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康复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专业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我校总体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重要参考,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并在用人单位及学生广泛参与下而制定培养方案及专业发展规划,确定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机构与公司工作,发展成为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康复治疗应用型人才。

二、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及优势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康复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康复医学科各个治疗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职业胜任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增加职业考试科目药理学、外科学、检验等部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增加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课程。

2.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结合,实景育人。课程体系中增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学、推拿学、针灸学、中医养生等,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并在教学中增加标准化病人的训练和规范,进行实景育人。

3.强化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开设一门实训课程“康复技能实践”。同时,课程内加大实训的比例,增加社区集中见习、暑期社会实践等环节,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的。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性,重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体现本专业特色。

(一)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综合素质课程群

1.政治思想素质。目标要求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是热爱康复事业,树立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相关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3.人文素质。目标要求是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目标要求是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群

开设中西医基础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发育”“诊断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影像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开设中西医临床课程有“老年病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神经病学”等;开设康复专业课程有“康复医学基础”“中医康复学”“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临床康复工程学”等专业课程。

(三)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临床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课程体系群

完善课内实训、实习、见习,设立了课外实践教学,以全国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增设假期生源地社会实践、社区义诊等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四、精选授课教材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课程设置确定后,我们根据国内现有教材编写情况,精选每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以卫计委规划教材为主。对于部分课程没有相应书目或内容与本校教学预设的教学大纲相差过多的书目,则换用其他教材或暂时以补充讲义的形式组织教材。根据课程设置,我们进行了新的教学大纲的编写:一是整体规划所有课程的授课内容,尽量做到无内容重复或遗漏。根据授课内容决定每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训课时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明确每门课程的掌握、熟悉与了解内容,在大纲中确定各自比例。三是在教学大纲确定后,组织授课教师讨论每门课程的结构纲要,而具体授课细节则由各专业教师积极准备。四是根据本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制定实习教学大纲,规定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治疗内容和数量。

五、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康复医学的学科应用性、技能性很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创造性地思维及实践操作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及时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单纯靠教师课堂讲授的枯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合作与课堂互动,大力提倡“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场景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根据授课内容,利用大量典型的临床治疗视频、图像和形象的肢体语言,演示患者的功能障碍表现,讲解针对不同障碍特点、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并在课堂上和康复实训室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别按治疗师和患者的不同角色定位,模拟进行临床治疗时的流程及动作、手法的练习,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以三早(早接触、早了解、早融入临床环境)改革为切入点,开展早期、渐进性实践(实习)教学等。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实践的特点,突出能力的培养,使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具有更规范系统的操作技能和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保证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综合实训室情况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既要厚基础,又要强实践,在重视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与实习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我院现有专业康复实训室,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语言与康复矫形实训室等,同时配有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实训、推拿练功房等实训。

(二)实习基地情况

包括2个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临床实习(教学)医院,在实习基地中,有80%以上为三级甲等医院,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行了假期生源地见习制度,以及学校组织的社区集中见习,以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目的。

(三)实践教学模式

利用本院特色康复实训室,开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康复评定”“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等涉及操作及手法的教学内容。第一步:分小组讨论学习要点;第二步: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讲解要点,利用多媒体转录播设备投屏直播;第三步:学生2人一组,一人模拟治疗师,另一人模拟患者,互相实操,小组内自查学习结果;第四步:学生通过实操、自查,提出问题与不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第五步:由教师随机抽查最后学习与实操结果。此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

七、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主体,是保证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证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采取“培养、提高、引进、外聘”等相结合的方式。

1.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第一,通过实施青年教师“老带新”培养计划、举办和鼓励参与校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讲座、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修及访问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第二,继续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主动走出去,开拓视野,了解社会需求,积累经验。

2.加强师资引进,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在加强师资引进的同时,重点支持教师提升学历水平,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3.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聘用、考核管理等机制。注重教师岗位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将教师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评先推优的直接依据。

八、改进考核制度,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教育活动的一种手段。传统考试多采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笔试形式,方式单一僵化,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等弊端。对此,我们在康复教学考核中,尝试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法,突出能力考核,既关注学生课程学习结果,又关注其学习过程;既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其动手能力的培养,还重视他们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提问、课堂讨论、操作考核(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案例分析等方式。

结语

综上,我们以康复治疗人才岗位胜任力为驱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进行定位人才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及优势、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改进考核制度等内容的综合改革。达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勤临床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以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为培养出符合国家准入标准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服务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具有较全面康复治疗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