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8期·“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思政内容探索与建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12/6 8:51:2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8期


刘延宽,姚佳伟,李 娜

(中国民航大学 a.航空工程学院;b.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c.理学院,天津 300300)

一、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课程思政探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极大地冲击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仅靠传统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很难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意味着课程思政教育正式进入关键发展阶段。显然,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还应该以育人成长为己任,真正做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复合材料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一种新材料,一经问世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广泛应用,并与铝合金、钛合金、合金钢一起成为航空航天的四大结构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与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耐腐蚀性能优越及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等显著优点,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尤其在民用航空领域,各大民机制造商均将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视为实现新飞机机体减重及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在大型客机上的应用急剧升温。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民航客机如A350、B787等机型的复合材料已经在其结构用材中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我国目前正在设计研制的CR929宽体机的复合材料前机身攻关全尺寸筒段(15米×6米)也已经于2018年12月顺利实现总装下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国产大飞机研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我国国产飞机无论是ARJ21型支线客机还是C919型大型商用客机,其复合材料占比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国产飞机性能的提升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使学生认清我国复合材料技术与产业同国际高水平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科学爱国、科学报国的思想与精神。上述提到的正在研发阶段的国产CR929大型宽体客机,其复合材料的占比目标为50%以上,要想实现这一愿景,就必须使学生懂得他们正是这一使命的执行者和完成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鼓励学生将来为我国的国产大飞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局2011年颁发的《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及2016年颁发的《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相关民航人才培养及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我国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知识系统、基础扎实、能力出众的优秀材料人才和中坚力量,尤其是具备专业技能的民航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航空器的发展更加依赖于航空材料的进步,其安全性、经济性及可维修性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能与成型技术的进步,而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方向的优秀人才便成为了实现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重中之重。同时,开发系统成熟的“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思政内容,是支撑并完善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教学任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是中国民航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一门双语(中英)特色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课程民航特色鲜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的理论基础,而且与前续课程如“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的学习建立联系,并为后续毕业设计(论文)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同时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包括组成复合材料原材料的树脂、纤维的学习介绍,主要涉及聚合物基热固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与成型工艺,并选取典型的航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逐一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与学习;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原理、成型制备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材标准、成型设备的安全操作、成型过程中的具体事项及复合材料制品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系统知识,同时,从我国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国内外差距、国产大飞机需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三、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建设

“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属于工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实际经验,而仅依靠课本和教师课堂的讲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综合体现,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入多媒体内容。同时,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课程的交互性也需要进行设计,不能仅把教师讲课的过程进行复制,而需要通过流程的控制,将重要知识点进行串联,并把有关概念、定理、定律等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相链接,因此,本课程开发项目拟通过36课时第一课堂内容+4课时第四课堂内容的形式开展,以开放式和交互式的方式,丰富并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第四课堂运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建设,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传达我国复合材料专业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过程,还是第四课堂的教学过程,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实现具体案例要求的基本功能,还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注重全局把控的同时,还需注意细节的把握。此外,结合行业院校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作为一名中国民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复合材料损伤及修理技术》章节中,着重介绍航空复合材料维修的国际化、标准化的特点,通过讲解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使学生了解航空复合材料维修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此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民航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在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在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最后一部分,需要紧跟技术与时代发展的热点,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回收方法与再利用技术。这一章节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完善课程体系,也是一次很好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尝试与体现。众所周知,复合材料无论是制备过程还是组成其本身的基体材料,都会产生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针对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复合材料回收方法与再利用技术正在趋于成熟。在这一课程环节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复合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强调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复合材料的回收方法与再利用技术,也与《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担当,结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复合材料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的同时,如何在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是有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大国观念。我们应该通过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科学报国的信念,使学生未来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担当持续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我国主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这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表1为“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开发过程中拟融入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高校教师把国家意识、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课程思政不是在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生硬地插入思政元素,而是应该结合课程自身专业知识内容,从课程内在构成要素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显性和隐性有机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建设从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教学任务、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确立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和体现形式,为本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