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10-23 9:30:53      点击:

摘要:本篇文章以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为着力点,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建议,其中包括强化国际意识,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彰显民族文化,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教育创新,打造新型教育模式以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等等,以期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思政教育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正在经历着改革与创新。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弊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手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能够以更加优秀的面貌来应对日后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

笔者在这里借鉴国际大学联合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发展,教育界的诸多学者也纷纷加入到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也相继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做到立足本国、面向世界,要以包容的态度来接受、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目的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通过以上介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可被总结为如下五点:

(一)教学国际化

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均要做到与国际接轨,同时根据发达国家教育体系的优秀经验,发掘自身教育体系中所存在的弊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设国际化的教育课程,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二)科研国际化

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样也需要作出调整,向国际化标准所靠拢,具体表现在科研选题、立项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学术水平等多个方面。

(三)方法国际化

我国各大高校需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优秀管理经验,借鉴他们优秀管理理念的同时积极引进创新式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理论知识、管理技术等,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人才国际化

高校在培养优秀大学生人才时一定要做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确保他们可以具备接纳外来文化的广大胸襟,轻松的掌握其他国家的先进教学理论,理论知识以及时间技术等,以此来缩短我国高校人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五)交流国际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如果想要尽快达到新高度,就必须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这同样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具体做法包括互派交换生、学术交流、联合办学以及共同研究课题等等。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渠道数量过多

在国际化背景下,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进入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其中,跨国企业与非政府组织扮演了传播异国文化的重要角色,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各种各样的交流与互动都包含了几中文化渗透,这将会直接作用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各大高校中的每一个留学生都将是文化的传播载体,两国之间大学生的交流也就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过程,这将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意识形态矛盾白热化

国际化就意味着开放,意味着竞争,而当代大学生的最大特点即为喜爱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挑战,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异质文化思想也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在国际化的“默许”下相互激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优质人才,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则是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势必会导致教育水平非对称情况的发生,如何能够有效规避这种不对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解决的一项新难题。

(三)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不会停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速度却有些缓慢。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政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如同洪水一般倾泻而下,随着各种奢侈品、快餐文化以及享乐思想的不断涌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影响,这会直接作用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业方向以及人生理念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仅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环境的各项要求,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具备迎接新挑战的良好状态,从而远离劣质文化、思想负能量。

(一)强化国际意识,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高校需要重新调整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开放的心态与崭新的面貌来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找出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积极采用新方法、新举措。高校要懂得借鉴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意识形态,从他们的优秀经验中找到新的思政教育灵感,坚决不能够抱有僵化的态度与片面的想法。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与人类进步的教学内容,我国高校应当将它们主动吸纳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保证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忧患意识,提醒他们用更加广阔的胸襟去接受新的变化,帮助当代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国际化背景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彰显民族文化,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想要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开放态度与创新意识,因此国际化与民族化永远不是处于对立面的两个领域。中国是世界大国,更加需要懂得怎样在国际化背景中保持大国风范、彰显民族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经验的同时发挥出具有辨识度的民族特色。正如我国著名学者金耀基曾说:“应该尽力‘民族的文化认同'全球化虽然为世界带来了一些普遍的现代性格,但并未出现单一的现代文明。正是由于全球化,亚洲及其区域因为现代化上的成功,激发了自觉与自信。”高校在我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无需多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自不必多说,作为引领优秀文化、输出优质人才的主渠道,高校需要在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让他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力度,让大学生可以切实看到高校对外来文化所持有的客观性、包容性态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彰显出文化大国的影响力,从而不断强化当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促进教育创新,打造新型教育模式

首先,在思政教育中应当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当代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思想健康放到第一位,尊重大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理解他们的文化选择,同时细心观察他们的思想变化,以此来将大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激发出来;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服务功能与引导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关联到一起,认真了了解大学生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想法和意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再次,要多多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利用校园网来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与帮助,为大学生建立起交流平台;最后,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思想教育者要坚决杜绝“一言堂”的出现,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四)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竞争,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人才与国外人才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愈发激烈,这挥在无形当中加大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高校思政教育者要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让大学生的疑虑和焦虑能够得到及时排解,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高校的思政教育者需要经常性的与学生的班主任、家长进行沟通,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诸多新要求、新挑战告知给他们,引导他们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同时与校方一起来加入到学生的心理咨询团队当中,以包容、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缓解矛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标准与实施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1):286-289.

[2]林元旦.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广西社会科学,2014(8):184-186.

[3]罗玉婷.人的发展研究新视阈:人的虚拟发展———评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3):176-178.

[4]梁汉东.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8):88-89.

作者:霍惠芝 蔡畅 单位:江南大学北美学院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