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杨迪 徐桂娟 马超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不同课程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深入剖析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174-03
一、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接班人。因此,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对研究生系统开展科研训练的过程,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与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1999年以来教育部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一个空前发展时期,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随之增加,以农学类研究生的招生为例,从1997年至2017年我国农学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呈持续大幅上涨的趋势,其中2003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上涨幅度最大,博士研究生招生数比上一年上涨42.2%,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比上一年上涨33.49%。由此可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教学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一般分为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三个阶段。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或第一学期,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环节。课程教学作为培养的起始阶段,不仅要让研究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外语等工具性应用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科发展趋势与交叉学科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方法与思维训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研究生课程学习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理解、评价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及解决学术争议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的。因此,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其科研训练之间不仅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更应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扎实的专业基础是研究生开展科研训练,从事创新性研究的基石。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对其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水平积累以及科研思维训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设置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模式、合理配置前沿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开放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极大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学研究过程应该遵守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开拓创新的规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研究生课程学习既是教师传授科研思路、科研方法和分享科研经验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更是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生应该结合自己将来的科研需求和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一再强调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前提,而这就需要通过系列规范的课程学习来进行系统的培养,从而让他们不仅仅能掌握基础理论和原理,更能培养他们更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思想沟通、知识交流,学术观点和科研思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教学相长,不仅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是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寓于课程教学中,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不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课程教学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的教学模式又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有利于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需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有效集成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推进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接下来笔者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简要阐述。
(一)实验实践类课程
实验操作能力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高、课题方向的确立、研究进程的展开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培养单位应重视实验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实践机会,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承担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启发学生思维,在内容上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协调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两項任务,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提高和总结,锻炼严谨的科研作风,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类课程
与实验类课程相比,研究方法类课程除了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还需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基础,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性的作用。如今,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都处于第一线,面对的多是各行各业的具体问题。因此,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践中,是研究生应掌握的必不可少的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各大高校都认识到方法类课程的重要性,在注重方法类课程数量的同时不断探寻更好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试验设计》、《生物分析软件应用》等方法类课程自开课以来受到学院师生的喜爱,选课人数一直持续维持在百人左右。
(三)专题类课程
专题类课程既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讲座,也不需要依照教材内容按篇章节的顺序讲授,而是主讲人结合不同的著作、比较不同的学术论点,对本门课程的某些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一类课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科热点问题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由于各学科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需要及时、系统地学习比较成熟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等,专题类课程成为这类知识传授的最佳媒介。
(四)全英文课程
能够撰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论文,能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也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目前,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是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授予的核心要求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研究生参加国际交流等学术活动的机会也会与日俱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到研究生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制约。因此,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研究生教学、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国际参与力和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开设部分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的专业课程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专业课程设置要坚持与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通行课程接轨,以提高研究生专业英文水平,扩大研究生知识面,推动学科交叉。鼓励教师借鉴或直接选用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并能引入最新的科研文献;建议教师能制作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的课件,并加入图片、视频等,让课件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建议教师团队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资源,包括参考文献、案例分析、课程视频等,利于学生课前或者课后的自我拓展。此外,可以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课后布置适量的英文文献阅读、文献读后感等作业,或者采用全英文或部分英文命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通过采用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专业课程的讲解和学习,增加专业英语应用和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生对英文文献的掌握,能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案例库课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方法往往依托实际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该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与评价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充分的教学互动。该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对基础知识和试验方法的理解,激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潜能,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课程教学占据了整个培养环节中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使得这一环节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研究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严重浪费。在这些问题中,最为突出也最为普遍的是短期内片面追求研究生的科研成果,重科研轻教学,把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且,在很多高校,科研成果也成为教师年终考核、聘期考核、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的核心指标,这一方面引导教师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而不是教学工作中,忽略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研究生導师在科研成果考评的压力下不愿意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出现教师上课敷衍,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的局面,甚至有的导师或研究生希望缩减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甚至取消课程学习,直接进入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环节。这种急功近利的考核方式造成的偏差,成为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最为严重也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而某些任课教师因为自身追踪前沿科技动态的能力有限,缺乏创新思想的启迪,不能有效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授课,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本科化、课程体系设置偏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
(二)解决对策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深化对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作为学习的主体,研究生也应该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在自身能力建设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研究生应该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本课程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要拓宽渠道,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紧追科技发展前言理论和技术,并通过与教师、同学的沟通,充分分析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好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工作,从而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自身的科研素质。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除了教授现有的知识和理论外,更应该强化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内容的始终。因此,研究生教学应该增加案例式教学的比例,并借助于经典案例讲述经典理论的构建过程、关键问题的突破过程,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方法论,从而强化研究生对创新的理解,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传统的统一试卷考试的方式过分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而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且不能准确客观地反应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应该尝试构建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强化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理解,借助于与科研内容相关的文献分享与深度阅读、综合实验设计、主题论文等方式实现课程考核的目的。对于基础工具类课程,可以布置撰写专题科研报告或小型论文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利用该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及方法解决其所在专业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展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开展,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也将更为频繁,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因此,作为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课程教学应该紧跟新形势,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革新内容,从而为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科学的培养体系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章英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7-29.
[2]刘良娟,宋燕,张绍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J].科教导刊,2014,(4):8.
[3]廖爱春.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深圳大学刑法学硕士培养实践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0,1(227):135-137.
[4]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http://bigdata.qfnu.edu.cn/).
[5]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张淑林,李璐,裴旭.创新驱动,培养一流拔尖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2016,(7):6-8.
[7]袁子国,林瑞庆,宋慧群.浅论农业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02-30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我校软件工程专业《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探讨 2019/6/26
- 下一篇:微信辅助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