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甘肃省教育公平现状及对策初探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坚持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作为西部贫困省份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教育相对全国较为落后。多年来,甘肃省做出了许多努力,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使得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然而,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教育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教育不公平现象始终存在。特别是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相比,在教育公平特别是高等教育公平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甘肃许多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基础教育水平低、辍学率高。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这种稀缺资源的公平分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同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探讨,通过关注甘肃省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分析甘肃省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成因,提一些对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教育公平问题现状
(1)经济落后导致教育资源匮乏,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2013年城乡人口比例调查,甘肃省农业户口占总人口数的84.7%。农业人口多,资源匮乏,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并且大多数农村偏远贫困,许多家庭极度贫困,不具备供孩子上学读书的经济能力,甚至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另外,由于基础教育条件落后,水平低下,即使勉强完成初等教育的学生,其学业水平和应试能力与高考的要求仍相差甚远。由此导致许多家庭更关注当下如何维持家庭生计,是否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而对子女的教育升学问题和长远前途问题上很少考虑。此外,经济的落后导致甘肃大量输出劳务,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在入学受教育问题上根本无暇顾及。
(2)录取名额有限,甘肃籍学生丧失大量入学机会。甘肃地区考生上大学的录取率比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经济落后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等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国各高校在甘肃的招生名额较少。全国现有普通高等院校1000余所,如果甘肃每年能平均给每所高校增送1名大学生,坚持多年就会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大学生,相当于在甘肃新增一所中等规模的普通高等院校。这无疑会增大甘肃籍大学生的基数,进一步减小甘肃省地区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除了在甘肃省范围内采取必要和可行措施提高这一比例外,还应拓展视野,放眼全国,争取国家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扩大全国高校中甘肃籍学生的数量,提高全国高校中甘肃籍民族学生的比例。总之,要纠正高等教育领域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弊端,从而保证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正如科尔曼所提出的应对那些能力优秀但没有优越背景的人采取经济补偿以达到“矫正平等”一样,应给那些生来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以补偿来实现“补偿平等”。
(3)就业机会不公平。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在经济相对落后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甘肃省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涉甘肃的民生改善和教育发展,也关涉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然而,我们注意到,甘肃的许多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曾经付出了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供孩子上学,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不了业。这既直接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前途和家长供孩子读书的兴趣,也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官民关系和社会稳定。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优惠倾斜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和执行措施的简单粗糙值得反思。例如,一个民族自治县的公务员考试,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双语考生,不考虑其民族语言问题,直接采用汉语考试,最后又用同一个分数线标准,实行“一刀切”的录取方法。这种办法看似公平,实质上掩盖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公平。总的看来,甘肃省教育上的不平等,在高等教育层次上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政府有必要改变观念,把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看成是“还债”,“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从各方面真诚地帮助少数民族进步发展”。
二、甘肃省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些建议
(1)纠正国家相关招生政策,力争甘肃籍学生入学机会公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公正合理分配。高等教育公平是指高等教育资源、机会的公正合理分配,其实质是制度问题。结合甘肃实际,现阶段应着重落实一项政策,即在高考录取过程中降低录取分数线,最为关键的是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要保证受惠对象的主体为那些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学习优秀的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个渠道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避免让部分城市子女通过不正当关系占据名额,改变政策初衷。
(2)合理配置资源,促使甘肃地区教育过程公平。针对甘肃省教育资源现状,首先基础教育要体现教育公平,合理化配置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就是要逐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缩小学校办学硬件的差距,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制定出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有重点、有步骤地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落实到每所学校,使学校布局结构、校舍建筑、教学装备配置、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达到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使每所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硬件设施的差距缩小。
(3)改善甘肃籍学生的就业状况,争取就业机会公平。首先,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可以考虑在允许甘肃籍学生参与公平竞争的同时,配套适当的倾斜和优惠政策,以适当的硬性规定,保证甘肃籍学生在整个从业群体中达到相当的比例。政府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支持来引导和鼓励。尤其要保证民族地区公务员招考、各类就业分配统考等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以明确的政策和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其次,完善和实施好定向培养政策。为了给某些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国家教委于1988年将招生来源与毕业分配结合起来,制定了定向培养政策。我省应该继续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并且还可进一步补充和扩展。例如,偏远贫困地区的考生只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由政府出资培养,毕业后回甘肃工作。甚至可以考虑毕业后如果不回甘肃工作,酌情缴纳适当的补偿费即可。受过高等教育的甘肃籍毕业生,无论是否回家乡工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在现阶段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甘肃作为西部大开发初步实施的省份,应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体系,根据自身现状,综合本省地域、经济水平、文化、社会阶层等各因素,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完善政策法规,纠正高等教育领域针对西部省份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弊端,保证教育的公平、民族的平等和社会的和谐。
(作者单位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邹欣(1986―),女,甘肃天水人,文学学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