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3期·基于“三喻文化”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3期
王 燕,邵 谧
(1.重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文化常被视为一种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遗产,这指出了文化的流变性和传递性。基于文化的这两种属性,20世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三喻文化”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解决代际沟通、家庭教育、社区发展及师生关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本文以“三喻文化”理论为基础,论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三喻文化”主体,阐明“三喻文化”价值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此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实践此模式时应注意的因素。
一、“三喻文化”理论认知差异
“三喻文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自问世以来,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和交流模式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在国内,徐立功于1981年最早提及“三喻文化”理论,随后中译本的诞生,使得“三喻文化”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为该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学界对“三喻文化”中同喻文化的理解趋于一致,认为同喻文化是指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传授和相互学习,但对于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内涵意义却出现了很大的认知差异。骆郁廷和史珊珊界定前喻文化是晚辈向长辈学习的文化类型,后喻文化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类型。袁慎之在论文里也完全引述了这个定义。而李勇、黄华芳和孙睿的看法却刚好相反,他们发现学界长期以来都错译了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并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纠正。他们认为前喻文化是长辈向年轻人学习的文化模式,年轻人凭借他们对未来认知世界的预见性的理解获得了新的权威;后喻文化是晚辈向长辈学习的文化模式,他们所尊崇的权威来自过去。自此以后,统一了对“三喻文化”理论的认识:前喻文化是晚辈自下而上地向长辈传递文化的模式,其主体是晚辈,对象是长辈,长辈向晚辈学习;同喻文化是同辈之间相互学习文化的模式,其主体是同辈,其对象也是同辈,同辈之间互相学习;后喻文化是长辈自上而下地向晚辈传递文化的模式,其主体是长辈,对象是晚辈,晚辈向长辈学习。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喻主体”
“三喻理论”中的传喻主体长辈、同辈和晚辈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构建多元学习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这一互动模式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同学的三大主体高度契合,因此,可以将“三喻理论”有效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前喻主体——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及信息的井喷式增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呈现出信息渠道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习惯等因素,长辈表现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时过程慢、悟性差,以及讨厌、反感甚至拒绝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晚辈呈现出刚好相反的特点,他们思维独立、个性突出、自由奔放、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时代的他们往往能掌握更先进的文化元素,成为让新文化信息被长辈理解、接受和运用的前喻主体。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就是前喻主体,他们既要促进自我发展,又要推动“课堂权威”(后喻主体——教师)接受新观念、使用新技术、适应新发展。尽管从经验主义和实践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和“课堂权威”还有差距,但他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能从更新和更独特的角度解读事物;其次,优美的学习环境、多样的学习手段、便捷的学习工具,能帮助学生快速获得新技能和新信息,效率也更高。
(二)同喻主体——同学
同辈拥有共同的社会环境、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相似,更能了解彼此的感受,更会产生情感共鸣,更易形成文化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的内部,同辈之间彼此影响、彼此成就。尤其是优秀主体的出现,能起到较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一个群体实现腾飞。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具有多重属性,他们既是教师眼中的前喻主体,又是彼此眼中的同喻主体,既需要个体学习,又需要合作学习。同喻主体间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进友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同喻主体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后喻主体——教师
在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社会组织建立在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宗法原则上,影响深远。在父系家长制的阴影下,个人被集体重重包围,忠君、敬长和尊上的伦理观念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即便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后喻主体(长辈)依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是绝对的权威。他们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结合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传喻给后辈,引导后辈按照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成长发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后喻主体是教师,他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现者,他们有责任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和加工教学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前喻主体(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才干、形成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后喻主体应多思考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前喻主体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其学科知识,提升其学科技能并愉悦其心理体验。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喻价值观”
(一)前喻文化:文化的革命与创新
互联网作为开放的教育平台,具有其他传统教育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此时的教师已经渐渐丧失“权威”和“主宰”的光环,不可避免地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从过去的“教”转变成现在的“导”。另外,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他们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敢于表达自我;他们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他们更具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破除“唯我独尊”的固有观念,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关爱、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普适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弥补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信息差”,不能只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样化的教育信息表达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多方面、多维度呈现教学内容,真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网络为支撑的学习策略。
(二)同喻文化:文化的互帮与互学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晚辈逐渐意识到长辈所累积的人生经验和价值取向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巨大变迁,长辈无法继续为他们提供应付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难所需的经验与策略,长辈也不再是智慧的象征和行为的典范,其权威性和典范性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殆尽。后喻主体影响力的削弱使得同喻主体的影响力得以释放和增强。在相互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同喻主体之间缩短了距离感,产生了情感共鸣,推动了共同发展。特别是同喻主体中的楷模,具有强烈的示范和激励效应,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长辈的位置,在该群体中起到了象征和典范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局面,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充分相互交流和沟通,发扬各自的优点,弥补彼此知识的短板;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后喻文化:文化的权威与传承
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模式,形成了忠君尊上、孝亲敬祖、尊师崇古的价值观。其中,教师是上位者,拥有无法撼动的话语权和权威。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就展现得越充分,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促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价值观等融入日常教学中,以隐性教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感悟文化经典的同时,自愿地进行有效传承。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大学社团、网络平台、课外实践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与其结合,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和实践中了解和感知中华传统文化。
四、基于“三喻文化”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情景式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师为学生选择和设计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这意味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后喻主体(教师)需要通过准确诊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后喻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舵手和方向盘,对前喻主体(学生)的意义构建具有促进作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们的有效启发和精心指导。如果忽视后喻主体的指导作用,学习活动就会失去目标,好像瞎子摸象。大学阶段的前喻主体是非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尽管在生理上他们已经成年,具有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成熟探讨研究各种命题,但其心理、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等远远没有成熟,处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后喻主体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用指导者的姿态、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关心和帮助前喻主体,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情景设计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因素:(1)学习任务呈现的趣味性。趣味性的引入可以通过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实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做出决策。(2)范例的可参照性。学生总会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范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他们填补认知结构中的空缺。(3)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建构情境时提供的信息资源应具有信息资源的可选择性、丰富性和相关性。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TBL)倡导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同喻主体(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讨论并解决问题,彼此分享思考步骤和知识经验。这不仅扩大了学生信息获取的途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多途径、多渠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增强同喻主体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激发同喻主体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自尊、与人为善的良好个性。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合作式教学模式应关注以下几个因素:(1)学生分组的平衡性。教师在班级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确保各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水平大致平衡,避免因小组间差异过大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小组任务再分配的合理性。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内成员再次分配,使每一位成员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得到锻炼。(3)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深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4)考试评分的公正性。制订公平的打分规则,根据相应的规则打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翻转式教学模式
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翻转式教学模式将原来的课堂教学内容移至课外,要求前喻主体(学生)提前自主完成,课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及其他课堂活动提升其英语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后喻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丧失了光环,年轻一代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信息复制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主动向后喻主体展示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也反向推动后喻主体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达到“最佳配置”的状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翻转式教学模式应关注以下几个因素:(1)线上课程的完成度。在翻转式教学模式下,很大体量的学习活动需要线上完成,但过长的上网时间和过多的网上信息必然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影响学习的效度。(2)学生的配合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式教学模式会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增加其学业负担,使得其中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3)教师观念的更新度。翻转式教学模式将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移到课外,导致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此外,学生知识的拓展及思考能力的增强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同学和教师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三喻文化”的主体。三维主体的存在使知识传播路径从单一路径发展成三重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维主体的协同效应,形成人力资源的合力,从而使教育形式更具灵活性,师生关系更具活泼性,教学手段更具多样性。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张 翼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