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5期·护理本科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现状调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4/3 13:52:5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妮 娜,王嘉曼,任海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a.护理学院;b.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死亡是人生命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受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人在面对死亡的态度、表现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死亡态度指个体对死亡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和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死亡研究在国外比较普遍,在国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死亡基本处于一个“闭口不谈”的阶段,对死亡多采取否认、遮蔽和不接纳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正确认知。

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与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置能力,同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特殊教育,旨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精神需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死亡教育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虽然我国的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涵盖了死亡教育,但对于死亡教育的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支持,阻碍了死亡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护理本科生作为我国护理行业的储备力量,在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后,会面临患者的死亡状态,并且需要以专业人员的角色提供临终关怀护理服务,了解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对于培养其正确的生死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护理本科生正确的死亡价值观,旨在把死亡作为一种正常的生命过程,本研究对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和死亡教育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本科护理院校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了依据,也为护理本科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帮助和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按照年级分层,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大一44名、大二44名、大三56名、大四56名,共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问卷进行在线调查。纳入标准:(1)在籍在册;(2)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1)休学、参军等非在校生;(2)患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者。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是否独生子女、专业负担、自我评价、有无就业压力、身心状况。(2)死亡接触情况调查表,包括有无接触过临终患者的经历、有无经历亲人或朋友去世、是否参加过葬礼、是否参加过临终关怀的课程和培训、死亡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是否与他人谈论过死亡话题。(3)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该量表由何英奇根据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的核心命题和概念编制而成,包含6个维度、39个条目,6个维度为意义意志、存在充盈、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死亡接纳。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赋值。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其中存在充盈和死亡接纳为反向积分,总分最高为195分,最低为39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生命态度越积极,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该量表由Gesser等人于1994年编制而成,包括5个维度、32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根据Likert 5级评价法,从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总得分最高为160分,最低为32分,量表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死亡态度在该维度越有趋向性,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该量表适用于在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等领域对于死亡态度的测量。(5)死亡教育认知自评量表。该表涵盖了对“死亡本质教育”“死亡观及死亡文化教育”“死亡伦理教育”“死亡及濒死相关情绪教育”“死亡及濒死调试技能训练”“自杀、暴力伤害行为分析”“军事活动相关死亡教育”等方面的调查。根据Likert 5级评价法,由1~5分别代表“非常不熟悉”“不熟悉”“不确定”“熟悉”“非常熟悉”,总分最高为85分,最低为17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对死亡教育认知程度越高。

2.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校验。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参与本次问题调查的护理本科生共200名,其中男生40名,女生160名;汉族172名,蒙古族24名,布依族1名,满族2名,回族1名;有宗教信仰者5名,无宗教信仰者195名;独生子女67名,非独生子女133名;认为专业负担非常重者13名,较重者118名,一般者65名,较轻松者4名,非常轻松者0名;自我评价非常优秀者3名,较优秀者52名,一般者129名,较差者16名,非常差者0名;有就业压力者164名,无就业压力者36名;自觉身心状况非常好者38名,较好者93名,普通者55名,较差者14名,非常差者0名。

(二)死亡接触情况

护理本科生中有接触过危重症或临终患者的经历者119名;有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学过世的经历者57名;有参加过葬礼的经历者160名;参加过临终关怀课程者73名;与别人描述或讨论过死亡者96名;了解死亡相关知识的途径:浏览相关网页或观看相关影视资料者129名、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者109名、听长辈诉说者137名、听朋友讨论者99名。

(三)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的得分情况

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的总分为(127.34±9.50)分,处于中等水平(117分≤总分<156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其中,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6,<0.05),大二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0,<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的得分情况 分,x±s

(四)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的得分情况

护理本科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的条目均分为(3.17±0.57)分。高年级学生的死亡态度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其中,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5,<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的得分情况 分,x±s

(五)死亡教育认知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

护理本科生死亡教育认知自评量表的平均分为(209.11±26.71)分,其中所得分值最低的5个条目依次为宗教生死观(2.57±0.84)分、遗嘱及生前预嘱拟定的注意事项(2.63±0.82)分、当前对自杀死亡的道德评判(2.71±0.80)分、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的概况(2.75±0.90)分、暴力伤害行为发生的征兆(2.79±0.78)分。通过对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教育认知量表得分比较可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其中,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死亡教育认知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6,<0.05),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死亡教育认知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63,<0.05)。

表3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死亡教育认知量表的得分情况 分,x±s

三、讨论

(一)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态度得分情况分析

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态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付雪莲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护理本科生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与死亡相关的知识有关,对死亡有客观、科学的认知。比较研究发现,大四年级的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态度得分更高,这可能与该部分护理本科生有过临床实习经历,在实习中经历及目睹过患者死亡或濒危状态,经历过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获得过职业成就感,即将进入医院工作对未来憧憬等因素有关。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他人,实现自身的职业抱负,因而生命态度的得分较高。此外,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角色转型期、认知转型期,一旦缺乏生活目标、自我认同感低时,容易进入一种失衡、无助的状态,可能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缓解压力,如自杀、伤害他人等。

(二)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得分情况分析

本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的是死亡逃避,说明护理本科生在遇到死亡的问题时,大多数都以逃避的方式面对,这可能与护理本科生缺乏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等相关知识有关。大四年级学生的自然接受得分较高,说明在经过临床实习后,学生普遍可以很好地接受死亡。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死亡,拥有正确的生死观对护理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死亡态度不仅是对自己生死的思考,也是对他人生死的思考。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普遍具有较正确的死亡观念,明白死亡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人的想法而改变。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家对于死亡都闭口不谈,所以当护理本科生遇到“死亡”时,谈论死亡有时便成了大忌。另外,大部分护理本科生面对死亡都是以悲伤哀恸的态度面对,其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在减轻危重病人及其家属所感受到的孤独和绝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护理本科生拥有正确的死亡态度,才能积极地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因此,开展死亡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三)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教育认知情况分析

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教育认知情况得分中等偏低,高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这与万李的研究结果类似。调查资料显示,大四年级学生对死亡教育的认知更加全面,这可能与其护理实习经历和相关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关。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宗教生死观、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情况的认知得分偏低,而且对于如安乐死、生前遗嘱的设立、器官捐献等伦理问题也有较大的疑问,因此,学校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常见的问题开设系统的死亡教育课程。死亡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改变对死亡的传统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综上所述,护理本科生通过学习专业课,具有中等水平的生命态度和死亡态度,高年级学生经过临床实践,对于生命态度和死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对死亡教育的认知也更为全面。因此,为了使护理本科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更好地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关怀服务,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死亡教育课程,加大教育培训工作。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