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生导师协作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7 19:17:37      点击:

于思明 郭丹丹 代丽娟 裴春鹏

摘要:目的:观察导师协作小组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生30人随机平分为2组,分别采用导师协作小组教学与单一导师教学进行培养。结论:导师协作小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

关键词:导师协作;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196-02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3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导师组与导师协作组各15人,分别进行培养。

(二)干预措施

两组研究生在校第1学期共同开设外语、科研方法学、统计学、内科学等相关课程,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时间相等。临床带教教师必需均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两组导师均为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其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培养方法

1.导师协作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优先选择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导师组成3—5人的导师协作小组,除本校导师外,至少还需纳入一名西医院校内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校外助理导师,校外助理导师应与研究生本人导师专业或研究方向一致。研究生实习阶段除按计划实习轮转外,每学期跟随校外助理导师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导师协作小组内由公认学术地位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任小组主导师,负责组织、落实导师协作小组的日常工作,主导师需要总体负责,主持制定(或修订)培养方案,监督培养方案的实施,检查培养效果。小组其他成员为副导师,配合主导师完成培养工作,同时针对本专业教学难点、学术特点、临床思维、前沿进展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交叉。

2.单一导师组按照传统导师负责制模式进行培养,实习阶段完全按院内轮训计划进行。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及方法于第6个学期末评价两组研究生的培养效果。

1.临床技能考核:两组学生均进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制定诊疗方案等,按百分制进行评分。

2.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统一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按百分制进行评分。

3.教学满意度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计算百分比。

(五)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为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R)表示。根据方差是否齐性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方差齐性时,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2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二)2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三、讨论

鉴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采用导师协作组教学模式可能更为有利。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相应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导师问题也开始浮现,其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部分导师对两种医学体系认识不足,不能有效结合,其单一片面的指导思想会动摇研究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或中或西而未能有效结合;其二是学术地位与行政职务高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频次难以保证,部分导师限于精力不足,只能委托其团队中的其他教师代为管理硕士研究生,或自行组建管理团队,其培养方式具有随意性,其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还有待商榷。因此,合理组建导师小组可能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更有利,不但有利于保障正确的培养方向,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与了解两种医学,在学科交叉中提高中西医结合能力。基于研究生扩招后所带来的一些列新问题,近年美国大学所实行的导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开始受到关注。已有部分院校开始尝试组建导师团队,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导师协作小组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其主要特色有两点。其一是实行主、副导师制,协作小组中主导师由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学术地位较高的专家担任,而不以行政职务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主导师主要职责在于把握培养方向、修订培养方案,这是保障教学、培养方向不偏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保证。其二是尝试在协作小组中纳入西医院校导师作为校外助理导师,规定了每学期跟随校外导师学习最低的学时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两种医学体系,使其具有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充分深入的学习与理解是两种医学结合的前提。学生既能充分了解两种医学的长处,又能认识到各自的不足与问题,就会坚定中西医结合的学习信心,尝试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临床上的问题。

本研究显示出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导师协作组学生对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好,学习态度积极,教学满意度更高。但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导师协作培养模式如何与现有的研究生规培、跟师制度相结合,使其在政策上并行不悖。如何选择校外助理导师,如何体现助理导师的劳动价值,激发其工作动力,仅靠对中西医结合的热爱与奉献精神难以持久,且不利于推广。今后需要从较高层面来进行设计,才能使协作小组的构成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缪燕平,肖天贵,何建新.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0(7).

[2]莫春梅,史伟,荣震,等.中医内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