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喟叹 五味杂陈
张晓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50-02
《论语·先进》的“侍坐”一章,是《论语》中异常精彩的篇章,在《论语》中篇幅最长,在“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假设前提下,孔子问志,四位弟子各言其志。其中曾皙的回答,可以堪称《论语》 中最浪漫的画面。在四位弟子言志之后,孔子发出“吾与点也”的喟叹,可谓一声喟叹,五味陈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孔子赞赏曾皙观点的原因。
一、追求古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
孔子问志,四位弟子各言其志,“吾与点也”,首要因素在于曾皙心中有“礼”。子路最先回答,夫子哂之。而在文中,直接说明孔子笑子路,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而“温、良、恭、俭、让”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子路的不謙让与轻率,都不符合“礼”的规范。冉有言志,申明治理小国,谦逊低调,“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然而他只是从“足民”角度治理,“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其在“礼乐”方面的“无为”,应是其未获得赞赏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孔子问志,其他人言志的时候,曾皙正在鼓瑟,这一细节,足见其对“乐”的追求,可见其高雅情怀。当他听到“点,尔何如”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系列的动作行为,足见其彬彬有礼。
在“暮春图”中,曾皙所描述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的仪式,被称为“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据《礼记》记载:“雩祭,祭水旱也。”王充指出,冠者、童子都是雩祭乐人,他们在祭祀时,须涉沂水;十二、三个人鱼贯而行,象征着龙从水中跃出。这段文字体现了曾皙对古礼的追求,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曾皙的人生理想,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所以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
二、重视音乐
孔子很重视音乐,《论语·述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的修身如果不学习礼乐,便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乐能够直接地感染塑造人的情灵,受音乐熏陶的人,能够作到 “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和弟子言志的过程中,曾皙在鼓瑟,简单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皙对乐的爱好,曾皙与其他三人不同,在音乐美的陶冶中超然脱俗。
曾皙所描绘的暮春咏归图,成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也体现出曾皙对乐的追求,参透天人之际,人情与万物合一。如果谙子路等三人最高理想兼济天下,停留在建功立业的层次,而曾皙重视音乐,境界更胜一筹。
三、大同世界
子路言志,“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治理千乘之国,从“勇”和“方”的角度加以强化;冉有从民富足的角度出发,加以治理;公西华“愿为小相”,擅长外交。三人言志,治国方向不同,但总起来看, 他们三人都停留在具体的治理目标上,属于基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而曾皙的暮春图,却是治理后的成果展示,是君子治理后的最高境界。“浴乎沂”、“咏而归”并非惊天伟大地的壮举,常人就能做到,但是,他所描绘出的画面,体现出一种人格力量,远远超出功成名就。
这段描述性的文字,与孔子的治国理想——礼治的大同国家高度吻合。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一个以“礼”为纲纪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修信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从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曾皙所描绘的莫春图,是大同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归隐之志
曾皙的这段文字富有诗情画意,描绘了一幅初春美景图,暮春时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三五好友,六七童子,沂水沐浴,舞雩唱歌。春光灿烂、春意盎然,在这幅和美的画面中,寄予了他的人生理想。那是一个其乐融融、宁静和美的大同社会,是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同时也传递曾皙淡泊宁静、不慕名利的心态。
大同社会是美好的憧憬,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礼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然而在当时的大乱的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因此,此时孔子思想矛盾,心力交瘁,而曾皙的这段话,恰恰触动了孔子敏感的神经,“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孔子也有归隐之志,因此,曾皙的话与孔子此时的心态若合一契。
孔子对周公制礼作乐,以安天下十分推崇,因而也格外重视“礼”和“乐”在培养人、教育人中的作用。 “礼”的要义在于“节”,其功能是规范人的等级、节制人的行为。“乐”的要义是“和”字,其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一个人如果只有“礼教”无“乐教”,那么它将会是呆板、拘束的人;反之,如果只有“乐教”而缺乏“礼教”,就会成为一个放浪形骸炎人。因此孔子重视把“礼教”和“乐教”结合起来。而曾皙描绘的图景,体出出礼与乐的完美结合,因此受到孔子的赞赏。同时,暮春咏归图,与孔子“知时而不求为政”的心境相吻合,曾皙所描绘的画面也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政治理想的写照。因此,简单的一名句“吾与点也”,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论多媒体技术在偏远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9/4/29
-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