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阮炽强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为了彻底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有意识地开展思维训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思维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9-02
一、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可见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为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由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力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多元解读”,帮助学生自主地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帮助学生改变过去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弊端,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从矛盾中质疑。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诸多看似矛盾、实则用笔精妙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矛盾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领会作者意图。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一对矛盾的词语,即“大约”和“的确”。教师可将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时间,活跃学生的思维。
2.从反面质疑。反面质疑是发展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标题、人物形象、结论的反方向进行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取更为全面的认知。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标题中质疑,即愚公真的“愚”吗?待学生阅读完全文后,引导学生对文中另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质疑,即智叟真的“智”吗?教师要让学生在细读文章、用心体会的基础上,解决这两处质疑。
3.从对比中质疑。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而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经常会运用到对手的写作手法,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对比的角度看待事物,在对比中提出质疑,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结合语文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教师应当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包括观察、联想、想象、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辩证等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1.观察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创作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让学生观察盛夏的夜晚,仰望晴朗的天空,会观察到怎样的景象。而后,让学生以“夏天”为题,进行作文训练,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联想与想象。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对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创造意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想象、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作品,感受作品中传递的强烈感情,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演变成饱含情感和形象运动的动态思维过程。
3.综合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性、系统性地分析问题,并能够概括性地对分析内容进行总结。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两个层次阅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一层是文章用四段分别分析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置、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特征;第二层是作者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总结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画面”。通过在这两个层次上分析文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形象地在脑中构建苏州园林景象,优化逻辑思维过程。
4.辩证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对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造成了一定阻碍。在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时,既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逻辑学知识,也不能生搬硬套地归纳演绎推理理论,而是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从语文教材入手,抓住典型事例,通过适当提示和训练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重视知识经验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文章内容和主旨,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领悟文章的深层涵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越会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越能够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扩大知识面,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穿插历史、地理、生物、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为语文学习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多样化的思维活动。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背影》一课中,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是全文最为精彩的片段,教师可着重于对这一片段进行讲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自己的亲身体会,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思,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思想能力的训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辟语文教学新路径,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写作水平以及基本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海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一声喟叹 五味杂陈 2019/4/29
- 下一篇:让名著电影进语文课堂 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