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成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理论分析
王静怡
【摘要】现代社会呼吁创新型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看作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就直接促进生成教学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语文知识的开放性与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来促进生成性教学的实现。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理论研究,从以预设促生成、以意外促生成、以质疑促生成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成教学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42-01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在有效互动、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开放性课堂状态,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属于自主构建的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成性课堂,可以有效转变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行为,学生能够掌握思考、探究的主动权,体验知识生成与建构知识意义的整个过程,教师也应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使其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而进行指导与启发。可以说,生成性教学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应用能力、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本方式,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益达到最优状态的重要手段。
一、以预设促生成
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预设活动。虽然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二者是对立的。相反,良好的预设还可以促进生成的出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综合分析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学习特点与兴趣,在备课中做好问题预设、策略预设、内容预设,为生成做好充足准备。为了使预设促进生成出现,教师必须要学会分析学情,以学情入手。
从本质上说,生成是学生的生成,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思考下生成问题,从而为语文知识探究做好准备。反之,若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被动听讲,那么是不可能出现生成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教师应该先要分析哪些教学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析高中生现有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他们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发展水平,据此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以便保证语文知识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此一来,学生才可始终对语文课堂抱有期待。当然,除了分析学情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建构联系点,因为生成教学虽然看重的是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但是却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学生思考与创新的对象应是语文知识,所以,建构联系点,是保障语文生成落到实处的基本条件。可以说,预设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情分析是以预设促生成的基本方式。
二、以意外促生成
意外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发生在教师预想之外的事情,这是生成课堂的最直观表现。高中语文教师是在互动性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这就表明语文教师几乎是无法在备课中做好完全预设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越高,高中生的学习主体性越突出,课堂中的“意外”便越容易发生。自新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高中语文的基本教学方式,高中生已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也说明发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也将变得越来越频繁。
但是,并非所有的“意外”都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創新素养与语文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以优良的教学机智来及时判断课堂“意外”是否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展开语文探究,若“意外”毫无探究价值,教师可直接舍弃。当然,在“意外”发生之时,教师应关注高中生的学习情绪,以便保护学生发生“生成”行为的积极性,以生成来真正促进高中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三、以质疑促生成
大多数生成都伴随着高中生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培养与提高高中生的质疑能力,使高中生在质疑中产生创新火花。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让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他们的思维状态才会处于“饥渴”、“不满足”的状态之中,从而主动展开实践、分析、提问等多种探究活动。由此,质疑被认为是生成的基本产生方式。
为了让高中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趣味性活动、设计实践任务等方式来营造一种学风优良的学习环境,以平等的态度来与学生进行民主互动,使高中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进而使其以放松又紧张的状态投身于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质疑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质疑,分析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处质疑,分析语文教学的重点方向;在解题方法处质疑,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语文知识等等。
总而言之,生成性语文课堂是新课改所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成课堂,能够给高中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充分体现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为此,教师应该要做好预设、注重生成,以生成性课堂来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金波.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语文,2016(21):58-59.
[2]张玉华.高中语文生成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给学生一个支点,还课堂一份自主 2019/4/30
- 下一篇: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20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