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7期·“双一流”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袁禹惠 陈再忠 李松林
[关键词] “双一流”学科;水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在线课程;考核监督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课题“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学风建设与学术诚信教育研究——以水产与生命学院为例”(A1-2008-21-300109);2019年度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2019097)
[作者简介] 袁禹惠(1989—),女,四川广元人,硕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研究生秘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李松林(1989—),男,山东泰安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085-04 [收稿日期] 2021-11-1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的建设方案及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极大关注。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6〕2号),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学科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突出特征,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1-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5]。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般包括课程体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环节。课程体系学习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于研究生掌握系统的科研理论,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储备基本的科研实践技能(如实验、检索、学术写作等)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6]。但长期以来,国内研究生教育往往是“重科研轻课程”,这一环节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执行过程中,往往达成度不高[4]。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暫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等政策文件中,均强调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多年来显现出来的问题,不少高校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改革,并分享了实践与探索经验[4,6,7]。水产学科是上海海洋大学建校之初就已设立的优势学科,在2017年公布的水产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仅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入选。本文从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和思考在“双一流”建设学科背景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的建设。
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及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
1.学科基本情况。目前,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是按照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执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908),隶属的学科门类为农学,目前其下设5个二级学科,包括水产养殖(090801)、捕捞学(090802)、渔业资源(090803)、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0908Z2)。根据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教研厅〔2010〕1号)的规定,其中水产养殖(090801)、捕捞学(090802)、渔业资源(090803)为目录内二级学科,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0908Z2)为目录外二级学科。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一级学科下的5个二级学科分布在4个不同的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设立水产养殖学(090801),海洋科学学院设立捕捞学(090802)、渔业资源学(090803)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0908Z2),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设立渔业资源学(090803)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0908Z2),经济管理学院设立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水产学一级学科下培养的在读硕士、博士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已达1300余人,就读于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生数量以水产养殖学(090801)最多。
2.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情况。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涵盖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研究生学习方式又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水产学科培养的研究生类别均为学术型。学校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要求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选修学分制,硕士研究生需至少完成24学分的课程;博士研究生总共需完成14学分。水产学科各专业的课程按照“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前沿课程+选修课+补修课”模块设置(大致如图1所示)。公共学位课主要为政治及英语类课程,该模块课程硕士需至少修满8学分,博士至少修满4学分;专业学位课设置了各二级学科不同方向的主干课程,学生需结合自身专业方向进行选修,该模块要求硕士至少修满8学分,博士至少修满2学分;前沿课程模块学生可在相关方向基础前沿课中进行跨学院跨专业选修,硕士需修满4学分,博士2学分;选修模块各专业一般提供20~35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不同专业之间可以互选,该模块修读学分要求硕士不少于4学分,博士不少于2学分。对于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还需要学习“补修课”,即随本科生一起补修2门及以上专业骨干课程,但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在不断实践和修订中,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的宽厚性,强调课程的前沿性,硕、博士课程的贯通性也得到改善。但从水产学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生课程建设机制不完善,教师课程建设积极性不高。根据高校分类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建设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定位转变过程中,高质量和大数量的论文和科研项目成为重要的评估指标,研究生课程教学被一定程度忽视。在学校和学院的考核导向上,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工作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不能调动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课程丰富性受到影响,存在“因人设课”现象。
2.学校研究生大比例扩招,但研究生课程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从20世纪末开始,全国研究生招生及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我校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递增,在2017年我校被评为“双一流”学科高校后,水产学科研究生规模发展尤其迅速,但与此同时,研究生课程教学基础建设却相对滞后,出现教学资源紧张等现象。研究生课程本应在重视“专而精”的同时兼顾大学科相关知识,给予研究生较多的自由选课空间。但由于教学班容量有限等原因,“选课”从某种程度上变为“抢课”,选课到最后研究生往往追求能修足学分就好,至于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则无暇顾及。
3.课程体系结构不尽理想,实验训练课程较少,自主学习引导不足。目前学校研究生课程多为基础理论课程,但水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数研究方向均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鱼类繁育、渔业资源调查、基因工程、免疫诊断等相关技术。如果研究生可以选修自己需要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训练课程,将有助于其更快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迭代迅速,终身学习已是全球共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学校的重要使命[8]。但笔者作为研究生秘书,了解到目前很多研究生过于依赖导师,缺乏自主思考、检索和实验方法的意识及能力,阻碍了研究进展,造成大量研究生延期毕业甚至无法毕业等问题。
4.研究生课程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相较于本科的听课、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研究生课程的监督力度较小,主要依靠授课教师的自律与自我追求保证教学质量。这在确保导师、研究生上课灵活性的同时,也出现了调停课现象较多,课程考核要求不严格等现象。有效监督评价制度的缺乏,使得研究生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难以实现课程的循环改进。
三、“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思考
1.借助考核引导,转变重科研轻课程的实际倾向。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已经指出,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学校和院系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权重,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地位。
2.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探索在线课程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在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为代表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9]。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了在线课程的全球应用实践。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线课程可容纳的学生数量巨大,可有效缓解研究生扩招带来的选课资源紧张问题。在线课程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精心准备线上授课视频、考核资料等上传至网课平台,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自主学习进度,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揣摩。水产学科的很多研究生都需要在研二,有些甚至在研一就下到基地进行养殖实验、出海采样等,在线课程的引入可以打破上课时间及地点的限制。此外,由于MOOC具有“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现在很多名校都在网络平台上建设了大量专业课程,名校课程资源共享已具备可操作性,水产学科各专业可合理甄选一些课程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应根据水产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和课程教学实效,及时优化课程内容、结构,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前沿研究进展等的教学,强化研究生对研究方向、创新过程的理解。水产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还需要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研究生只有掌握更多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才能有更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对研究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意识和方法上加强引导[10]。研究生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就应该向学生点明研究生阶段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需要更强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及科研训练工作中,通过引导式教学及考核要求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4.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选课的制度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扩大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相对集中安排课程学习的同时,支持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在论文工作阶段修习部分相关课程,支持线上修习某些课程。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定期实施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注重通过评价监督发现优秀教学典型,进行经验推广。
在“双一流”建设学科背景下,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研究生积淀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应该认识到,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推进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是在实践中执行、落实,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思考、创造和完善。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33期·“政产学研用”培育儿童青少年社工人才研究 2023/1/6
- 下一篇:2022年第32期·数理统计课程中Cranmer-Rao不等 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