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刘文胜
摘要:本文分析“PC技术”课程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分单元模块化组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注重启发性教学,探索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实现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086-02
一、引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办学目标,笔者不断探索与办学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随着学校“双一流”研究性大学建设的进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二、找准“PC技术”课程在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NCCR(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应用,二级C、VB程序设计,三级PC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2002年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Office应用和C语言程序设计,至2004年开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参照NCCR考试大纲制定,“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必修课程,以Windows、Office办公软件为主体,再开设C、VB、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PC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课程。
2004年刚开设“PC技术”时,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专业,出现期末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任课教师不再孤立对待一门课程,寻找课程在整个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体系中的位置。2007年学校将“计算机文化基础”拆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两门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讲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算法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讲述World、Excel。NCCR不以教学为目的,重点考察应试人员职业技能,至2010年学校基本建立起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和“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课为主,另外再开设若干门选修课。教学内容上涵盖信息数字化基础、软件平台、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形成完善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体系。任课教师将“PC技术”课程,定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上。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结果评价与反馈等各教学环节方面,把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材、考试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计算机通识概念、原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上,不仅仅注重概念、原理,知识点“是什么”,而且更加注重揭示知识背后隐藏的“为什么”。
三、教学内容再组织
2004年学校制订的“PC技术”教学大纲,是参照NCCR三级考试大纲设置,“PC技术”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相关先修课程,教学很难组织。至2007年,学校大规模调整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在明确“PC技术”课程在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体系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后,根据新教学大纲和新培养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计划,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注重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三个方面,分单元模块化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知识、技能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背后隐藏的东西,进行多種媒体网络教学、教材建设。
第一单元模块: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组成、分类,这些知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数知识点讲解“是什么”,不仅以知识传授应试教育为中心组织教学,而且注重大学应具有的“创新性”和“研究性”学习。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在一起,挖掘传统知识传授中研究性问题,在讲解内容重点放在“为什么”上,即探讨技术更新知识的前后发展背景出现的因果逻辑关系,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组成、分类时,介绍计算机电子元件发展的背景,IBM、Intel等大公司,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些公司生产的硬件产品,安装的操作系统,相应操作系统安装的应用软件,以及各个级别软件间如何选择搭配上,此时恰好是开学第一周学生试听选课阶段,这些计算机软、硬件在各个行业的紧密应用的介绍,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规划,专业、就业、兴趣、爱好来决定是否选课。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分层次组织教学,即第一层次:基本知识、办公软件教学;第二层次:计算机高级语言为内容;第三层次:石油主干专业应用软件知识。对于原码、反码、补码之间的转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讲解过,先以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的C语言处理程序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兴趣,以C语言程序中涉及到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处理为例,进行知识迁移,加强算法理解,然后讲解如何使用汇编语言实现上述功能。
第二单元模块:主要讲述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等,内容涉及计算机专业的术语比较多,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把具体的处理器芯片、带到课堂上,用这些实物促进学生其对课程产生兴趣,注重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或实物解释这些知识和术语。
第三单元模块:主要讲述主板、内存储器、总线、计算机接口等内容。在教学课堂上,除了通过直观的实物吸引学生的兴趣外。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当年学校“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否开设,灵活增减“PC技术”课程中网络和数据库方面知识。近年来,教学内容也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强调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组织随机应变的开放式教学。
四、研究性教学模式多样化
“PC技术”研究性教学并不排斥传统课堂上知识传授,而是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多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学模式多样化、开放式,以学生为本进行设计,设立教学目标,对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堂讨论。
(一)改革教学结构设置
改变课程按照验证性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课堂讨论题目。课堂教学采用“1+X”授课模式,“1”为一次课堂习题研讨,“X”为课堂理论教学次数,通常二至四次,并结合该课程本身基本概念多的特点,进行分单元、模块化教学。为实现并完成这一结构,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编写讲义,进行习题研讨和创新性训练,布置作业、小论文,由单模式向多元化(课堂+网络+实践)转化。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进行习题研讨,专题讨论
在习题研讨中,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融会贯通,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学生的专业课相结合,采取课堂讨论,分单元、模块化小组讨论教学,并与课外大作业相结合。
目前,学校参考NCCR三级设立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已经停开,虽然NCCR三级PC技术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三级嵌入式技术,但是,我校“PC技术”课程仍然保留,每年二至四门次,每次100多人。
五、结语
研究性教学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课程整体体系,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某些知识点,适当安排学生以自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习,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研究性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志锋.MOOC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3-144.
[2]高昱.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未来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7):250-252.
[3]徐晶,卢雪松.计算机公共课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7):124-12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基于95后本科生需求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2019/3/22
- 下一篇:曾凡平,刘胜伟,周伦琴——录用通知书(jyjxlt@jyjx 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