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微课在肿瘤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0/8 17:12:57

谭晓虹 孙洁 荣超 何莎

[摘 要] 应用微课作为肿瘤内科临床实习中骨髓穿刺术操作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微课对肿瘤内科实习生掌握骨髓穿刺术操作的影响。将90名2017—2019级临床医学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把轮转到肿瘤内科四个病区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同时每组配备15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比较两组学生的骨髓穿刺术考核成绩、学生及教师对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学习的主观感受包括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的灵活变动能力、人文关怀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均有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效率、满意度以及教学压力减轻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因此,微课视频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肿瘤内科临床实习生的骨髓穿刺术培训效果,值得在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

[关键词] 微课;骨髓穿刺术;临床实习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2017JGA165);2017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微课教学在肿瘤内科学实习中的应用研究”(2017

XJGBC14)

[作者简介] 谭晓虹(1976—),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博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内科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何 莎(1988—),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主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翻转课堂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137-04   [收稿日期] 2021-03-22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医学生先进行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学习,然后通过临床实习深化及掌握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习是使医学生逐渐转变为医生的重要环节,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相对缺乏临床实践的学习背景,如何通过临床实习,使医学生能够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独立学习能力,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重点及难点。

肿瘤内科学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完成医学教学规划培养目标的教学阶段,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掌握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巩固已学临床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目前临床实习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资源[1]。微课是以视频授课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短小精悍、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按需、自主学习而非被动接受学习,不仅能够查漏补缺,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骨髓穿刺术作为内科四大操作之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本研究以骨髓穿刺术为例,分别采用微课视频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效果上的差异,为寻求更优的教學方式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90名2017—2019级临床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学生年龄22~26(23.6±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对骨髓穿刺术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配备每组15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两组教师在性别、年龄、师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实验组:实验组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9人。将带教老师录制的骨髓穿刺术讲解视频上传至实习生微信群,要求实习生课前自行预习。上课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实习教室播放视频,引入微课课程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看视频边思考。视频观看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再使用骨髓穿刺术模具进行操作练习。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进行操作点评,最后老师统一进行点评、分析。对照组:分组情况同实验组。教师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讲解骨髓穿刺术,教师讲授结束后,学生在骨髓穿刺术模具上练习操作并进行总结。

3.评价方法。(1)操作考试:统一采用我院制订的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操作考试,内容包括骨髓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操作前准备(器械准备、患者选择、解剖定位准确)、无菌观念、无菌操作规范(操作者着装、穿脱手套、穿刺包的使用)、技术操作(器械使用正确、手法熟练、操作顺序正确)、穿刺效果、医患沟通、人文关怀、操作过程相关知识点的提问等要点,满分100分。(2)实习生学习的主观感受调查: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骨髓穿刺术的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的灵活性、人文关怀、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3)教师评价:统一发放调查表,调查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对教学效率、教学满意度、减轻教学压力等进行评价。(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90.26±3.45)分和(81.23±3.7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P<0.05)。

2.实习生学习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在骨髓穿刺术的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的灵活变动能力、人文关怀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比较。实验组教师在教学效率、教学满意度、教学压力减轻等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

微课是指教师针对特定课堂内容所进行的专门教学,主要教学模式有: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预习;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个问题展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等[2]。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而灵活、针对性强、教学效果突出等特点。随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及喜爱。在国外,微课最早的形式见于60秒课程[3]和1分钟演讲[4]。2008

年国外学者提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将某个简明扼要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作为教学内容,目的是便于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使用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而我国学者对微课的解读与国外学者有不同,将其定义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5]。

微课的时间一般为5~8分钟,不宜超过15分钟。其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涵盖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丰富和延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6]。微课的特点包括:视频时间短小精悍,掌握学习注意力的黄金时段;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突出;便捷高效,节省时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微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中。

肿瘤内科学的临床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思维教学及技能操作教学等。目前微课在理论教学中应用相对广泛,但在医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中,微课的教学方式应用不足。当前大部分的临床实践及技能操作教学仍主要以传统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基于网络平台和“大数据”的微課系统化教学尚未广泛开展[7,8]。在既往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教师教学操作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同质化,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而且传统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用有限。

为了能更好解决教学效果同质化问题,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将骨髓穿刺术制作成微课视频,应用于肿瘤内科临床技能操作的教学中。该微课视频包括了骨髓穿刺术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重点和疑难问题等内容,希望通过视频教学使整个骨髓穿刺术的教学过程更为准确、直观、生动。通过研究表明,采用微课视频教学模式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学生学习的主观感受(包括对骨髓穿刺术的掌握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人文关怀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而教师的教学体验包括教学效率、教学满意度、教学压力减轻等方面也明显提高。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有如下体会:一是微课短而精,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内容设计,十分适合学生自学。二是可以进行教学任务前置。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传到网上,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自学和思考,学习时间自主灵活。三是视频中的操作教师仅有一名,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不同教师教学操作手法的差异对教学效果同质化的影响。四是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自行掌握观看的时间和次数,满足了学习个体化的需求。五是由于课前已经观看过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操作实践、学生间及师生间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掌握骨髓穿刺术。六是教师普遍对微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认为可以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七是微课教学模式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方面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微课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方面需要提高自学和自律能力,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微课作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之一,应用于肿瘤内科实习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9]。微课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于教学和学习的部分,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及推动作用[ 10 ],

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旭升,易京红,李景,等.内分泌科入科培训经验分享[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11-12.

[2]许连静.基于微课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6):11051.

[3]McGrewLeroy 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543.

[4]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 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6]陈子超,王玉龙,蒋家傅.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0):67-72.

[7]李育娴,张介平,秦颖,等.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0):1443-1446.

[8]雷杰,張娜,王小平,等.“微课”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9):1748-1752.

[9]宋军,徐为.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26-28.

[10]谭业儒.微课在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33-35.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Internal Medicine Oncology

TAN Xiao-hong, SUN Jie, RONG Chao, HE Sh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Oncology and Pediatric Oncolog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cro-lecture on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bone marrow puncture operation by using micro-lecture a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bone marrow puncture operation training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internal medicine oncology. Methods: 90 clinical medical interns from 2017 to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interns rotated to the four wards of internal medicine onc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intern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ught by micro-lecture video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by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each group was equipped with 15 qualified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bone marrow puncture examin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the effect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utper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ractical skills examination (P<0.05).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ing clinical operation ability,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learning efficiency, learning interest, flexible change ability of learning time, humanistic care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teaching pressure red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micro-lecture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bone marrow puncture for clinical interns of internal medical oncology, 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ppl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of internal medical oncology.

Key words: micro-lecture; bone marrow 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