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协作探究式教学范式下的“普通心理学”课改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5/28 14:01:08

杨晴

[摘 要] 在高校进行课程范式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已经从课堂的主导者逐渐演变成课堂内容的引领者,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知识探索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文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协作探究式教学范式下的课程改革,为高校心理学的课程改革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协作探究;课程范式改革;普通心理学;高校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1-0086-04    [收稿日期] 2020-11-10

我国师范院校课程体系长年难以有新的突破,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课程实施以简单知识传授为中心,存在脱离实际、脱离学生需要等问题[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被用来当作评判教师是否合格的金科玉律。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没有做好,传统观念就会认为该教师没有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并因此遭到各种非议甚至谴责。这种传统的教师评价观至今仍在发挥着影响力[2]。

高校课程质量的优劣,在总体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可是,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单一制度化知识授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和走向面前面临挑战。这种呈现为“计划”和“框架”特征的大学课程范式亟待转变[3]。

本文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探索进行总结,跟以往课程学习效果对比,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背景分析

(一)“普通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专业基础课,涵盖的内容是心理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涵盖面广、抽象性和理论性强的学科,为各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并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本课程内容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招教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是学好一切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的基石。

本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合理,注意从心理学视角去审视与分析小学教育问题,及时把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既强调经典理论的传递,又注重现代前沿观点的渗透。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设置的,小学生分为城乡两种类别,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课程也会做一个特殊专题来探讨。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够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做铺垫,并能够使学生运用心理学一般知识来解释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有益于帮助他们促进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普通心理学”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现在高校教学设施已经普及了电子化教学,讲授内容结合PPT课件,但教学形式缺乏多元化,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讲授法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属于单向的知识传递与接受,教师注重教学方法,而轻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需求,“满堂灌”是对这种课程实施特色最恰当的概括[4]。

二是学生学习方式死板,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不能主动地预习课本内容及查阅课外资料,很少在課堂之外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仍然以上课听讲、记笔记、下课做作业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自我概念缺失,在课堂上始终是接受者角色,这种形式既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也不利于自我负责意识的训练[4]。

三是课程内容单一,课程体系传统。在师范院校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中,传统课堂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学科最新动态没有很好地融入知识体系中,传统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内容无法打破[4]。

四是课程考核单一,仍以期末集中考试为主。虽然目前的考核方式是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但理论课考核的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忽视对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教师仅从作业和课堂表现方面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协作精神等;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内容不细化、不量化,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三)协作探究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探究学习实质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以协作的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同时整合了其他的知识获取方式[5]。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探索实施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基本理念

一是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整合。通过课程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经验的融合。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提高观察人类行为和各种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进行综合创新。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小学生的心理调研,提高学生利用心理学知识调节心理健康的能力。

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在高校心理学的教学课程中,大部分教材更新速度慢,知识体系无法与时俱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心理学课程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与先进的心理学知识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知识进行整合和筛选,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运用。

三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协作探究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生活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在提问中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教学情境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应从课堂的传授者变成课堂引导者,在上课过程中给教学创造情境,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开展学生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基本内容

一是教学形态的转变。教学形态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转向现代的“对话式”教学。这意味着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转换,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追求。对话教学中,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提供不断创造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6]。

二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学习环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任务”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完全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

现在教育专家们普遍提倡的以师生平等为特征的对话教学则是对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的超越,体现了现代教学师生关系的真正内涵。它以“关系本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倡导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两者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主体共同步入“我—你”之间,不存在“主体—客体”关系,也不存在“人—物”的关系。双方都不是把对方看作对象,而是与对方一起互相承认、共同参与、密切合作,享受着理解、沟通、和谐的对话人生。这是一种双向的、平等的、和谐的和富有成效的关系[7]。

三是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首先明确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课程范围的确定及对具体课程目标的把握。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设计,制定课程评价方案。课程组织安排应该详细到每节课实际上课时间和内容,以便学生进行课下预习准备工作。把课程内容碎片化,以便于对于一些知识内容的把握。学习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普通心理学”课程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尽可能详细。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的方式为引导,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收集与心理学相关的大量图片和教学影片,不断更新PPT制作的全套普通心理学的教学课件,精心制作教学教案,探讨以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生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形象性与交互性,丰富课程学习网站的内容,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五是进行考试评价改革。实施多元化考试方法,课程考核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变单一的知识性考核为知识应用能力水平的考核,重在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实际应用分析的能力。该课程注重过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设计分析与理论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基本设计

一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尚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本课程的设置,不光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作为心理学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期望值,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分析小学生心理现象、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是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本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小学生心理现象、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从学生日常生活案例出发,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三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程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使思维、技能、心智、视野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四是倡导体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调研与合作参与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充分感受到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具有根据小学生心理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五是充分利用资源,扩展学习渠道。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生活的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渠道,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

(四)“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及策略。注重教学的学术标准,遵从科学性、严谨性原则,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问答、演示、讨论、自我心理分析、活动参与、课前阅读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形式。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重点讨论法、自我心理分析法、案例法和活动参与法。其一,重点讨论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形成组内观点,课上让学生进行PPT展示,教师给予点评,以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其二,自我心理分析法。要求学生利用心理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我个性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并提出完善自己人格的措施,培養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其三,案例法。就现实生活中与当前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见闻,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增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其四,活动参与法。举办跟心理学相关的微型活动,要求学生参与,以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拓宽学生心理学视野,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态。

三是教学模式。采用“一体两翼递进式”教学模式。“一体”即以培养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小学教师为主体;“两翼”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递进式”是指从心理学案例导入到运用心理学理论具体分析社会现状及小学教育工作实际问题。

四是考核评定。“普通心理学”课程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变单一的知识性考核为知识应用能力水平的考核,重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应用分析的能力。

课堂讨论不同的专题。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章节学习之前都会布置一个研讨主题,小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研究内容的文本材料,并在课堂上分享研究谈论的内容与结果。同时,结合学生平时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级。

三、“普通心理学”课程范式改革效果

在协作探究模式下进行“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丰富了课程内容,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并制定了详尽的课程标准,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探究体验”为特征的课程知识点教学时数达到了课程教学总时数的70%,在此基础上,课程网络平台网站建设资料完备,使用效果好。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通过课程学习,每人都在“普通心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学习积淀,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牢固,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能树立专业理想,促进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课程范式改革,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角色从课堂的操控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采取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课堂教学从重应试能力向重应用能力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5(1):36-39.

[2]卜玉华.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何去何从——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51-55.

[3]朱晓刚.论我国大学课程范式的转变[J].高校教育管理,2015(2):90-95,113.

[4]謝赛.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范式改革:课程体系与实施[J].教师教育论坛,2017(3):9-12,20.

[5]薛颖.协作探究学习策略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6):147-148.

[6]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7):45-48.

[7]孙明月.课程范式转型对我国课程实施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9(4):67-6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