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基于忠诚品质培育的思政课程改革之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思政课如何发挥“关键课程”“不可替代”作用,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实践得出,必须始终聚焦忠诚品质培育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必須把握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构建“1+5+N”课程体系,打造“求索”实践教学线路,坚持课上和课下育人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精准培育机制;统筹协调努力写好思政课程改革的“下篇文章”:改革教学方式,推进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忠诚品质培育综合评价标准,拓展教员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思政课程改革;忠诚品质培育;关键环节;配套举措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大变革条件下军事情报人才忠诚观培育的路径设计”(16GJ003—167);2019年度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军事情报专业研究生忠诚观培育”(yjsy2019036)
[作者简介] 张国军(1970—),男,江苏宜兴人,硕士,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军史与军队政治工作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049-04 [收稿日期] 2021-0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近年来,我们严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积极回应学院转型重塑的使命任务,秉持“需求先行”“学员先行”的思维理念,聚焦忠诚品质培育,不断深化创新思政课程改革,思政课“关键课程”“不可替代”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必须始终聚焦忠诚品质培育
改革不是改向。学院思政课程改革必须始终聚焦忠诚品质培育,这是由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殊要求所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学育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学院是培养军事侦察情报人才的摇篮。1951年成立以来,虽三迁校址、十易校名,但学院作为军事侦察情报人才生长的重要源头,这一办学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培养的学员工作在国内、国外两个战场,公开、隐蔽两条战线,由于使命任务特殊、工作环境特殊,忠诚品质,对于他们而言,极具特别而重要的意义。
战争年代,以“前三杰”“后三杰”为代表的老一代情报先驱,深入龙潭虎穴,屡建奇功殊勋,是因为他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平年代,一代代军事情报干部在无形战线复杂斗争的考验面前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殚精竭虑,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心血甚至生命创造了一项项辉煌业绩,同样是因为他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对党忠诚已成为情报人镌刻在灵魂深处、流淌在血液之中、渗透进骨髓里的信念精神,成为激励鼓舞情报战士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不竭源泉。
进入新时代,情报战线的攻防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我院培养的学员要肩负起“战略哨兵”“情报雄鹰”的使命任务,首要的素养必然是对党赤胆忠心。因此,思政课程改革必须聚焦忠诚,以忠诚为灵魂,聚焦忠诚品质培育,聚力培养学员自我思想改造、追求真理信仰、永葆政治忠贞的品质和能力。
二、牢牢把握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
改革必须把准着力点。思政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即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是:构建忠诚品质培育课程体系;打造“求索”系列教学实践路线;拓展全过程忠诚品质培育路径;完善忠诚品质培育的精准机制。
(一)着眼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着力构建“1+5+N”的忠诚品质培育课程体系
思政课重在学员的价值观塑造而非知识传授。构建“1+5+N”课程体系,旨在通过满足学员对知识的渴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着力推动思政课由知识灌输向思维方法方式训练、感知思辨能力生成和真理引领、理想确立、价值观塑造深进,努力实现全课程育人。
所谓“1”,是指“忠诚品质培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本课程为学院自主开设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核心课程,共3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现地教学10学时,共设8个单元:呼唤忠诚、认知忠诚、笃志忠诚、铸牢忠诚、践行忠诚、锤炼忠诚、崇尚忠诚、捍卫忠诚,授课安排在第七学期。本课程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立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员,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员,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员”,通过讲好“情报战故事”“情报人故事”,打造具有情报学院特色的“传承的”“身边的”思政课,帮助学员夯实“四个忠于”思想根基。
所谓“5”,是指“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门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这五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骨干课程,从不同的维度对忠诚品质培育起到强基固本的支撑作用。这些课程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持续发挥“三进入”机制作用,通过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积极引导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员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所谓“N”,是指“军人心理学”“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等其他所有课程,既包括选定必修课,也涵盖专业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渗透性课程。此类课程将紧紧围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基本要求,深度挖掘有利于忠诚品质培育的有效资源,将忠诚理念深植于课程讲授之中,真正实现以“忠诚为灵魂”育人理念的全课程渗透,与一门核心课程、五门骨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共同深进学员忠诚品质的培育和塑造。
(二)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基于忠诚品质培育的“求索”系列教学实践线路
思政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实践性,坚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链接融合,打造“行走的”“探知的”思政课。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员把人生抱负、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献身国防、忠于我军情报事业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此,我院充分利用南京驻地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梳理实践教学基地,使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形成了“求索”系列教学实践线路。通过“课堂+教学基地”双维度教学,帮助学员在学思见悟中深化忠诚品质的培育。
目前已经成熟定型的“求索”系列教学实践线路有四条,第一条:以江苏省安全教育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为核心基地的理想信念主题线路;第二条: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桂子山烈士陵园为核心基地的爱国主义主题线路;第三条:以南京博物院、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南京云锦博物馆等为核心基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线路;第四条:以空十师、陆航旅、南京规划建设展览馆、高淳桠溪慢城、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等为核心基地的时代新成就主题线路。
(三)坚持课上和课下育人紧密结合,将忠诚品质培育延展至学员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忠誠品质培育重在渗透,贵在养成。实践告诉我们,将忠诚品质培育贯穿于学员成长全过程,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下育人联系起来,把理论灌注和日常行为指导结合起来,把阶段性教育与成长全过程统一起来,对学员进行“理论辅导、思想引导、行为指导和心理疏导”,形成多维、立体培育新格局。简言之,就是必须将忠诚品质培育延展至学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一是创建政治导师制。这项工作始于2016年,首先在生长干部学员队组织实施。政治导师从政治教员队伍中遴选产生,每个学员队配备1名政治导师,设专门办公室,职责是学员队的第二政治教导员。通过在教员与学员之间建立常态化、相对固定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对学员思想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难题,把教育引导渗透到青年学员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拓展到所有学员队。
二是搭建理论辅导工作站。工作站设在政治理论专修室,由专家教授定期组织理论辅导,通常安排在周五晚自习时间。工作站成立以来,围绕学员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专家教授攻关破题,开展理论辅导,帮助学员答疑解惑。
三是用好心灵俱乐部。俱乐部设在教学楼东侧,每周安排2名教员晚值班3次。俱乐部已经成为少数学员的心灵港湾。根据任务需要,改扩建的心理实验室建设已进入招投标阶段,总投资约100万,包括接待室、咨询放松室、沙盘VR室、心理测评室、宣泄室、形象墙、仓库和团体活动室改造等。
四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军营环境文化是指“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环境、军事设施的建筑风格、军营及军事活动在内形成的人文环境等。”[3] (P147)我们将配合学院整体部署,充分挖掘“前三杰”“后三杰”雕像群、“情报人、情报战”长廊、“谍海影视厅”“四无特质”路名牌、忠诚院史馆等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思想内涵丰富、武化氛围浓郁、情报特色鲜明的忠诚文化育人环境,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忠诚、坚定忠诚、践行忠诚。
(四)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善忠诚品质培育的精准机制
思政课程改革必须重视构建分层分众的精准培育机制。由于学员的年龄不同,职责岗位不同,任职经历、社会阅历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忠诚的认知和感悟也不同,践行忠诚面临的挑战也存在差异。为此,必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状况,构建分层分众的忠诚品质培育精准机制。
对于本科生学员,关键是强化他们对忠诚的认知,重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问题,分析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挫折,从而坚定忠诚信仰。针对研究生学员,应该注重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比较研究,重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与启发的统一,引导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筑牢忠诚的根基。针对任职教育班学员,必须紧密结合他们履行使命任务的特征与岗位职责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教学,重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对于武官等驻外机构人员忠诚品质的培育,鉴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国外,尤其是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驻在国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影响较大,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构建忠诚行为准则、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等,筑牢忠诚的保护伞。
三、统筹协调努力写好思政课程改革的下篇文章
思政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致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同时,仍需协调推进教学手段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化建设、形成性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要更加关注思政课教员队伍的建设。
(一)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手段与教学方式的嫁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在教学方式改革上正在推进的工作包括:一是组织教员对已有MOOC资源进行梳理分析,有选择性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进一步扩容。二是积极申报以忠诚为主题的MOOC资源建设项目,通过建设MOOC提升教员对忠诚品质培育的理解力和掌控力,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忠诚品质培育过程中的贯彻实施。三是依托正在建设中的云教室,挑选出部分可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的专题内容,引入雨课堂,实质性地提高教学互动的质量。
(二)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保障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效果
尽管实践教学线路已经成熟定型,但在对接推进过程中,有时还是依靠个人因素、个人感情,难免出现对接推进不畅的情况。另外,有时因为实施方案不够严谨,导致某些实践教学基地所承载的教学效果不能完全实现。因此,实践性教学仍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一是协同机关职能部门与实践教学点深度沟通,以挂牌或签订协议等方式,把实践教学点确定为学院实践教学系列基地,以保障教学实践的常态化有序运行。二是对所有教学实践基地所承载的功能价值进行科学论证,并对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予以精准化配置,确保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三是制定翔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以及确保教学效果的举措,以目标任务为牵引推动学员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避免教学实施的随意性,促使教学成果显性化,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授课质量。
(三)建立忠诚品质培育的综合评价标准,大力推行重在行为表现的形成性、实践性考核方式
忠诚品质培育的效果检测必须使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理性认知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一是严格落实课中即时评价制度。突出强调学员的课堂表现,包括反映学习态度的到课率、抬头率、反馈率、提问率,反映真实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反映理性认知的课外作业、阶段性论文等。二是建立课外评价机制。课外评价包括干部对学员的专项评价、学员相互之间的专项评价等,此项评价的标准、权重和实施方法都需要进一步予以论证和认定。三是积极探索构建全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均量化打分,并以此作为学员毕业分配的重要参照。四是探索构建惩戒机制。运用规章的强制性力量,来培育军人忠诚行为。对于那些违背忠诚规范的行为,即使还未达到违背刑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也可根据忠诚行为相关准则给予处罚。例如,《美国统一军事司法法典》规定,对于军人的违约失信行为,要经军事法庭审判,分别被处以不名誉退役、不良行为退役、3个月到10年的苦役监禁等刑罚,并视情况罚3个月至全部服役期间的薪金[4] (P81-84)。
(四)多維拓展教员教学能力培养路径,为学员忠诚品质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当前,年轻骨干逐步挑起了大梁、担起了重任。但对标建设世界一流高等军事院校的要求,对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为此,必须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是督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引进思政课优秀人才,在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员队伍、抓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二是遵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原则,综合运用培训、送学、学术交流、现地备课、社会调研、教学比赛等各种手段和方法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员的理论水平、认知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建立常态化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按照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员授课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激励,促进教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员,在职称评定、晋升晋级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利人才支持[EB/OL].(2019-05-21)[2020-01-05].https://baijia
hao.baidu.com/s?id=1634145678212532085&wfr=spider&for=
pc.
[3]徐霞.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观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罗益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Based on Cultivating Loyalty Quality
ZHANG Guo-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39, China)
Abstract: How do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as a key course?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enlightens us that we must always focus on loyalty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We must grasp the important links and key fiel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to construct “1+5+N” course system, build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e of “exploration”, combine the in-and-after class education,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precise cultivation. We must make an overall plan and make coordinated efforts to do the following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yalty quality, and expanding the training path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loyalty quality cultivation; key links; supporting measure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的探讨 2021/10/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实体演示和虚拟仿真结合的三轴实验教学改革 2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