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黑龙江省语言类本科生国际化能力现状与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2/14 17:16:22

[摘 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才国际化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成为研究热点,而其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整体国际化水平和质量的关键。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研究黑龙江省五所高校语言类本科生的国际化能力现状表明,黑龙江省语言类本科生的国际化能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基于此,为了实质性地提高黑龙江省本科生的国际化能力水准,各大高校应该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角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期满足中国乃至全球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语言类本科生;国际化能力;现状与对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国际化能力现状调查研究”(19YYD227)

[作者简介] 苑晓敏(1979—),女,山东安丘人,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7-0041-04    [收稿日期] 2021-05-29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人才国际化要求这个巨大挑战也随之出现。我国人才发展战略要求培养大批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规则,具有较强动手和创新能力,能用外语进行专业性交流的高素质人才[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学作为世界知识的中心,必须要保证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国际化,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中最核心的利益主体,其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整体国际化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扩大我国的教育体制开放,运用各种途径参与国际合作,以此塑造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熟练掌握运用国际规则,且有能力参与国际相关事务的人才。

虽然近几年来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或者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并没有发现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对其研究也不够深入细致,而且更多的研究专注于国际化的“结果”。当今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现状如何、国际化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国际化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益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大学国际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国家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人才,比如招收外国留学生,鼓励外国学者来我国研究学习、进行文化交流等。与此同时,开设各类国际化课程,更新国际化理念,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国际化之路。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大学国际化速度发展迅速,其采取了众多举措促进高校及大学生的国际化。其中,为了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迅速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沟通、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精通外语并拥有良好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交流、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已成为重中之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Schechter自1993年第一次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际目标是要帮助学生获取在全球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即“国际能力”以来,研究者相继提出一系列相关概念及框架,比如“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竞争力”“世界公民”及国际能力三层结构模型等。我国学者曾基于WOS(Web of Science)对于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热点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2]。

根据前人的知识框架并借鉴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对于国际化能力的理解,经由专家多次商榷修改,我校针对黑龙江省语言类本科生的国际能力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学生的个人信息及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包

括性别、学校、专业、年级、成绩及排名、父母受教育及从业情况、家庭收入等13个题项。因为本文重点研究语言类本科生的国际化能力,其中专业一项主要有三个选项,即英语专业类、商务英语专业类和其他外语类。

2.本科生国际化能力量表,包括国际化知识(1~8)、国际化技能(9~15)、国际化意识(16~22)、国际化价值观(23~29)四个维度,一共29个题项。其中,国际化知识和技能属于外显的国际化能力,易于觀察和测量。国际化知识指的是国际前沿知识,包括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学,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3]。尊重各国文化差异,促进各国文化沟通,其前提条件是掌握各类国际化知识;国际化技能主要表现为各类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4]。如果缺失外语技能,那么在国际环境中,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与交流。国际化意识与国际化价值观属于内隐的国际化能力,是应对外部大环境时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意识。其中,国际化意识指的是人们容纳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同时能够做到宽容和理解,并能积极地就国际问题出谋划策,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倾向于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解决世界问题,共同进步,主要包括对外开放意识、世界公民意识及合作意识等。

3.本科生国际化能力的影响因素量表,包括学校支持度(1~11)和学生国际参与度(12~19)。学校支持度指的是各大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国际化发展所提供的有力支撑条件,例如是否开设国际化课程,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国际商务课程,以及国际注册会计师或国际金融分析师之类的课程,许多以外文原版教材为课本的课程,是否采取国际化办学,或者学校+外企合作模式,等等。而学生国际参与度指的是学生参加并且融入国际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是否经常参加有关国际化主题的讲座和培训,是否经常选修涉及其他国家政治、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的课程,是否经常与外籍教师或者外籍留学生进行课外交流活动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