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2期|“城市生态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19 16:58:0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2期

何禾

[关键词] 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探索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城市生态学”(2020-Ks8);2020年度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师工作室”(hdms202007);2019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环境要素时空变异下的海南岛城市园林树种BVOCs释放潜力及效应”(419QN174)

[作者简介] 何 禾(1982—),女,安徽安庆人,生态学博士,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生态、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18-04 [收稿日期] 2021-06-02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高等院校有效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从课程教学全过程着手的复杂系统工程,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都需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将以“城市生态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城市生态学原理,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厚植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与“城市生态学”的必要融合

传统课程体系往往单独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难以将学科内容与思想教育理念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则是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将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质,有利于把专业技能与科学精神培养统一到专业课堂上。这种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整体课程观,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将不同学科特性与育人工作贯通,使得各专业课程学习被统一在育人树人价值理念的大框架之下。

大学生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对未来的城市乃至区域发展举足轻重[2]。高校生态学专业课“城市生态学”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园林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城市生态学”应把科学的价值理念与课程专业知识结合,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通过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二者合力,实现1+1>2的局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3]。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贯彻和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犹如润滑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知识的传播更加顺畅自然,因此将课程思政引入“城市生态学”专业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通过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与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构建全新的一体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育人职责落到实处,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从而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4]。作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这种大一统模式不仅成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路径,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有利抓手。

二、课程思政在“城市生态学”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顺应时代发展与要求的专业课程,旨在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形成和谐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系统[3]。现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城市生态系统愈加呈现出物质、能量流动不畅等生态环境问题[2]。“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开设不仅以利于学生把握城市生态系统基础理论,更有助他们把生态学基本理论运用于解决这些矛盾上,同时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时刻将这种理念融入其中[3]。“城市生态学”在本校最新修订的生态学培养方案中被列为专业必修课,课程培养目标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在遵从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将整体、统一、综合的思想运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高校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是实现思想政治改革重要举措,自改革之初就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实施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并领会到,课程思政改革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点。包括课程思政的内涵、重要性、必要性、建设方法和途径,以及怎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协调处理等方面[5]。“城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专业重要主干课程,如何在此门课程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在对于课程思政与具体的生态学专业课“城市生态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却少有涉论。

目前“城市生态学”专业教师需要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意识,加强课程思政能力,特别是将课程思政内涵与专业课内容结合,全面把握课程思政精髓。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智育轻德育和重学术轻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就万事大吉,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不是专业课程的任务,而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因此导致“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进程缓慢。有些任课老师虽然意识到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但在讲授时未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思想教育被孤立于专业课内容之外,在课堂上进行生搬硬套式的思想教育,这种方式既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也很难被学生接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目标要求大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学习,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国情,找准发展定位与方向,提高综合素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科发展历程领悟科学探索精神,从学科趋势把握时代脉搏与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本学科理论原理与实践的契合点,把生态学原理统筹于城市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科技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城市宜居性给城市居民带来更高幸福感,并将城市建设经验推广至农村地区,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6]。由于本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与中国梦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统一,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这更加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思政学习能清楚自身的使命与重担。然而大学生参与“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的自觉性不强,他们尚未科学认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自觉主动性,且这种被动参与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不利用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现今很多高校课程思政议题尚在探索阶段,需要国家、高校、教师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开发出符合课程特点、认知规律的全套课程思政教学体系[7]。

三、课程思政在“城市生态学”课程中的探索实施

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充分寻找各教学环节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把这些元素系统地贯穿于整门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根据每个思想政治要素特征设计教学方案与实施方法,做到能育与德育统一,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互依托相辅相成达到有机统一。我们结合最新的时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四个方面,融入“城市生态学”教学内容中,力求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为达到如上预期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索。

(一)树立育人意识,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

育人意识的树立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8]。教师课程育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由教师承担,他们的言行具有最直接、最鲜活的示范效应,也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元素,最易于被学生接受与模仿[9]。然而许多专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他们更专注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际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不够。因此要充分调动每位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扩展专业教师的教育职能。通过分小组讨论、情景化模拟、实地勘察、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与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学、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通过组织学习与座谈等多种方式督促教师时刻关注时政变化,学习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五千年来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与民族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0]。针对“城市生态学”的具体学科要求,应该正确认识人类爆发式的需求与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之间的不匹配所形成的矛盾,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理念[11]。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政治水平,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路径。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实施教学目标多元化,“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各类生态系统突出生态问题的判断和产生原因的探析,这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的实践素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城市生态学”课程目标可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实施。二是通过整理归纳深入发掘梳理“城市生态学”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材料全、形式丰的思想政治元素资料库。通过资料库的建设,可以针对性地提供多样性的资源素材。三是课程思政案例与“城市生态学”有机融合。除要做到上述精巧结合外,还应注意思想政治插入点不宜过多,且过渡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可以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课前内容切入与课后内容总结相配合,文字图片与视频相辅助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内容插入。四是通过教育改革项目立项的形成,鼓励采用项目依托,团队分工的形式,由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共同组建团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取长补短、思想碰撞、理念交流、互促互助,加深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念的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12]。

(二)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是课程设计的关键和核心,我们根据“城市生态学”课程特点,找准契合点,切实做到有机融合。对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都是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等思想政治元素[10]。通过课堂授课、现场体验和科研等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够有效将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溶解到“城市生态学”课程专业知识中。

“城市生态学”专业课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思维束缚,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在备课过程,充分挖掘生态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本节课所蕴含的德育渗透点,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思政教学任务[12]。在“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生态学涉及的具体专业内容,有意识地引申到某一社会问题,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达到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进一步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需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进行衡量[13]。评价既是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检验,同时也可根据评价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动态的调整,这就更好地提升了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也能更有利于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

在“城市生态学”教学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实现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德育考核内容,同时实现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目标。我们的“城市生态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不仅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宽泛程度、沟通协调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而且通过考核本身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对“城市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主要从评学和评教两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學生,主要围绕其专业知识掌握、创新能力、思想情况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对于教师,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运用学校、学院制定的各项评课制度,最终获取思想政治内容与课程知识点融合的实效性。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城市生态学”专业教师应当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常态化的教学工作,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背景,遵循学科发展规律,融合本学科特色,发现育人规律,真正把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在人格上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课程思政,教师和学生最终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等深入骨髓、融入血液,这才是课程思政融入“城市生态学”的最终目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