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7期·“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实践教学借鉴与思考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黄义忠,彭秋志,谭荣建,李伟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土地利用规划;借鉴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地矿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18034);2018年度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机构改革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JG201803)
[作者简介] 黄义忠(1972—),男(瑶族),广西桂林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彭秋志(1982—),男,云南文山人,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地生态与GIS应用研究;谭荣建(1964—),男,四川乐至人,学士,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与国土整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049-04 [收稿日期] 2021-07-0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見》(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新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意见》提出要运用城市设计、乡村营造、大数据等手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同时要求教育部门要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研究热点[1]。笔者在多年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与实践基础上,总结教学实践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探讨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的设想,为学科建设尽微薄之力。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原各空间规划基础上的整体重塑,需要“继承、衔接和创新”的总体思路[2,3]。《意见》虽然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但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各层级规划内容衔接,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协调统筹等方面,都需要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去完善,构建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任重道远。
国土空间规划重塑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规合一”。原空间规划不同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必要性,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基础和前提,“多规合一”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多规合一”不是对原各空间规划简单的堆砌,而是要在现代自然资源统一的理论基础框架下,对规划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的重构。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系统重构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新要求:(1)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构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统一的基础知识体系;(2)形成满足自然资源调查、分析评价、规划、监督管制等信息技术能力;(3)形成以“三区三线”划定和调整为核心的、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4)融合并拓展原各空间规划基本内容,满足新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二、“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实践教学意义及难点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4,5]。“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规划基本方法、内容、程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辅以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服务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实践重要性和意义体现为:(1)增加感性认识,拓展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学习途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习的能动过程;(2)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3)推动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4)合作性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二)“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的特色与难点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五级三类”框架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巨大工程,涉及学科庞杂,具备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性质,其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特点及难点。
规划尺度和对象不同,规划核心内容、规划方法、规划成果、要求将会不同。空间尺度上,国土空间规划对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既有全国和省级的战略性、政策性规划,又有县级和乡级的管理型规划,还有州市级过渡层次的规划,规划体系中还包括城区和村庄范围内实施型的详细规划。
不同类型规划的内容、方法、成果、规程标准等也不尽相同。规划编制涉及内容上,总体规划包括基础性的专题研究、“双评价”、数据分析与模型模拟、报告编写、成果制图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涉及诸多的各专业领域问题。
要求具体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等交叉知识背景和技能。规划基础数据上,以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还涉及历年土地调查数据、规划成果数据,以及众多相关部门专业调查和规划数据。必须通过数据融合,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作为规划工作的基础。
要求扎实全面的高新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技术工具上,不仅涉及GIS空间分析应用、数据分析处理、大型数据库构建、地图学与地图制、工程制图等技术,国家提倡逐步加强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等新技术在规划中的运用。
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及实践教学的特色与难点就是涉及多学科交叉、多技能综合应用、要求宽厚的专业基础素养,并且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才能具备扎实规划实践能力。
三、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实践教学的借鉴与构想
(一)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的借鉴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融合的重要对象之一。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也分为“五级三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6,7]。在课程实践教学中,难以通过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所有规划实践操作,而将一些内容拆分组织多个综合作业,打好基础是较好的处理办法。
在土地利用规划教学中,笔者所有教学团队尝试以真实图件(脱密处理)和数据,设置多个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大型综合作业(实训),在巩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通过后续的课程设计或规划实习,布置并完成基于生产实践的专项规划。总体实践教学设计由局部到整体,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相互补充,最后通过专项规划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规划的基本程序和总体把握,全面锻炼分析处理数据、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的综合能力(见表1)。
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实际情况看,主要取得的成效包括:(1)通过实践巩固了基本概念和规划基础理论;(2)熟悉真实图件和数据,熟练准确使用专业术语;(3)熟悉规划相关的规程和标准;(4)熟练使用GIS及相关软件的技能;(5)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分工配合与团结合作精神。当然,受限于学科基础和深度,实践教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数据库难以完成全项目、全程实践训练,部分新领域还未能拓展。
(二)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构想
国土空间规划教学实践应以培养学生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能力为重任。自然资源调查与国土空间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既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能力,也是核心能力,“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应包括基础理论与技能储备、资源调查与基础数据收集、专题研究、方案论证与成果编制、实施管理等几大部分。核心能力就是以“3S”技术为基础,围绕规划方案的编制,开展各类规划所需的国土空间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必须基于“整分合原理”。应该在国土空间规划整體教学内容指导下,明确实践教学的构成与分工。即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构成内容,确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分”,让学生充分掌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各关键规划内容,再通过综合实习,在“分”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完成规划总体训练。只有通过分解规划内容,先分后合,才能有效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概念和框架,否则面对庞杂的规划体系,学生无法入手,最终仅具理论知识而出现“眼高手低”不良状况。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训练内容。结合学科建设和课程安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核心内容应有所不同,实践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也应各有侧重。总体规划应包括现状分析、土地评价、需求量预测、三区三线及用途分区划定、数据库建设等内容[8]。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则应围绕城镇村庄、交通、水利、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布局及选址规划开展实践训练。
加强规划各类技术平台的使用技能训练。如前所述,国土空间规划涉及GIS空间分析应用、数据分析处理、地图制图、工程制图等工作,涉及多个软件平台,如ArcGIS、MapGIS、AutoCAD、SPSS等,对这些技术平台的熟练使用,将在规划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建议措施
1.规划案例建设。规划课程必须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否则再扎实的基础理论,到规划编制中会一头雾水。建议以优秀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为基础,经脱密处理后,保留原始的基础数据,作为教学案例,并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环节的规划对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优秀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著不断出版,但从人才培养角度,规范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教材,尤其是教学实践教材编制任重而道远。本文认为,实践教材建设应形成涵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完整体系,教材要结合规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指导性。
3.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为主,融合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教师队伍提出挑战,教师既要融合城乡规划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有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信息技术、土地政策法规、整治与修复等知识背景,同时掌握“多规合一”的精髓,能掌握规划发展前沿。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培养一支复合型师资队刻不容缓。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7期·印刷工程专业产出导向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与实 2022/6/23
- 下一篇:2022年第7期·“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调研和设 20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