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践课程的创新性研究
曹沸 董琳玲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践课程;创新性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践课程的创新性研究”(2020-007);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课程的创新性研究”(2020SCG018);本论文受到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 曹 沸(1979—),女,浙江嘉善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董琳玲(1996—),女,浙江湖州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33-04 [收稿日期] 2021-06-15
引言
从1991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性强,教学实践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转折点,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最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面临着现实困境,即随着汉语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队伍的巨大需求与实际师资培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汉语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辈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作出了一些探讨论述。朱永生(2007)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应设在国外,这样才能了解和适应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环境,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冯丽萍(2009)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丰富海外实习路径、加强学生海外实习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陈颖、吴方敏(2012)主要探讨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方法、实习指导和实习评估标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专家学者明确了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必要性。研究者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实习环节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实习的重要性在广大学者中取得了共识。但仍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1)内容上,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重复,缺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外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的对比研究。(2)层次上,多提出宏观性的意见建议,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并做修正,少有理论探索。(3)方法上,多采用调查法与描写法,在某一代表性地区建立大规模样本研究较为缺乏。为此,本文选择了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课程体系,对其进行专题研究,以寻求其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该专业学位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以丰富和深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其学位教育理论的建设与完善。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践课程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立足教学实践,对某高校30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和相关实习指导教师以及该学院的30位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回收60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的问卷分为三份,一份是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者的教学能力评价调查,一份是留学生对实习者的评价调查,一份是实习者对整体实习过程的满意度调查。
(一)指导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调查指导老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在海外教学实践时所具备的教学能力的评价。各项能力是根据施家炜(2016)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的能力结构[1]为评判标准。学生实习的教学形式前期多为担任助教,配合主教老师上课或观摩课堂、进行课后辅导,在学习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之后,實习生开始进行独立授课,实习指导老师在此过程中需对其在课下的具体教学内容做一些教学技巧方面的指导,并且对实习生的各项能力做出评价。据调查可知,实习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得分最高,为3.79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运用简洁有力的教学语言将知识点讲解清楚的能力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使外国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汉语知识。实习生整体的外语能力欠佳,得分为3.03,为能力评分中的最低项。“语言障碍”是对外汉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大部分实习生在赴海外实习之前,未长时间在国外学习或居住,因此缺少使用外语交流的场所,并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相关外语课程只有每周一次的硕士生英语课程(4学分),因此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而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或课后辅导中,外语的使用必不可少。“目前对内外语教学的问题不少,主要是语种过于单一,只重视英语,忽视了其他语种。”外语能力的不足,不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影响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外语水平,不仅学校需要改进课程设置,而且应在海外实习前做好实习生的语言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因语言障碍导致的教学问题。
(二)外国学生对实习老师的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调查外国学生对实习老师的评价,由两个问题组成,首先调查外国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的满意程度,其次调查实习老师对外国学生的具体帮助。外国学生根据满意度量表打分,从不满意到满意,分值依次为1~5分。调查显示,留学生给教师的评价都在3分及以上,感到满意打5分的人数最多,占比达47.83%,平均分为4.26,从整体来看,留学生对实习教师的满意度较高。留学生对实习老师的满意度较高,离不开老师平时对留学生的帮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比例的留学生(34.78%)认为,对外汉语老师不仅帮助他们学习了汉语知识,还传播了中华文化,使留学生更为了解中国。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规定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2]。《方案》提出的要求中有两点:一是具有熟练的汉语言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教学技能,二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需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汉字),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教学对象,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给予学习者更多的选择。“‘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逐渐成为当今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不言而喻,也必然要承担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责任。”[3]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才能肩负起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为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帮助,成为一名让留学生满意的汉语教师。
(三)实习者对实习场所的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调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生对实习场所和实习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调查了实习生对实习过程的满意度,其次根据满意度测评,进行满意度的原因测评。大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场所和效果持满意的态度,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实习生觉得实习场所和效果与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有一定落差,因此不满意此次的实习。实习场所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实习者对实习场所感到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反遇到教学设备落后的情况时,实习教师无法实施多媒体教学,这会大大降低实习生对实习场所的满意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动画、演示的手段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化成具象的内容,采用简便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其次为学生上课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学习积极性不仅能给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还能作为一种教学反馈,方便教师后续的教学安排。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低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当学生上课积极性低时,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组织互动学习活动;另外上课积极性与学生课堂表现相关,我们结合课堂实际观察可以发现,欧美学生倾向于主动发言和集体回答,亚洲学生则更喜欢集体回答、教师点名或记笔记,作为实习教师应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课堂表现,选择不同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践课程的建议
(一)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衔接
教学实习是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理论的学习研究离不开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研究生,在实践能力上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课程设置要以实际的应用为基础,以汉语国际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的,从而形成以核心课程为导向、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根据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要在两年内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第一学年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完成教学实习以及论文写作。根据上述情况,培养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将实习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小节,贯穿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选择实习时间,实习者的实习时间不宜太长或太短,以防达不到教学实习的效果。此外,学校管理部门还应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比如与国际学校合作、建设海外中小学汉语课堂等,让学生在有限的两年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汉语课堂教学。
(二)强化汉语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
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等知识,是外国学生学好汉语的前提,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需掌握的基础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实习者认为最欠缺的能力有汉语语言知识能力、外语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实习者在遵循第二语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使用有效的教学技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
以汉语语音教学为例,海外学生往往能够较为容易地掌握拼音的内容,但是汉语声调的习得却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习者不但自身要掌握语音知识,以及语音的教学技能,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教会学生,还要在课堂内外监督外国学生的发音情况,让他们准确地发出每个音。因此实习者要不断丰富汉语知识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外国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组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规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对实习者的基本要求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观念;能够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整个语法体系;充分认识外国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学理论方法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和难点。
(三)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对象大部分都是外国人,而汉语教学的内容又是汉语。海外的汉语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都属于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为了避免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达到有效交际,与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必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因此,作为对外汉语实习者,我们应当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习者不可能全面细致地把中华文化的内涵教给学习者,但实习者可以尽量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某些方面,比如中国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典籍藏书等。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有所帮助,还对他们在为人处世上大有裨益。此外,实习生还要尽可能掌握一些中国的传统才艺,比如书法、剪纸、民族舞蹈等,这不仅提高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差异。如语言交际中的礼貌语、交际语等。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行为、时间行为以及饮食服饰等方面。因此,实习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尊重这些差异,防止破坏交际原则。比如在西方的礼仪文化中,男女在公共场所贴面、拥抱甚至接吻都是符合礼仪的,而中国人对此可能无法认同。而在中东地区的一些民族对此类举动却视为禁忌,妇女要用纱巾从头到腳包起来,走路时目不斜视,不与非亲属的异性握手。因此,作为对外汉语的实习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时要随时保持文化差异的意识,特别是实习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违背他们的文化禁忌。
结语
本文基于海外实习课程的具体情况,并参照《方案》对我国孔子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关于专业教育硕士海外实践课程的若干建议:一是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衔接;二是强化汉语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三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就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全面发展而言,以当地高校为基础,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多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推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朝着更加科学化、针对性更强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赴海外进行教学实习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时存在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资源问题在海外教学中具有共性。针对海外实习教学的需要,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赴海外孔子学院授课的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使他们能够更合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推进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引起各培养院校对本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视,更有利于孔子学院海外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积极参与本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可为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及指导性建议,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2期|“易班”平台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 2022/5/19
- 下一篇:2022年2期|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的研究 20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