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8期·供应链背景下水产养殖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2 10:21:5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8期

左然涛 封福鲜 刘俊鹏 丁君 常亚青

[关键词] 供应链;水产养殖;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大连海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度大连海洋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左然涛(1985—),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01-05 [收稿日期] 2021-06-25

一、水产养殖供应链背景

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第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在国家层面上鼓励供应链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使用,为建立农业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水产业基本形成了从亲本繁育、种苗培育、养殖捕捞、生产加工、仓储运送和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水产品供应链是以水产品为对象,沿着水产品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的程序,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协调生产资料供应商、养殖者、水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需求,完成水产品从养殖、收购、运输、加工和分销的一系列过程[1]。

2018年,京东物流在阳澄湖大闸蟹生鲜解决方案推介会上宣布开辟水产品供应链业务,严格把关品质,实现产地直送,从物流冷链上挖掘价值。2021年,永辉富平云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GAA(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全球水产养殖联盟)在上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广得到国际认证体系BAP(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可的水产商品,提高水产养殖加工、供应等环节的透明性和可持续性,共建安全稳定的水产供应链。此外,国内外电商无一不是在供应链环节有所积累与沉淀。

水产养殖业正在经历变革,各个环节联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竞争越来越公平有序,而且除水产行业企业外,其他行业实体纷纷从水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切入,发挥自己的优势,整合資源,实现资源共享、分享和资源优化,为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创造价值。在此背景下,对水产品供应链的需求和管理也越来越迫切,水产供应链人才越来越紧缺。同时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如何在水产养殖供应链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学科融会贯通、有全局思维和行业前瞻性的应用性人才,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二、传统水产养殖专业的不足

(一)专业理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水产品供应链的兴起使得水产养殖专业同采购、加工、食品安全控制、运输、金融、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密切联系,并迅速成为社会热点。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同现代科技联系,在社会中产生的效应有目共睹,人们对水产养殖的看法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并逐渐接受、认可和选择。

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将水产养殖理解为“养鱼”,不少本专业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四年大学来学习怎样养鱼,也不清楚如果自己选择了水产养殖专业毕业之后会何去何从。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是将水产养殖专业的教育教学限制在农学领域,没有与产业及相关领域融会贯通,止步于传统养殖,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水产养殖专业没有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仍属于招生相对困难的专业,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学生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转行转业,进而造成水产专业人才缺乏。

(二)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更新

供应链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定位自己的工作需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与上下游结合,具备全局思维。作为水产供应链来讲,至少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核心关系:养殖/捕捞、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当前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懂水产品加工,尤其是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反过来讲就是不懂得养殖端怎样符合产品要求,进而符合市场需求,处于忽略市场需求闭门造车的状态,没有产业意识,难以融入市场。

对于学校教学来讲,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水产养殖的专业课程没有与时俱进,仍旧局限于养殖方面,内容相对狭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水产养殖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涉及。因此,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更新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单一

水产养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理论知识要求高的同时其应用性也极强,不仅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和应用技能[2]。当前,各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产业供应链对综合性应用人才的要求。首先,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教学方式基本以授课为主,缺乏多样性;其次,实习内容单一,以养殖技术实习为主,没有延伸到上下游,缺乏产业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创造力;再次,缺乏对水产行业前沿的了解,对行业动态和发展缺乏认识。

总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缺乏应用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满足不了水产养殖供应链环境下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作为水产养殖供应链的最上游,狭义的水产养殖环节尤其重要;作为供应链的整体布局,水产养殖专业必须有全局思维。为了顺应形势发展,培养综合性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变。

三、供应链背景下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识行业发展和端正态度

高校作为教学主体,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应抓住供应链给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契机,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在供应链背景下国家相关方面的政策,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变化;安排学生去本地或行业内水产优秀企业参观实习,使其切身体验到水产专业的优势,开阔视野;选取行业产业链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企业进行宣扬示范,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在讲授水产养殖专业基本理论时,要让学生了解水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水产养殖的专业优势和供应链背景下水产养殖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毕业后不仅能进入水产养殖行业,也可以进入整个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工作选择广泛,包括技术、采购、管理、分析、服务、市场等,激发学生的职业期待和学习兴趣。

(二)科学制定课程大纲

水产供应链中水产原料养殖或供应、生产加工、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链条上基本环节的信息管理,整个水产品在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各个环节的价值数据分析,是水产品供应链的核心内容。因此课程大纲应满足供应链对综合性应用人才的需求,加大推进学科交叉、产教协同和资源合作,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全局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除了掌握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调控、水产养殖企业经营与管理等现代渔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向产业链延伸,熟悉水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了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管理应用,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1.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课。传统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仅限于狭义的养殖及直接相关课程。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其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养殖水环境化学、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等。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的日益提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成为产品品质的基本前提,需要保证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整个水产品供应链的品质安全[3]。因此,学校需要将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中,要求懂养殖的也需要懂基本的质量安全,为水产品的养殖找到质量安全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接口。

食品化学和水产品加工安全控制是水产品供应链后端加工的基础和关键,建议纳入水产养殖的基础课程。人们养殖出来的鲜活水产品最终都成为食品而消费,区别于在水产养殖阶段是对活的生物体的研究,食品化学研究的是非生命体在加工和保存方面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二者的理论基础相互联系,却又有极为重要的区别。食品化学是为学生在食品加工方面提供较宽广的理论基础,综合了解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而水产品加工控制则是针对水产品的特殊性,对鱼、虾、蟹、贝、海藻、棘皮类等水产品加工原料的化学组成、加工和储藏過程中的变化,以及冷冻、干制、腌制、熏制、鱼糜、罐头制品等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以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这两门基础课程的加入,学生基本上能够把握水产从源头到消费产品的全链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

水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与认证是其准入市场的前提,建议将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与标准认证纳入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课。无论是养殖出来的鲜活水产品还是加工的水产品,都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符合国家和出口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得到第三方认证的国际标准,属于合规性前提。它不但包含了水产品从繁育、养殖、饲料、加工的操作规范和产品要求,还规定了从业者对环境的保护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与标准认证是从业者最基本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2.将供应链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纳入专业选修课。信息技术是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支撑[4]。目前政府机关、软件企业以及水产企业等自主研发或共同开发,推出了多种水产供应链可追溯平台或质量可追溯软件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这些平台面向不同的需求方,数据共享,实现政府监管、质量管理或产品公信度展示。通过应用物联网,可对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跟踪,为水产品的可追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5]。除了链接产业链条的可追溯系统管理,还有养殖方面的循环水养殖管理系统,以及下游的物资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等。另外,还有一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水产企业与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机构联合,综合生产情况、库存情况、市场情况乃至资金情况等,获取企业、行业和市场的管理数据,以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

(三)教学模式改进

1.资源整合式教学。供应链背景下的水产养殖涵盖了广义的水产养殖,包括全产业链领域,需要学校依据专业和课程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国内大多数水产养殖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养殖、食品加工、计算机、管理类课程,本校都可以匹配与课程相关的教师资源。其次可以加强与外的合作,就近利用其他高校的师资力量交流教学,使学生得到多样化的师资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如聘请行业企业管理者、工程师等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引进具有海外水产养殖供应链学科背景的高水平人才或聘请国外师资,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整个教师团队协作更新教学大纲、一门课多人上、一个专业跨学院,教师共同研讨、分工备课、观摩学习、有效进行课程衔接和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教法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使整个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相互呼应。

依托先进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综合教学。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水产养殖、信息化管理、通信技术等传统学科专业的融合,推进创新型、多元化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也应该更多地应用信息化等新兴技术。例如,教师在创课平台上,可发发放任务清单和学习要求,并上传教学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或计算机在线学习和参与小组研讨,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网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解答问题并调整教学进度。此外,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地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中国慕课、蓝墨云班课等,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弥补传统教学时滞性的缺陷,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2.实践教学改革。一是覆盖产业链式实习。供应链背景下水产养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对应的实习内容也应该覆盖广义的水产养殖领域,即包括养殖、加工以及信息化应用。养殖方面仍旧可以是传统的养殖生产类实践,水产品的加工领域则可以是水产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工厂设计等,除了对水产加工的学习实习之外,也帮助学生将养殖与加工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思维。而信息化应用则可以与养殖与加工同时进行,是智能化实现水产养殖或加工操作和管理的工具,在实习过程中就可以加以学习。

二是任务驱动式实习是一种反向有目标性的实习,与水产品供应链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反推其加工过程、加工产品再反推对养殖过程中的鲜活水产品的要求相一致。无论是养殖还是加工实习,都会有一個解决某个科学或者应用的问题,任务驱动实习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前后贯通形成整体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当任务被有序完成时,学生会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实习方式多样化。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在水产企业进行生产过程观察,或参与企业生产并记录相关流程与经验,或参与企业有关技术问题的处理,从某个点开始向面展开,逐渐了解水产养殖的实际应用。参观实习建议规划水产品从繁育、养殖、加工到市场整个过程的实习,可以连续性参观全产业链企业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分阶段参观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从整体上获得现代水产行业真实的生产与运作信息化管理,培养学生的产业化思维和现代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毕业综合实习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安排,对水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或者某一周期的实习,能让学生对水产养殖供应链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有效融合各类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毕业带动就业。此外,学校可以鼓励有能力和想法的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各种科研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充分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引导学生在灵活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和跟进创新创业项目,从政策、资金和辅导上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行业前沿学习。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是学习,但是也进入社会工作,需要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学校在安排课程和实践学习的同时,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前沿会议或培训,捕捉动态变化,培养其前瞻性眼界。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很多行业会议都可以直播或者回放学习,任课老师可以在讲授课程时把相关信息带给学生,或者与学生共享自己的参会会议。另外,还可以关注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或者网站。比如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媒体有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前沿、农村宝典等,关于水产品加工与市场有影响力的媒体有海鲜指南、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等,与水产养殖供应链有关的有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等,此外还有大企业的公众号,如京东、沃尔玛、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这些媒体会不定时发布各类行业会议、行业报告或行业招聘信息,开展论坛学习交流等,是获得水产养殖各供应链前沿信息的好途径,有助于了解行业发展,培养产业思维。

结语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校、产业(企业)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基于各自利益需求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价值的共同体,进而形成“共创、共生、共赢”的高校人才培养生态圈[6]。随着供应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水产养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对综合性应用人才的需求巨大,同时对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培养符合行业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从思想政治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正确认识行业发展的潜力,扩大传统的水产养殖面,与水产品加工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在教学模式上力争打破学院、地域乃至行业间的界限,依托先进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采取延伸产业链、任务驱动式实习,做到实习多样化,捕捉水产行业前沿动态,培养水产养殖专业综合性应用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