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9/22 14:32:51

王平 赵斌

[摘 要]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拓展。“生产、教学、研究、应用、服务”各要素协同作用,共同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有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从优化培养目标、构建创新机制、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制订人才培养管理和评估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研究项目“陕西省高职会展专业‘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19GG006)

[基金项目] 王 平(1967—),男,陕西延安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赵 斌(1979—),女,陕西兴平人,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会展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3-16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文件出台后,我国会展经济和会展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了长足进步。该文件有关加强展览人才体系建设的内容为:鼓励职业院校、本科高校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展览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培养、培训展览专门人才[1]。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社会、政府等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现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狭义的会展专业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广义的会展专业则包括除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之外的相关专业,如展示艺术设计、婚庆服务与管理、数字展示技术、会展与广告专业等[2]。

中国高等院校创办会展专业始于2002年。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会展与广告专业,此系国内高职院校首次设立会展专业[3]。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166所高职院校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另有174所高校开设婚庆服务与管理、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或数字展示技术等专业,如表1所示。

(二)陕西省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现状

陕西省目前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3所,分别是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数量,还是每年的招生、毕业生数量,都滞后于国内的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人才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专业供给和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既有会展产业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对会展行业认知水平不够的原因,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原因,但更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问题。

三、“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生产、教学、研究、应用、服务”贯穿到高职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政府、学院、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生产、教学、研究、应用、服务”构成有机统一体协同发力,实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教学、生产、服务、应用贯穿始终。学中做、做中产、产中服、服中用、用中学,“产、学、研、用、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位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作为旅游管理双高专业群的支撑专业,积极实践探索“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见图1)。校企合作企业、陕西省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职业院校、陕西省会展行业协会以及会展研究机构四方联动,整合校、行、企、研各方资源,构建陕西省会展研究院、陕西省会展标委会教育分会、陕西省会展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内教师、会展行业协会专家、会展企业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机构研究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行、企、研合作育人平台,校内教学名师与校外行、企、研机构专业人士形成专家资源库。以此平台为基础,设置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一阶段通过开设公共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认知实习课程等实现学生基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第二阶段通过开设会展策划模块课程、会展设计模块课程、会展运营模块课程、技能大赛模块课程、创新创业模块课程等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第三阶段则通过专业综合实践模块课程、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课程、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形成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库。以专家资源库、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库平台为依托,高职院校师生围绕陕西省区域行业企业、其他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开展社会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四、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一)优化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行業企业人员深度参与,共同制订精准对接职业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目前,我国形成了长三角会展经济圈、珠三角会展经济圈、环渤海会展经济圈、中西部会展经济圈四大会展经济圈,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会展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和凝练会展专业特色和方向[4]。

就陕西省高职院校而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中西部会展经济圈,掌握会展行业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面向会展活动相关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够从事中小型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与节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接待与服务、设计与布置、营销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校行企协同,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创新机制

以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現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搭建平台,形成会展经济、会展行业、会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服务融合的“产学研用服”一体化合作基础平台。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9年,学校先后挂牌成立陕西省会展研究院、陕西省会展标准委员会教育分会,2020年申报陕西省会展业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校行企合作申报研究项目,共同制订会展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并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学院人才培养。此外,校企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校企共建“体育赛事实务”线上资源库,校企共同探究“陕西省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下一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探索与陕西中小型会展企业开展浸入式合作,建立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双方专业共管、师资共聘、课程共建、学生共教、质量共监,互惠双赢。

(三)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推进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识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学院内部,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如筹办校园展,通过校中展、展中校模式打造一些丰富多彩又能够激发实践教学活力的品牌展会项目,推进会展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学生也可以全员参与学院各种规格会议的策划、服务接待工作,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应主动适应行业变化和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模式。在疫情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线上会展将成为会展行业新业态,会展活动从传统线下转移到线上,未来的展会呈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模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合理制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课程。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线上虚拟会展综合实践平台。该平台应涵盖虚拟实验实训室、在线课程与教材、在线互动教学资源和学习系统等,学生可以依托该平台更好、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依托平台,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实践教学。综合实践平台的搭建,必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产生推动作用[5]。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职业院校及其开设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及定位,制订并落实“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是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制订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二是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及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参与企业服务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评价标准,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及服务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三是制订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制度,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校企师资互聘,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通过以上三种路径方案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五)制订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管理和评估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制约是制度制约,“产学研用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推广应用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上升到学校层面,制订并完善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人才培养管理和评估制度能够管理、评价、改进人才培养过程多个环节,持续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应用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分析人才培养质量,采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方法,促进专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持续提升。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生产、教学、研究、应用、服务”各要素协同作用,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6]。它是对国家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拓展,可促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实施起来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能够有效缓解会展产业日益增长的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在国家要求高职教育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健华,王东强.行业能力导向下会展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7):200-201.

[2]邱雪峰,余构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166-168.

[3]徐静.高职会展专业“跟随展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35):17-19.

[4]罗润来.校企合作高职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维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2):102-104.

[5]王春雷.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科学,2010,24(6):84-92.

[6]徐剛.会展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95-96.

Research on the “Five-in-On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ndustry-College-Research-Application-Service: A Case Study of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Ping, ZHAO Bin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38, China)

Abstract: The five-in-on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riches and expand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college,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all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multi-skilled technical personnel,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exhibi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five-in-one”talent training model are discussed in depth, including optimizing training objectives, setting up innovation mechanism, build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formulating a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hibi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