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刻意练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0/8 17:12:37

[摘 要] 实证研究通过选取8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论证采用刻意训练的方法能否在短期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期13周的教学实验中,对照组班级沿用讲授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班级重点在语法教学及阅读教学中综合运用刻意练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重复、针对性的刻意训练。最后得出结论,刻意练习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把握及正确的引导和反馈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刻意练习;英语教学;教学实验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刻意训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7NMGJ019)

[作者简介] 王妍雪(1981—),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学士,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153-04   [收稿日期] 2021-01-26

一、刻意练习

K.Anders Ericsson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Ericsson带领科研小组在柏林音乐学院研究“天才是如何脱颖而出的”,首次提出了“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这个概念[1]。

心理学家及科学家们系统调研了包括运动员、医生、音乐家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新手、一般专家、世界级大师的训练方法,不但证明了高手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查其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一种精心设计的用于改进个体当前行为的长期、特殊的训练活动[2]。目前刻意练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专长获得研究中,但我国有关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研究背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而作为沟通桥梁的语言,是沿线国家之间各种互通的关键。在此大背景下,高校要抓住机遇,就须以语言教育为突破点,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具有一定国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英语教学法一直处在不断的创新和变化当中。经历了从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法到任务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再到产出导向法的一系列转变。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及学生特点,受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三位研究人员物理课堂研究的启发,我们尝试采用刻意练习方法来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看这种教学法能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选取

我们选取了8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英语水平摸底测试,综合对比摸底测试成绩、上一学期期末英语成绩及班级人数,在4对平行班级中确定综合平均分数较低的班级为实验组,较高的为对照组。

(二)测验、问卷及观察量表设计

本研究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两次测验。第一次为实验开始前的摸底测试,用于确定实验组及对照组。第二次为实验结束后进行的阶段测试,用于得出实验结果。

本研究包含两次问卷调查,分别于实验初期和实验结束后在四个实验组班级中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实验开始前随机选出两个实验组班级,明确告知学生实验目的及相关安排,其他两个实验组班级未做出告知,用于分析学生知不知情是否会成为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一次问卷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可度、难度、努力程度,对目前英语教学的满意度,对刻意练习方法的认知度及可行性等进行数据分析。第二次为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课堂满意度、学习体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调查。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问卷中的问题表述尽量做到了语言平实、便于解答。

由于授课教师测评学生的参与度及课堂效果有很大难度,我们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并培训了三位年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观察员,对实验组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量化打分。抽签决定观察员深入课堂的班级,尽量降低教师个人因素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三)研究实施

授课教师共三人,教龄分别为15年、8年及3年。三位教师及其他研究组成员在实验开始前重点学习分析了Louis、Deslauriers等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刻意训练实验后的研究论著“Improved Learning in a Large-enrollment Physics Class”,探讨将刻意练习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确定从学期第5~18个教学周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为期13周的实验阶段,对照组沿用讲授法、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重点在语法及阅读教学中综合运用刻意练习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产出导向法等对学生进行重复、有针对性的刻意训练(两种教学模式对比见表1)。

传统方法重知识而刻意练习重技能。传统方法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再让学生运用那些知识;而刻意练习全部是关于技能的。知識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培养技能;而刻意练习又能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重拾”许多知识。

以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一文的讲解为例,对照组教师遵循介绍背景知识、讲解生词、解释重难点、翻译课文、完成练习的步骤。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多数任务由教师完成,学生缺乏动力,不够专注,长期处于舒适区之中或者不需要走出舒适区太远,难以取得进步。

实验组教师则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各国庆祝圣诞节的相关背景资料,熟悉课文内容,完成简单的翻译练习;课上,教师抛出题目,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教师进行辅导及纠正;课后,学生总结课文中语言点,完成相关习题,教师给予反馈及纠正。

刻意练习的目标除了发掘潜能,还要构筑它,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可能,这就要求挑战体内平衡,即走出舒适区。实验组预习任务及课堂问题的设计,就是要将学生适当地推出舒適区,但又不会推得太远,以至于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对学生来讲,那些问题并不是能够轻松回答的,但也不至于完全回答不上来,需要查找些资料、花费些工夫来思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传统模式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只需要“听”,很多学生容易走神,或者即使听了,也仅仅是觉得挺有意思而已,处于此类状态下当然不会进步。刻意练习模式是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备课进行有效的分析,针对学生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想出各种办法,设计不同的任务或题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反复地练习一一解决问题。反复地练习并不只是让学生一遍遍地做同样的练习,而是使学生关注自己错在哪里,并且进行纠正。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技能,直到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取得进步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教师制订明确的目标后,可以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小目标,学生每次只需要集中关注其中一个即可。心理学家已通过实验证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100%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每达到一个目标(答对一道题目或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会给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励(表扬或加分)。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除了获得奖励之外,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看到自身取得了进步(背会了较难的单词或语法、答对了以前做不出的题目等)、提高了技能(听懂了更多的英语句子,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观点等),这种技能本身也会成为动机的一部分。

刻意练习是一种孤独的追求,但如果有一群处在同样地位的朋友,就拥有了一个内部支持体系[3]。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小组就是这样的支持体系,成员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能够互相理解所投入的努力、分享秘诀、共享成绩、对困难也能够感同身受。这种团体的同志情谊也可以作为达到学生个人目标的额外动机。

和传统模式相比,刻意练习模式下虽然更多的任务不是由教师而是由学生来完成,但并不是说学生做得多了,教师就可以放轻松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反馈。除了备课阶段的教学设计外,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监测学生的状态、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让学生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而这种自我监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模式中最有益的学习目标就是那些能够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四、研究结果

观察员在实验开始前一周进入班级对课堂情况进行观察,得出相关数据以备与后期数据进行对比。实验开始后观察员分别进入各实验组班级,就课堂出勤情况、违纪情况(睡觉、玩手机)、讨论参与情况填写观察量表。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实验组出勤、参与度均有所提高,违纪情况有所减少(见图1)。

完成了13周的教学任务后,八个班级同时在第19周进行了测验,结果有三对班级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另一对虽然实验组成绩较低,但与摸底成绩相比,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见图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刻意练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实验开始前,我们随机抽取了两个实验组班级向学生具体说明了实验目的及安排(其中一个班级只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了一次告知;另一个班级除了首次告知外,在实验期间及实验结束后分别又两次告知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进步),另两个班级未做说明。从最终实验结果的对比来看,做过三次告知的班级成绩提高幅度最明显。这一点再次证实了前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约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加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为了努力赶上摸底成绩高于他们的对照组,这一实验班级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加强烈,练习得更加努力。而摸底成绩较高的对照组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这种要去努力追赶别人的压力。

从教师分配情况来看,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同一对平行班级的实验结果比较明显;而不同教师分别任教实验班及对照班,虽然在自身成绩提高幅度方面实验班高于对照班,但最后的测验成绩实验班依然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是否有效及效果是否明显还会受到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影响。

五、结语

在我国的教学研究中,我们的实验研究尚属一种全新的尝试,既无经验可循又无前车之鉴,参考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真正适合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刻意练习方法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最大的难题。虽然刻意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学习效率,但教师对教学设计针对性、合理性的把握及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指导及反馈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鹏.刻意练习与黄金标准[N].解放军报,2018-01-15(6).

[2]郝宁.专长的获得:刻意训练理论及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郝宁,吴庆麟.职业专长发展中刻意训练的效用与规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4):52-58.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liberate Practi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ANG Yan-xue

(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Baot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China)

Abstract: This empi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by selecting 8 classes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to demonstrate whether the method of deliberate practice ca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the 13-week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teacher-centred teaching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rehensively used deliberate practic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o carry out repeated, targeted and deliberate training in grammar and intensive reading.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liberate practic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teachers grasp of teaching design, correct guidance and feedback play a key role.

Key words: deliberate practic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experiment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