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网络教学在“草地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2期
毛培胜 李曼莉 杨春华
[关键词] 网络教学;草地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建设“草地学”(2016-2020)
[作者简介] 毛培胜(1970—),男,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草种子科学理论及教学研究;李曼莉(1982—),女,河北沧州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草种子科学理论及教学研究;杨春华(1974—),女,山东栖霞人,硕士,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088-04[收稿日期] 2021-05-08
2019年6月,来自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共同发出《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新农科建设把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作为高等农林教育的使命。草学学科作为我国农学门类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农村牧区经济、生态修复、乡村绿化等方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已经拓展成为包括草产品加工、草种业、草坪业及天然草原生态修复在内的现代草业,形成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注重生态优先的理念。同时,草原生态建设、人工草地建设、草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均需要懂技術、会经营、善管理、适应现代草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对草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草学学科高等教育发展机遇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原生态修复
现代草地畜牧业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设为基础,以生产优质饲草料为前提,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技术提高饲草的转化效率和畜产品的经济价值。随着草牧业、粮改饲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以苜蓿种植和干草生产加工为主的现代草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相应地,行业发展需要大量饲草生产加工专业人才。
此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得草原管理在政策和管理职能方面均有所加强,草原的生态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基于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需要对草原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和思考。草学高等教育需要在学科设置、专业建设及培养目标等方面调整完善,以内容、形式等全方位的变革来迎接挑战。
(二)新农科建设的历史使命
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掀开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全面振兴本科教育,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以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布局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为核心的新农科建设,也是草学学科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利用本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加强以慕课为主的在线课程建设,以适应现代草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抓住本科教育振兴的历史机遇,创新改造草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
二、网络教学在“草地学”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
2010年以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正在相互连接与融合,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需要教育领域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变革旧的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进而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1]。现代信息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明确要求。网络教学不仅可以补充教学资源,也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和教师可在课外实现互动,有利于课内理论知识的掌握,便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有学者针对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进行设计与构建,利用网络教学改革草业科学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3]。张继芬等人调查发现,87%的学生认可网络教学模式,因为活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他们作为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网络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教会了他们如何获取信息资料、如何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如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4]。
(二)网络教学在“草地学”课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草地学”课程作为我校一门专业基础课,2008年1月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随着草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草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草地学”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历经多次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时数缩减,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网络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应用草业科学相关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图片、视频影像,网络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学课件集成了现代草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也集成了草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成为展示草学理论与技术发展和成就的窗口。
通过“草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实现资源共享和即时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开展教学互动。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的优势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技术动态,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兴趣。同时,网络资源也可以实现相关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网络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局限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资源,学生可进行主动、探索性学习,并且网络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需要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毛培胜等人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52%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平台对学习有帮助,但仅有13%的学生经常登陆课程网站,未登陆的学生比例高达50%[5]。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意识,但是仍然较多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授。随着手机功能的开发和网络信号的普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对“草地学”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有80.4%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学习(见表1),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利用网络资源。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不够
通过“草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网络资源和平台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图片和视频资料及教学课件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在课程内容、视频资料、PPT材料及知识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准备,从课下学习角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但在课程网络教学调查中发现,尽管多数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但经常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进行学习的学生仅有15.2%,并且有87%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对学习的帮助一般(见表1)。说明在课程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吸引力不够,学生上网会关注浏览更有兴趣的内容,而对教学平台缺少关注。
(三)网络设施与配套建设条件与网络教学要求不匹配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終端设备的普及推广,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进行资源的查阅和浏览对于网络带宽和下载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网络设备和上网条件并非同步,各教学平台网络条件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视频浏览、文件下载等操作过程中耗时较长,影响学习的兴趣。有超过60%的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网络学习,同时有65.2%的学生受到网络耗时、网速慢的影响(见表1)。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在强调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关注网络配套设施对于网络教学的不利影响。
四、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利用网络教学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逐渐改变了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围绕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高等院校的“金课”建设和新农科建设都需要发挥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改变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主动掌握互联网应用平台的特点,系统改造课堂内容、网络资源内容。学生应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不应是网络平台学习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碎片的总结和疑惑的解答分析。基于网络平台的全新认识,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化制作,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网络平台作为现代教学的虚拟课堂,教师更注重课程内容、视频和PPT材料及配套素材的准备和积累,而容易忽视网络学习的特点、平台页面和结构的合理设计制作,难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关注。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也需要了解学习者的网络使用习惯,不断增强视觉效果,丰富内容,使页面设计、视频资源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习者持续关注。针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在知识点设计、视频动画制作、网络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平台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和吸引力。
(三)加强网络硬件条件建设,发挥网络快速便捷的优势
网络应用的普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在各高校得到推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网络教学中都希望平台接入速度快、浏览方便,但由于配套的网络硬件条件的限制,常常出现上网慢、容易掉线、视频浏览时断时续等问题,不仅考验学习者的耐心,而且延长了学习者的浏览时间,难以体会到收获的兴奋,影响了学习者的热情和关注度。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应加强网络硬件条件的升级改造,实现轻松便捷浏览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12期·课程思政教育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2022/6/16
- 下一篇:2022年第12期·以应用为导向的“生态统计学”教学探索与实 2022/6/16